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有什么优越性?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美丽,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各种婴儿食品。确实,我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摄入的食品,但合理的喂养方式也是宝宝健康成长及良好的智力发育的基本条件,因此新生儿出生后选择什么样的喂养方式是个关键问题。经大量的研究证实母乳喂养是婴儿的最佳选择,因为母乳有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温度合适。操作简单,而且保存方便又不易污染,更重要的是母乳的营养价值,有益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母乳所含的营养素是任何乳类都不能相比的。如与牛乳相比,母乳中的蛋白质最好,乳清蛋白比白蛋白多,其比例约70 :30,而牛奶则为18 :82,乳清蛋白的分子量小,即容易消化,又容易吸收,而母乳中以球蛋白为主,牛乳中以β球蛋白为主,β球蛋白容易引起过敏,这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牛乳喂养的小儿湿疹的发病率要比人乳喂养的小儿高的原因。另外,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牛磺酸有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物质,如乳铁蛋白、分泌型的IgA(尤以初乳中最多)、溶菌酶、多种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锌,这些物质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母乳喂养小儿发病率低的原因。
母乳中钙磷比例合适(2:1),有利于钙的吸收,虽然母乳铁的含量不高,但铁的吸收率却高达50%,因而母乳喂养的小儿佝偻病及贫血的发病率比人工喂养的小儿低。母乳中不仅蛋白分子小,脂肪分子也小,而且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小儿的消化吸收,故母乳喂养的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
在喂养过程中婴儿有较大的安全感,能促进婴儿的身心发育,通过母婴眼神交流,语言交流,还可以促进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
母乳喂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足月正常的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就可让新生儿吸吮母亲的乳头,以便促进母乳的分泌,其后可根据婴儿需要随时哺乳,但并不是小儿一哭就喂,要分析哭是什么原因,可根据小儿睡眠规律大约2~3小时喂一次,晚上间隔长一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延长到3~4小时喂一次,一昼夜6~7次,4~5个月以后可5~6次/日,每次哺乳时间约15~20分钟,50~60%的乳汁的头5分钟内吸入,若在哺乳时孩子睡了一定把他弄醒,尽量使其一次吃饱。
如何判断奶水是否够吃,看孩子在哺乳后能安静入睡,体重增加速度正常,在吸吮时能听到孩子咽奶的声音,说明奶量充足,否则说明奶量不足。
(2)哺乳时要使乳房尽量排空,以刺激乳汁合成,每次哺乳时应先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下次喂奶则从未吸空的那侧开始吸吮,使两侧乳房轮流吸空,哺乳前要先换尿布,以防吃完奶后动的过多容易溢奶。喂奶前先清洗双手,用温开水洗净乳头,母亲坐位,抱起婴儿使其半坐位姿势躺在母亲怀里。哺乳时应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均送入婴儿口中,母亲用食指及中指轻夹乳晕两旁,手掌托住乳房,使婴儿能自由呼吸,注意小儿吸吮情况及吞咽情况,防止小儿呛奶,喂完后用食指轻按小儿下颏,将乳头轻轻拔出,切记不能在小儿口腔负压的情况下拔出乳头,否则易造成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哺乳后可挤少量乳汁涂于乳头上,因乳汁中有丰富的蛋白质的抑菌物质,对乳头表皮有保护作用。喂完后将婴儿竖起,头部靠母亲肩上,用手掌轻拍婴儿背部以使胃内空气排出,然后将婴儿右侧卧位,以利胃排空,防止呕吐,要观察哺乳后婴儿有无胃食管反流现象,反流奶水若吸入气管可引起小儿窒息,非常危险。
(3)哺乳期的母亲,应注意不能随便用药,因各种药物均能随母乳分泌,以防危害婴儿。
(4)母乳喂养的小儿一个月后可适当练习用橡皮奶头喝水,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吃母乳乳头不用奶瓶,一旦不能喂母乳只能用匙喂奶喂水,非常不便。
(5)母亲生产后7天以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营养价值非常高,含脂肪少而球蛋白较多,微量元素及免疫物质也多,7~30天为过渡乳,含脂肪最高,蛋白质及矿物质逐渐减少,2~9个月为成熟乳,10个月以后为晚乳,营养成份逐渐减少,因此4个月以后的婴儿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应逐渐加辅食。8~12个月的婴儿为断奶最适宜的时期,一般从6个月以后可减一次奶用辅食代替,以后逐渐减母乳而代之牛奶或配方奶,一般夏季不要断奶,以免发生腹泻。
什么情况下母亲不应哺乳?
(1) 母亲乳头有裂伤时不能让孩子直接吸吮,可用乳头帽哺乳,或将奶吸出用奶瓶哺乳。
(2) 有乳腺发炎时不能哺乳,若母亲发现乳房有硬块肿胀,即说明乳汁排泄不通畅有乳汁淤积,应及时热敷按摩,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以防形成乳腺炎。
(3) 若在哺乳期间母亲突然发烧、急性疾病,应暂停哺乳,主要防止传染给婴儿,可将乳汁用吸奶器吸出。
(4) 母亲有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或慢性病如肾炎、甲亢、精神病、糖尿病或体质特别虚弱者均不宜哺乳。
(5) 新生儿黄疸由母亲引起者可暂停母乳,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