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心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11-13 09:2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根据肺结核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对提高肺结核病的化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早日痊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肺结核;作用

心理干预是指由第三方介入的心理问题的疏导,是对人情绪的特效管理。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性分枝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常见、慢性消耗性疾病,因其具有易复发、久治不愈等特点,患者心理压力大,负性情绪明显[1-2]。工作中,我们对肺结核患者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态与疾病关系进行分析,展开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

1 确诊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干预

1.1 心理状态

在肺结核的确诊期,患者因日常生活行为的被隔离和亲朋好友的疏远而产生强烈的自悲感;同时,又会因为对疾病性质和治疗手段不了解而产生悲观、抑郁的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又极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心。

1.2 心理支持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其接触。尽量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条件;主动介绍病房环境和医务人员情况,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无助感;对患者从言行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加以关注,尽量满足其心理和生活上的需要,关注患者的感受,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予鼓励和支持。

1.3 健康教育

深入浅出地为患者及家属介绍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用药、配合治疗的要领以及并发症、饮食知识、自我保护、家庭护理等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努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 治疗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

2.1 心理状态

由于肺结核具有传染性的特点,在患者住院期间家属不能随时陪伴。因环境改变、接触人群改变,治疗伴随的不适感以及对疾病转归的不确定性等原因,患者极易产生孤独感;病前所制定生活计划的不确定性,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2.2 建立伙伴式护患关系

针对不同患者的经历、文化程度、性格、职业等特点,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与其沟通。可以为患者讲述肺结核病治愈的病例,使患者明白肺结核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坚持用药,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尊重患者知情权,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对患者病情做出真实而确切的估计,讲述较理想的治疗前景,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鼓励患者参与为达到治疗目标的献策举动,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参与治疗”,释放压抑情绪。伙伴式护患关系的建立,可以获得患者的认同,让患者获得被重视感,恢复与人接触的信心。

2.3 治疗过程的心理干预。

2.3.1 用药指导的心理干预 大部分患者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告知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呼伦贝尔地区的很多肺结核患者是来自于草原的牧民,由于放牧的季节性和游牧等特点,很多患者不愿意住院完成全程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就要求出院;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不愿坚持治疗。对于这些患者,要尽力做好解释工作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给患者多方的心理支持,使其能够安心地配合全程治疗。对一些符合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的患者将其纳入基层结核控制规划,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最终战胜疾病。

2.3.2 隔离防护的心理干预 对于排菌期的患者,指导其有效的隔离方法:从自身做起切断传染源。给患者讲解预防常识,嘱患者将痰吐入痰袋并统一回收、焚烧;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播散,保护自己和其他人,防止交叉感染,增强患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将预防隔离知识教育范围扩大到患者家属,为他们讲解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减轻他们对结核患者的恐惧,以正常心态面对患者,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

2.3.3 出现并发症时的心理干预 患者发生大咯血时,指导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鼓励其将血液尽量吐出,并轻拍患者背部,协助其将血液排出。在咯血间歇期间,要尽量安抚患者,消除其恐惧情绪,对情绪异常紧张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患者咯血后,应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品,保持清洁,避免继发的不良刺激。

2.3.4 营养摄入的心理干预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疾病的康复程度影响很大。护士一方面应与营养科充分沟通,考虑到患者的民族、年龄、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为患者进行营养配餐。同时,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饮食指导,使其接受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并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对食欲低下的患者,鼓励少食多餐,多散步,保证营养摄入。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所以在护理治疗中适当采用音乐疗法可以达到让患者情绪镇静,身心愉悦,食欲增加的效果。

3 恢复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

3.1 心理状态

肺结核恢复期的患者呈现出忧喜交加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是对疾病治愈的喜悦,同时又表现出对疾病复发可能性的担心,表现为情绪的波动和对远期治疗的松懈情绪。

3.2 要做好患者出院前的指导工作

针对患者的恢复情况重点介绍医治效果、病情现状,以及如何在出院后巩固治疗、定期复查,继续服药等;强调家庭护理、家庭隔离的重要性和方法。嘱家属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看护,要多提醒、协助患者服药,要给予患者更多的精神关怀和情感支持。责任护士应当将科室联系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详尽说明,以便及时有效地做好回访和沟通。通过出院宣教,增强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以减少患者的后顾之忧及慢性患者的再住院率。

肺结核病治疗是一个长期、持久甚至单调的过程。精神、心理因素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的心理干预既可以帮助患者摆脱情绪困扰,提高机体免疫力,又可以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有利的附加因素,对提高肺结核病的化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早日痊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俊霞,蔡兰英,李淑媛,等.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医药科学综合,2010,10(15):16.

[2]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

推荐访问:肺结核 重要作用 干预 患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