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防诊治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新医药模式新视角

时间:2022-11-12 13:3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对于肝癌等疾病,除了西医和中医的已有方案之外,新著《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已经提出了别具一格的理论阐释和临床方案。正如本文以肝癌为例简约所示,其中关于生命应激医学的5个层次,可以说是从一个崭新视角,揭示了原发性肝癌甚至其他疾病在体内的生理病理的整体过程。另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亦有清新的见解和措施。这不能不说得益于中国经络的古代经验和科学探讨。由此明确提示,不仅应用中西医融通的新医药模式防诊治肝癌等疾病是现实可能的,而且也预告了"1+1>2"的中国新医药学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肝癌;疾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新医药模式;预防;诊断;治疗;新视角

肝癌等疾病不仅是难治性病症,而且也是国人高发的病症,所以应引起医界的高度重视。例如原发性肝癌,西医一般认为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污染(如饮水、黄曲霉素、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等)都有关系;中医认为与肝气不舒及脾失健运,气滞血瘀及痰结成积,郁结发黄及水聚成臌等病机有关[1]。虽然两者表面看来有较大的表述差别,但站在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则好理解。即两者都是肝脏在内伤外邪等应激因素作用的基础上,肝细胞产生了一种异常的应激反应致其癌变,又在自身经络调节失衡的情况下,癌细胞发展从而破坏了机体阴阳平衡的结果。

也许有的学者认为上述认识过于原则和笼统。那么有没有更深入和更具体的认识呢?笔者新近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42万字)[2]一书,别具特色地从崭新视角阐释了各种疾病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独到观点,从而发挥中西医药的优势,推进中西医的融通结合,全面提振我国新医药水平。现结合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认识阐述如下,以举一反三。

1肝癌的预防与平衡

在20世纪70年代,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继发现,使人们愈加相信由中国古代倡导的阴阳理论,所反映的对立统一规律,即使在人类基因水平也体现了出来。两种基因的平衡并不会导致癌症的产生。深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正常干细胞在更新时发生异常的结果。例如在肝脏普遍存在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P448,就是一种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它们既可以活化前致癌物,还可以灭活直接致癌物和终致癌物。由此生命机制又给了机体一个阴阳平衡的机会。但在某些应激因素的反复作用下,如一方面终致癌物攻击了DNA分子并致突变,另一方面又招致抑癌基因失活,那么肝癌就可能发生了。特别是肝脏本身就是人体的化工厂,是有益物和有害物的集散地,所以肝癌高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以上是《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新总结的"细胞-组织微调节"层次的应激机制。这种认识还提示了研究预防肝癌的应激蛋白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再扩展到宏观调控机制则提示了我们:尽量保持机体的平衡,包括天人平衡、心理平衡、内脏平衡、膳食平衡、睡眠平衡等等方面,都是预防肝癌以及其他癌症的首要任务。

2经络的诊断与应用

在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中,据说经验丰富者可以诊断一些癌症。在新医药模式中将此综合发展而成了"望问切按检"的五诊法[3-4]。在肝癌诊断的新应用中,经络结构的检查项可以涵盖西医的化学检验(如甲胎蛋白等)和物理检查(如肝血管X线造影、CT等),但笔者在此处推荐简单易行的肝脏穴位温度和穴位电阻两项检查。

首先必须强调,尽管经络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属“千古之谜”,但笔者在《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中遵循古典《黄帝内经》的思路,重申了和应用了经络的现代实质,即是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2]。这样,经络本身的血管-交感神经系统就是机体的一种"基础性小调节"层次,体现了最基本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鉴于后者是西医学瓶颈,所以中国的经络理论及科学研究不仅对此富有启迪,而且对阐释早期肝癌局部的平衡与失衡亦有意义。

例如应用于早期诊断方面,由于穴位温度多与血管舒缩及局部细胞代谢相关,穴位电阻又多与交感性神经相关,所以可以利用肝部穴位的温度变化规律,或电阻变化规律,而显示其肝癌前后的绝对值或相对值变化进行诊断。具体操作基本上与目前西医应用的肝血流图(又称肝电阻图)一样,但却发挥了经络诊断的优势。为了保证诊断的特异性,新医药模式还选择了与肝脏有相同交感性神经节段(胸7-9)的穴位和经脉,如右侧的肝区局部穴期门、日月、腹哀、鸠尾、肝俞、胆俞,及经脉穴内关、曲泽等。以上建议及扩展,可以促成新型"肝脏经络诊治仪"的设计和应用。在积累了大量数据后,就可以在个体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显露优势了。

3肝癌的治疗与措施

肝癌发生后,机体内部肯定会产生一系列的调节反应。在1977年西方学者Besedovsky总结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概念[5],以概括机体维持稳态和保护生命的物质基础。其中他们具体强调了交感神经的作用,同时却没有提出联系三者的物质。笔者根据古代经络"运行气血"和"调节平衡"的功能特点,以及现代实质是"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揭示,从而在《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中新提出了中国式的"经络-内分泌-免疫网络组", 或"血管-交感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组"。依照原来定义,这个网络组主要执行防御性应激调节,也是与中国古代"卫气"的功能一脉相通的,所以新医药模式把此网络组分类为"防御性中调节"层次。由此不仅沟通了古今中外对机体防御能力的认识,而且也为针灸和中药在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中西医统一的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

基于如上所述,针灸疗法可以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的作用兀显出来,并且是"价廉效好"。如刺激淋巴结、埋羊肠线、自血穴位注射等方法,在肝癌早期均可配合应用。在抗肿瘤中药方面,凉寒药如绞股蓝、灵芝、板蓝根、芦荟等,温热药如黄芪、虫草、刺五加、三七等,也都是被证明可以激活机体的"经络-内分泌-免疫网络组",从而在治疗肝癌方面是可以进一步发掘的。

4应激的生理与病理

临床事例表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甚至中期,在医学手段的帮助下有可能痊愈或延长生存率。其中的机体因素被《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归结为"生理应激大调节"层次。即在中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血液系统、内脏系统和痛觉调制神经系统。根据已被揭示的经络实质结构,此时还可以做一些中西医学优势的发挥。例如可把肝癌归入血管依赖性疾病,通过种种抗血管生成手段,限制或断绝癌细胞的经络联系,从而"困竭"甚至"饿死"它们。又例如可阻断或强化肝脏的交感性神经,以影响其内环境和新陈代谢,解决减少疼痛等问题。再例如可通过肝叶血管的人工阻塞,肝动脉介入治疗等,都会因我国有丰富的经络经验而通达得多。至于肝叶切除和移植,则是西医的强项,应该积极借鉴和应用之。

最后,肝癌到了中晚期,生命机制不得不全身总动员,甚至出现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将此归结为"生命应激特大调节"层次。即在大层次基础上增加了病理应激和心理应激的内容。此时对中西医都是危难重症,医学介入与挽救必不可少,否则机体就会"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了。

5意义和结论

5.1其他疾病分析 肺结核:结核菌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抵抗力强时不发病,弱时病菌增殖,使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长期并存。

消化性溃疡:根本原因是粘膜损伤因子与自身防御因素失衡;胃溃疡以防御/修复减弱为主,十二指肠溃疡以侵袭增强为主。

肾脏疾病:肾小球系膜细胞可调节滤过面积,肾小管重吸收99%原尿;两者的自身调节使废物排出而体液平衡,失衡则病。

5.2小结 总之,研究表明由于中医学和西医学都具有科学的应激本质,因此都是比较系统的生命医学。更由于中医学在机体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自然的四个方面统一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现代化所产生的崭新"四统"医学模式,已能把应激能力和平衡状态阐述的更清楚,更全面,因此对生命机制来说中医学是更为优秀的医学系统!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和创新发展出的新医药模式,已经提出了别具一格的理论阐释和临床方案。在当今时代应运而生的《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所揭示的关于生命应激医学的5个层次,可以说是从一个崭新视角,展现了原发性肝癌甚至其他疾病在体内的生理病理的整体过程,及其相应的防诊治措施。从中表明,中国经络的古代经验和正确探讨已经结出了丰硕成果。归结而言,不仅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防诊治肝癌等疾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用"既继承中医又创新中医,既借鉴西医又高于西医"的新医药学的崭新模式,也就迎来了防诊治疾病的一个划时代,也就丰富了人类健康的崇高事业!

参考文献:

[1]蔡光先,赵玉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2]袁其伦.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3]袁其伦.现代针灸学概论[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

[4]袁其伦.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5]姚泰.生理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编辑/张燕

推荐访问:原发性 肝癌 诊治 疾病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