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当代中国和美国中学历史课程的发展改革及其研究

时间:2022-11-13 12:1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国新一轮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兴未艾,中学历史课程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自身的不足使其改革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想要对课程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我们就很有必要借鉴别国的课程改革经验.本文对当代中国和美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概况进行了对比,发现两国历史课程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从国外历史课程的优势和经验中,得出对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有益的启示.并对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 美国 中学历史课程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基础教育的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重要环节.历史上重大的教育改革,都是以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为背景,以课程的改革为核心.之所以将课程改革紧迫的提上日程,是因为课程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历史课程是普通中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我们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不足,同时对照国外的课程改革的经验和优势,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课程改革的道路.

1中国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

在知识和能力层面上: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要求培养学生分辨历史时空的能力.同时要培养表述历史的能力,综合,归纳,发现因果关系的能力;认识和理解当今国内外重大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层面上:培养正确的历史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历史使命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纵观中国的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可以发现它是知识本位的,关注的仍然是知识目标,是一种浓缩大学专业的历史教育知识体系的目标要求.而在能力培养上,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缺少有针对性的行为目标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向.但现在在改革中它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目标上由过度关注国家利益转变为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 美国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

在知识和能力层面上:培养学生清晰的时间感,并能解释历史的继承和持续以及变化的各种模式;通过学习,特别是通过文字资料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历史的表象,发展观察力,能用历史的观点解释过去的能力;历史的分析和解释,要求学生思考的,历史的,有创建地分析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能够提出历史问题,并运用史料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同时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五项技能:叙述,比较,评价,分析,论证.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层面上:美国提出了,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前提,要通过历史培养学生的参政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优秀公民,要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多元民族意识,树立国际意识.并指出历史课程应该有利于合理的爱国精神和美国情感的培养.

从美国的历史课程的目标来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主体的目标,对知识的要求完全融入能力的培养之中.同时,它又十分的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是由于忽略了历史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零散,不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这是其不足之处.

3中国历史课程的设置内容和特点

从中国现行的历史大纲教学内容标准的知识点来看,中学历史课程内容尤为注重政治史的教学,其次是经济史,而对于文化史,社会史的内容提及很少.这种现象和中国的国情有一定的联系,以往中国过于强调政治斗争,阶级斗争,这是为了适应国家政治形势的需要,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政治史所占的比重相当的大,如古代史的教学内容让人觉得整个古代史就是一部王朝更迭史,遵循着起义,建朝,繁荣,腐败,没落,新的争战这条线索.进入近代史更是如此,政治史的地位更加突出,从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看,中国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编排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和世界革命史的历程的简介.经济史的比重越来越低,文化史所占的比例很小,社会史几乎不提及.这种重政治,轻文化的知识内容选择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课程内容成人化,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表达方式,使学习内容远离了学生的认识和接受的范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中,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在课程内容方面大幅度的提升生活史和文化史的比重,删减大量的政治史经济史的内容.关注的是人类文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淡化了生产关系变革和阶级斗争学说,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世界文明发展的脉络.

中国历史课程内容在古今时期选择比例上却存在着厚古薄今的倾向,偏重于对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并很少注重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联系,难以为学生理解现实问题提供可靠的现实背景.

4美国历史课程的设置内容和特点

美国的历史课程隶属于社会科,在美国,教育分权使各州有很大的教育自主权.因而各州的社会科的设置也是各不相同的.初中的社会科包括历史,地理,公民,社会等内容.高中的则包括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政治等内容.在这种综合性的社会科中,历史课程是基础和核心.历史教学不仅与其他的社会科的教学相联系,而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见,美国是在社会科的大科目下分科设置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等科目.它以历史学科作为整个社会学科结构的主线索,注重历史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与渗透,是一种典型的分科联合型的综合课程.

在美国的公立高中,一般有15门课程可以供选择. 这些课程被分为一般课程,高级课程和AP课程。这是很典型的公立高中所提供的课程设置。我们下面以美国的一所私立高中为例: 美国私立高中的选择会更加多样。Phillips Exeter Academy是全美第三名的中学, 在这个学校历史系为学生提供三十五门历史课程。这三十五门课程被划分成四个层次:初级课程,中级课程,高级课程以及选题课程。初级课程包含《二十世纪世界史》,《古希腊史》,《古罗马史》,《中世纪史》,《亚洲古代文明》,《亚洲近代文明》。中级课程包括《现代欧洲早期》,《欧洲世纪》,《殖民地时期的美国》,《非洲人民与文化》。高级课程包括《美国历史1763-1877》,《美国历史1877-1945》,《美国历史1945至今》。选题课程更充分体现了美国中学课程包括历史课程的多样性。这些课程包括《资本主义以及对它的批判》,《法律和美国社会》,《为什么穷国穷?》,《六十年代》,《当代中国》,《当代中东》,《土地,自由和限制》。在Phillips Andover Academy,有近三十门历史课程可供选择。这些课程从《古代世界历史》,《当代世界历史》,《美国历史》,到《美国疾病与医学史》,《核武器扩散及其对策》,《十九世纪解放奴隶的六个人物》。这些多样化的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般历史知识,历史研究技巧以及,培养了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批判性写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入的专题研究的空间,使得他们在某一个专题方面有深入的学习与并开始发展独到的见解。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的基础.

在美国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有很明显的英雄史观的倾向,在美国国家历史课程的标准中对重要人物的学习要求有着明显的英雄造时势的倾向.这主要是由于西方传统历史学理论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伟大的人物主宰着世界的命运,英雄造时势,历史是由伟人创造的.更为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美国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把历史作为一种定论教给学生,而是把几种不同的观点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供学生进行批判性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根据材料作出判断,自己结合合理的分析得出结果,这反映出了美国历史课程教学的客观主义倾向.这种客观主义倾向最最关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根据材料客观的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式.这一点是值得中国的历史课程改革借鉴的.

5 通过中国和美国两国的对比得出的启示

第一:要改变我们国家可历史课程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这种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批判的学习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创新的能力的基础.这一点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第二:在中国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冲破以往历史学科专业体系的束缚,力图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水平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摒弃以往一刀切和囊括式的选择原则,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重知识内容的质,而不是量.力求消除现在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象.

第三:在课程内容的比重上,加大社会史,文化史的内容.使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改变过去政治史一统天下的局面.注重历史知识的综合化趋势.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的全景.并加重对现代历史的教学,加强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达到让学生学习历史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四: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标来制定历史的课程,一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服务.

第五:十年树木,百年数人.历史教育的关键点是让学生能成为独立的公民,真正的具备历史责任感,和对祖国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具备能成为世界公民的多元化的意识.同时历史教育也担负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责任.历史教育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具有批判性意识和思维考虑问题的合格的公民.这要求我们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当的业务水平和培养人才的历史责任感.

学史可以使人明智,学史更可以使人立志.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教育承担了举足轻重的责任.现在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就是在教育.而历史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又是难以替代的.

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就是为了观察未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这句话就说出了我们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面向未来的历史教育,应该在总结本国的实际的情况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的优势和先进的经验,构建以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为中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推荐访问:美国 当代中国 课程 改革 中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