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辨证穴位贴药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

时间:2022-11-12 10: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的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穴位敷贴疗法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辨证分为寒哮型、热哮型与虚哮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1. 治疗组33例,其中寒哮型10例、热哮型10例,虚哮型13例,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分别用寒喘方、热喘方、虚喘方穴位敷贴;对照组17例,用红米、黑米、玉米等制成药饼,穴位敷贴,两组发作期:取肺俞、定喘、风门、大椎、擅中和天突穴;缓解期:(1)取肺俞、脾俞、厥阴俞、大肠俞、足三里穴;(2)大杆、膏育、肾俞、气海、丰隆穴。缓解期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周2次,每次3-4小时,治疗8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用AQLQ表(包括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和环境影响)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候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①AQLQ表结果:治疗组AQLQ总分、日常活动及环境影响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AQLQ表中各部分评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②治疗组的三种证型的哮喘患者经过治疗后,两两进行比较。热哮与寒哮AQL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哮与虚哮AQLQ总分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但寒哮与虚哮AQLQ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组治疗后的AQLQ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①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②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虚哮、寒哮症型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较明显。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疗法;哮喘生存质量询问表

【中图分类号】R24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03-0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它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于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发作期远短于稳定期,且目前对哮喘的治疗大都有从对急性期的治疗为主逐渐向慢性间歇期的治疗为主转变的趋势,以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受性为主要目的。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茶碱、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而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有免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此,调节免疫功能很可能是弥补单纯抗炎治疗这一缺陷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医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中药的“整体观念”,即是对全身(主要是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增加机体的御病能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且在临床上应用极其广泛,它通过中药外敷刺激穴位皮肤并使药物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本试验通过严格规范的科学实验方法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期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探求该疗法治疗哮喘非急性期的有效性,为哮喘非急性期患者寻求一种长期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研究方案:

1受试者资料

1.1病例来源:所有受试者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哮喘的诊断标准(采用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修订的标准)[1]:

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③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④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C、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①~④条或④、⑤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1.2.1.1分期标准:

①急性发作期: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②慢性持续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③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期前的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1.2.1.2慢性哮喘分级:

①间歇状态(第1级):间歇出现症状每周少于1次,短暂出现(数小时一数天),夜间哮喘症状少于每个月2次,FEV1>预计值80%或PEF>预计值80%,PEF昼夜变异率<20%。

②轻度持续(第2级):每周哮喘发作2~6次,夜间哮喘症状>每个月2次,但<每周1次,FEV1>预计值80%或PEF>预计值80%,PEF昼夜变异率20%~30%。

③中度持续〔第3级):每天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FEV1在预计值60%~80%或 PEF在预计值60%~80%,PEF昼夜变异率>30%,治疗后可接近正常。

④重度持续(第4级):每天有症状,频繁出现,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体力活动受限,FEV1<预计值60%或PEF<预计值60%,PEF昼夜变异率>30%,经积极治疗后仍低于正常。

1.2.2哮病的中医诊断及其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哮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2.2.1哮病的中医诊断[2]: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它是由宿痰伏肺,复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2]

1.2.2.2哮病中医辩证分型[2]:

①发作期:寒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暗,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气促息涌,胸隔烦闷,呛咳阵作,痰黄粘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风哮证: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舌淡苔白,脉浮紧。

虚哮证:多反复发作,甚者持续发作喘哮,咯痰无力,声低气短,动则尤甚,口唇爪甲紫组。舌质紫暗,脉弱。

②缓解期:肺气亏虚证: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病前喷嚏发作,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濡。

脾气亏虚证:平素有痰,倦怠乏力,食少便塘,每因饮食失当而引发。舌苔薄白,脉细缓。

肾气亏虚证:平时气息短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耳鸣,不耐劳累,肢体欠温,小便频数。舌淡,脉沉细。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诊断标准;

②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属间歇性及轻、中度持续的患者;

③年龄大于18岁,65岁以下的患者;

④能接受穴位敷贴疗法可能引起的发热、刺痛及起水泡者;

⑤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受试者是否患有影响精神、神经系统疾患,例如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等;

②运用支气管扩张药物FEV1<50%,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

③近4周内需每日口服类固醇或吸入糖皮质激素≥1000ug的控制哮喘。

④合并心血管、内分泌、造血系统、肿瘤等严重原发或继发疾病;

⑤妊娠或哺乳期内的妇女。

1.5一般资料:50例纳入患者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就诊次序以区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穴位敷贴对照组和穴位敷贴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7例,男性4例,女性13例,年龄23-68岁;治疗组33例,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26-69岁),两组间年龄及性别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实验方法

2.1分组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依据受试者在受试期间有无用药情况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SAS软件)将受试者按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运用安全的数据保护方法实施随机,使之被完全隐藏。纳入患者视用药情况分为两类:目前正服用抗哮喘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1000μg BDP或相当剂量其它吸入激素、服用合并类药物)的患者;及在两周前已停止服用所有抗哮喘药物的患者。考虑到用药与否对试验的干扰,运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两类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及对照组。

2.2药物制备:治疗组及对照组药物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统一制作。

2.2.1治疗组药物组成及制备:

I号方(寒喘方):麻黄、细辛、射干、五味子、杏仁、半夏、甘遂、延胡索各10g,白芥子30g。

II号方(热喘方):麻黄、桑白皮、黄芩、苏子、地龙、鱼腥草、半夏、葶苈子各10g,白芥子30g。

III号方(虚喘方):北芪、山药、肉桂、淫羊藿、山茱萸、半夏、防风、 川芎、延胡索各10g,白芥子30g。

以上各药分别用微型粉碎机研为粉末,配合生姜汁和氮酮,以5:1:0.3配制成膏状搅拌均匀成膏状待用。

2.2.2对照组药物:取姜3Kg,榨汁,得生姜汁,加热煮沸10分钟,放冷备用。取红米、黑米、玉米干炒处理,分别粉碎成100目细粉混合,拌入姜汁,加纯水调节至合适的软硬度,分装、灭菌,色棕黄。低温(4℃-10℃)保存。

2.3穴位敷贴方法:

2.3.1辨证分型及应用:治疗组33例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肺寒、肺热分别予以I号、II号方,虚证患者(包括肺虚、脾虚和肾虚)均以III号方。

慢性持续期:取肺俞、定喘、风门、大椎、膻中和天突穴。缓解期:(1)取肺俞、脾俞、厥阴俞、大肠俞、足三里穴;(2)大抒、膏育、肾俞、气海、丰隆穴。缓解期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周2次,每次3-4小时,治疗8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3.2贴敷操作方法:每次贴药前,先把药膏调配好待用。之后将配好的敷贴膏,取 1×1cm,大小的药膏,放在3×3cm,胶布正中,将胶布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再用另一条胶布固定,每个穴位都是如此。大约3~4小时后,待皮肤有发热、刺痛感时,即可以取掉,但也因人而异。每周两次,4周为一疗程。每贴敷1次,忌凉、腥、辣1天,发热及月经期间慎贴药。

2.3.3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穴位贴敷后许多患者局部会发红极少数患者起少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若局部出现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康霜;出现水泡者,严禁抓挠,可外用龙胆紫药水,若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并用无菌纱布局部加压包扎,待其泡壁自然干枯、脱落。如水泡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可外敷生肌膏,一般不会留有疤痕。

3疗效评定

主要结局指标: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表: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表[3](AQLQ)进行测试,给出相应的患者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及环境影响三部分进行计分(见附表1),受试者在进行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进行评分及记录:

患者日常活动的评估分值为题目1-12小题,哮喘症状评估分值为题目13-20小题,受环境影响分值为题目21-25小题。每题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好。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试验共收集并纳入统计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QLQ分值。

5研究结果

(1)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AQLQ各部分计分值及总分值的比较:见表1-4。

6讨论

哮喘是现代医学病名,但中医学对此早有认识。哮喘中医称为哮证。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哮喘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哮证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宿根”,因各种诱因而诱发。古人云:“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地说明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是造成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故哮喘的发病本质为“本虚标实”。

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证实,穴贴对体表某一部位的刺激会使局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反馈信息原理,促进人体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和免疫功能,改善组织的功能活动。本实验主要采用辨证贴药治疗哮喘,其穴位处方的选用多为历代医家常用的经验穴,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任脉及胃经上的腧穴等。寒哮方以射干麻黄汤加减,外散风寒,温化水饮,以致肺气得舒,宣降有权;热哮方以定喘汤加减为主,诸药配伍,外散风寒,内清痰热,宣降肺气,使肺热清,外邪散,逆气降,痰浊化而咳喘得平;虚哮方以玉屏风散及金匾肾气丸加减为主,以宣肺平喘,培土生金,固肾纳气,降逆平咳。中药外敷法由于其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明显,价格低廉及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哮喘的防治。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过去对于哮喘的治疗19、哮喘药物的用量及肺功能指标等方面的变化来进行评判的。而哮喘的病因十分复杂,除了自身生理功能影响外,心理精神及外界的环境变化等等均有可能诱发哮喘或加重病情。如气候改变时气温、湿度、气压、和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或者是病人紧张不安、情绪激动等也会促使哮喘发作。因此,临床症状、哮喘药物的用量及肺功能指标等方面的改善并不一定都伴有健康状况的好转。而生存质量是一个能全面反映患者健康状况的指标,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评估更全面、更客观。因此,通过生存质量评分表(AQLQ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全面的评价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状态。而现在国内的AQLQ表[3]是李凡等人结合我国国情,依据Juniper所创立的哮喘生命质量问卷进行改良制定的,主要分为日常活动受限、哮喘症状、环境刺激、心理症状及自身健康关心等方面,这对于临床上判断哮喘的治疗和康复保健措施的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所采用的5分制AQLQ表中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及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计分。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AQLQ总分及各部分分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的AQLQ总分值及日常活动、环境因素的分值都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分值较对照组高,其中哮喘症状分值在治疗后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注意的是,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显示在治疗后的AQLQ总分及各部分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由于本试验所纳入的受试者都是处于哮喘非急性期,患者主诉症状并不十分典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哮喘症状评分值会相对较高,即症状较轻,治疗后的差异不大。以上结果表明: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提高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有明显作用。辨证治疗组的三种证型的哮喘患者经过治疗后,两两进行疗效比较。热哮与寒哮AQL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哮与虚哮AQLQ总分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但寒哮与虚哮AQLQ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多数相关文献报道[4,5]认为的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之虚寒型较痰热型疗效好的观点一致。各证型组治疗后的AQLQ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

本试验可说明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治疗的有效性,但本研究病例数量不足,时间有限,对机理以及作用途径方面研究未涉及,应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使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哮喘患者带来福音。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志,2003,26(3):132-138

[2]郑筱英,任德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第1版

[3]李凡,蔡英云等.5分制成人哮喘生存质量评分表的检验[J].现代康复,2001,5(12):7-9

[4]樊学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不同季节不同证型的疗效分析.中国针灸,2001,21(3):139

[5]李智.外敷法治疗哮喘800例临床观察.山西中医,1992,8(5):29

推荐访问:支气管哮喘 穴位 辨证 生活质量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