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1-07 20: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以增强“大学物理”课程的专业针对性教学为出发点,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得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教材内容、教师配备、教学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增强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专业针对性。

关键词: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专业针对性

作者简介:楚兴丽(1973-),女,河南汝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及物理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从掌握专业知识的角度看,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已渗透到其他学科和技术领域之中,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1]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21世纪基础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在高等院校中绝大部分非物理专业都开设“大学物理”课程,并作为专业必修课。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大学物理”的授课内容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该课程继续发挥其基础性教育作用,必须进行改革。然而,目前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却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该课程在专业针对性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并从教学内容、教师配备、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大学物理”在非物理专业中的教学现状。

一、调查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是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2]然而目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大部分专业都选择相同的教材,不能更好地体现专业特点;另外在教学方式上也过于形式化,各专业之间没有区分度,相同的一堂课在计算机、数学、化学等专业之间不做任何的改变;在教师的安排上,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都是由物理学院的年轻教师担任,他们更多地是把“大学物理”课程作为培养年轻教师的平台。课时少、教学任务重、教师配备不合理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非物理专业学生对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研究方法的需求。

如何处理好“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之间关系?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这是目前“大学物理”教学的两个棘手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方式

为了详细地了解和分析非物理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建议和看法,本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内容涉及教材内容、教师配备教学方法等方面,共15个题目,分别在河南3所高校的400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回收371份,回收率达到92.75%。

2.调查结果分析

(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认识及学习态度。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的时候,选择“感兴趣、有助于专业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4%,25%的同学选择了学习该课程有助于更好就业,只有18%的人态度比较消极,88%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增强教学的专业针对性。

(2)对现有“大学物理”教材的看法。73%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教材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针对性,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不能很好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

(3)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看法。有92%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物理”实验无法体现专业针对性,希望多开设一些和他们本专业相结合的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减少纯理论验证实验所占的比重。另外还有63%的学生对计算机仿真实验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对现代科学知识的渴望和对近现代物理实验的极大兴趣。

(4)对教师教学的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对教师教学的整体评价上,76%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

在本次调查中,有82%的学生选择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内动力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这是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教材内容、实验内容、教师配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改进措施

1.教材内容的改进

目前,普通高校使用的教材多数是在物理专业《普通物理》教材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或压缩,这样的教材涉及面太广,对不同专业没有针对性,用起来深感学时不够。[3]而且在现行《大学物理》教材中,缺少近现代物理学最新成果。大学物理教材要适当吸收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成果,用新知识、新观念、新观点不断充实教材,只有这样,教材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比如,对于化学专业应该以热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分子物理为重点,计算机专业应该以电磁学和波动学为重点,而对于通讯专业的学生,可以把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等知识与他们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等等。既要保证基点,又要面向专业化。[4]

2.实验内容的创新

调查发现,非物理专业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学习的兴趣比较低,原因是“大学物理”实验对课程理论知识、专业背景和数学计算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使得许多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对物理实验课望而却步,[5]很难以饱满的精神来完成实验。如果能够从各专业的特点出发,设计一些具有专业特点的跨学科实验,就可以使学生既提高实验的兴趣,又不会因为专业性太强而无法进行,同时又显著增强了教学的专业针对性。

3.教师配备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配备和教学水平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物理”教学的专业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促进者等多种重要的角色,但目前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在教师配备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此外“大学物理”是基础课程,其内容是经典物理,理论十分成熟,由此给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很难取得价值较高的学术成果,削弱了讲授此课程的积极性。[6]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物理”教师的整体水平和教学效果,针对其教学领域狭窄,科研难上台阶的情况,可以让教师承担部分理论物理、应用物理以及与物理学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并积极为其争取科研课题,争取进修创造条件,以拓宽“大学物理”教师的科研口径,提高科研起点,以科研促教学。

4.教学方式多元化

对于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几乎都采用相同的讲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程序化,是多数学生不愿看到的。[7]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采用双语教学、增加课堂演示实验、增加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等。针对不同专业,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因专业而施教。

参考文献:

[1]Redish.E.F.Implication of cognitive studies for teaching physic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1994,9(62):798-803.

[2]董庆彦,等.从物理学分类思考理科非物理专业物理课的内容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0,(5):41-43.

[3]李江林,汤晓兰.高师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课程整体改革的探讨[C].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2):78-81.

[4]周清.对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2002,(1):82-85.

[5]徐玉兰.非物理专业“力学”教学现代化的尝试[J].大学物理,1994,13(12):38.

[6]Edgar.Moran.Complexity Theory and Education [M].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4:42-42.

[7]阎金铎,等.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47-257.

(责任编辑:赵赟)

推荐访问:教学研究 物理 实践 课程 大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