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顺应论的大学英语改革研究

时间:2022-11-11 19: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英语教学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重点,顺应论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顺应论在大学英语改革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顺应论;大学英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3-0173-02

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是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顺应论的出现可以很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如何基于顺应论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当作为今后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主要方面。

一、语言顺应论概述

语言顺应论是由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在1991年提出的,它主要是关于人类语言交际行为和认知的一种理论,将与语言使用有关的语言现象作为认知社会与文化的综观,进而探讨语言产出的问题。它是一种完整的语用学模式,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了语用学的含义,提出了“选择—顺应”理论,它意味着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使用者基于语言的外部或者内部的原因,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最终实现双方沟通的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语言顺应论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词汇、语句和篇章等,与初始时人类创造语言的结构上的思维模式十分相像,这就是语言顺应性。人类在刚开始创造语言的时候,尽量使语言文字更加简洁、形象,使语言的学习更加方便高效,这样一来,必然会使得语言的读音、书写等与认知方式顺应,与语言内的各成分也能够顺应,有些不同的语言之间,有时候也存在着顺应关系。

根据顺应理论的基本理念,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语言的本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社会建构的组成部分。语言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语言包含的各要素来实现语言的交流,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把握语言形式的能力。具体的语言情态下,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表现形式。随着现在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听话人通过对假设进行提取或者构建,进而进行处理,最终形成逐渐变化的认知语境。语境是一个动态过程,语言的顺应一般由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等。语言顺应是双向的或者多维的,也就是语境顺应语言和语言顺应语境可以同时进行。

二、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熟练切实词汇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才能够更进一步进行英语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如果没有充足的词汇量,即使再准确地掌握语法,也很难进行语言交流。但是在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使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方式,也没有相应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带领学生朗读生词表、提供相应的汉语解释,却不重视词汇的语言交流作用,没有结合到实际应用的场景中去。近几年各种英语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许多教师更加忽视词汇的教学。另外,当今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虽然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能意识到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传统的词汇教学方式效率低下。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根据课后的单词表来讲解一节课的词汇,对每个词汇讲解时,还要列举许多与课文没有关系的词义。另外,词汇教学方式的过于单一也使词汇教学的效率低下。词汇的学习本来就枯燥无味,缺乏新意的课堂教学更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在进行词汇学习时经常忽视词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问题将词汇整体进行了分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词汇学习,也影响了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因此,运用新理论来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各方面水平的飞速发展,英语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大多将重点放在了阅读方面,许多学生学习了许多年英语后,仍然存在着听不懂说不出的问题。尽管在课堂中也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但只凭着课堂教学环境,是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很难有提高。近年来,我们国家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2004年1月份,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英语听说能力放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与此要求相对应的,教育部还委托各大出版社出版了四套英语教材,分别是《大学体验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和《新时代交互英语》。这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迈出的重要一步,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进行学习,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也增加为读写译和视听说,这表明国家已经提高了对大学英语听说教育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将顺应论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中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大学英语测试现状特点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也就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与其他人进行必要的交流。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整个教学质量进行合理评估,使教师及时了解到教学的效果并且进行及时调整。因此,科学地进行英语教学测试对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的许多高校中的英语教学测试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测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与现实应用也没有很大的关联,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次,现有的英语测试大多局限于客观性测试,也就是选择题、判断题、完形填空等题型还占有很大的分量。最后,书面测试还是测试的主要方式,测试形式过于单一,即使有一些听说类的测试,也大多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作用十分有限。

三、基于顺应论的大学英语改革策略

(一)顺应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用

语言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语言顺应的过程,想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积极营造一种综合学生现实生活和英语自然语言的动态语境,才能更有效促进学生积极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问题,通过顺应过程的学习充分理解所学语言,才能真正使学生提高英语词汇能力并且加以灵活运用。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营造动态语境,首先可以设立合适的课堂活动。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相比只是被动听老师讲解的学习方式,前者更容易掌握大量的词汇。因此,将词汇在语境中进行运用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词汇的每次实际运用,都可能提高学习者在以后使用这个词汇的频率。另外,现在教材中的词汇普遍书面化,不适用与口头练习。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并不实用的词汇排斥,很难有很高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当在选取贴近生活的教材同时,对学生的词汇学习多进行一些任务练习。如可以利用造句的方式,带领学生利用学过的词汇进行口头造句,或者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感兴趣的词汇进行造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复述课文的方式,教师将所学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利用提示词汇进行课文复述。另外,角色扮演的方式也可以应用到词汇学习中,将英语词汇融合到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教师针对所学重点词汇设计语境,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新词汇的记忆。

(二)顺应论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用

顺应论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点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于对语境三种形式的创造。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更加实用和多样。语言顺应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对目的语的容纳和语言运用能力从母语向目的语的迁移。因此,教师应当多创造一些机会,多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有利于这种迁徙的进行。平时可以带领学生多听一些英语原声歌曲,还可以看一些英语原声碟片,比如一些简单易懂的动画片,如《The lion king》、《The beauty and the beast》等,这些东西简单易懂,而且丰富多彩的动画也可以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带领学生进行这种英语原声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其次,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交际环境。除了学习一些英语的语法、词汇外,更重要的是真正摆脱母语的牵绊,自由地用英语表达心中想法。结合语言顺应理论,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学生生活相关,也与英语自然使用环境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顺应性。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实际需求营造合适的口语教学环境,将课堂、食堂、宿舍等都变成英语口语教学的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课前对学生顺应意识的集发。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们布置一些有意思的课前预习作业,有针对性地提前向学生讲解课文背景和相关词汇,还可以通过布置相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顺应意识。

(三)顺应论在大学英语测试应用改革

根据顺应理论,大学英语测试应当将测试主要目的放在任务的真实性和交际性上,重点考察学生对英语的使用情况,而不是重点考察语法。教师在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时,应当尽量与学生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相接近,可以将新闻、广告、说明书等作为阅读理解材料。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写作测试模式,设计一些与实际应用相贴近的写作题材,如改写文章、缩写文章等,尽量鼓励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写作,如诗歌、散文等形式。对于听力测试,所用背景材料也可以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尽量使用生活常用语句短语。

四、结语

顺应理论是一种非常适合语言教学的理论,如何将顺应论融入大学英语各项教育中,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在顺应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和玉.从顺应论看商标词的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丁艳.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交际语境的顺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宋志平,杨颖.从适应性理论看翻译研究的语用取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4]卓新光,王晶.顺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推荐访问:顺应 大学英语 改革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