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1-13 19: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讨及分析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1年l2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就诊的8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肿瘤大小、不同肿瘤分级及肿瘤分期、不同化疗方案以及不同淋巴结个数的有效率(RR)。 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 24例,部分缓解(PR) 40例,病情稳定(SD) 16例,疾病进展(PD) 0 例,RR为80.0%(64/80)。不同肿瘤大小、不同肿瘤分期、以及不同淋巴结个数的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疗效受肿瘤大小、不同肿瘤分期、以及不同淋巴结个数相关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b)-0045-0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是指对未发现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局部治疗之前给予的全身化疗[1]。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新辅助化疗因能消灭微转移灶,观察瘤灶缩小的效果并估计患者远期的预后,具有提高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降低癌症复发的优点,已经成为乳腺癌的常规治疗策略,并同时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进行保乳手术的机会[2]。本研究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11年l2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就诊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8~66岁,平均(51.8±6.3)岁。80例均为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具有乳头溢液的临床症状,均经过B超、钼靶X线确诊;乳腺结节穿刺活检术确诊为乳腺癌。所有患者既往未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Karnofsky评分>90分,心肝肾功能均无严重损害。入选病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具有知情同意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化疗方案

29例患者应用NE方案(长春瑞滨3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第8天,表阿霉素6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每次化疗前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静脉注射,15 min后再用长春瑞滨和表阿霉素,最后用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周为1个周期,每次化疗前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21例患者应用FE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每日1次;表阿霉素60 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3周重复。13例患者应用NP方案化疗[长春瑞滨(NVB) 3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第8天,顺铂(DDP)30 mg/m2静脉注射第1~3天],使用NVB前后用地塞米松静脉推注以减轻静脉炎的发生,21 d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两个周期,化疗期间白细胞下降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前常规予格拉司琼或昂丹司琼止吐及水化碱化尿液处理。17例患者行TP方案化疗(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3 h,给药前6、12 h分别予地塞米松10 mg口服,给药前30 min予苯海拉明50 mg肌注及西咪替丁300 mg静脉冲入,使用紫杉醇期间每30 min测血压、心率、呼吸各1次,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3 天,同时辅以避光、水化、利尿和止吐等对症及支持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病情稳定(SD):肿瘤体积缩小不超过50%,或增加<25%;疾病进展(PD):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CR+PR为有效率(RR)。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对上述数据中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同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全部患者完成3~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8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UICC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结果显示,CR 24例,PR 40例,SD 16例,PD 0 例,RR为80.0%(64/80)。患者在化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下降,Ⅲ度以下的白细胞降低多可自行缓解,未见Ⅳ度毒性反应。

2.2 不同大小肿瘤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的有效率比较

80例乳腺癌患者中,肿瘤直径≤3.0 cm共62例,肿瘤直径>3.0 cm共18例。由表1可知,肿瘤直径≤3.0 cm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RR)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0 cm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76,P < 0.05)。见表1。

2.3 不同淋巴结转移个数的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后的有效率比较

80例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个数≤6个共34例,淋巴结转移个数>6个共46个。由表2可知,淋巴结转移个数≤6个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RR)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个数>6个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93,P < 0.05)。见表2。

2.4 不同肿瘤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有效率比较

由表3可知,不同肿瘤分期的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49,P < 0.05)。见表3。

2.5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对上述表1~3中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下3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肿瘤分期、淋巴结个数及肿瘤大小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子(P < 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需要保乳手术病例的增加及理念的更新,NCT已成为乳腺癌全身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其具有增加手术切除率、早期杀灭亚临床转移灶,达到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4]。因此,探讨影响NCT疗效的相关因素,仍然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的RR为80.0%(64/80)。与袁芃等[5]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相当,具有消灭微小转移灶、降低肿瘤分期、使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或根治术、延长生存期的作用。表1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0 cm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0 cm的疗效(P < 0.05),说明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不应仅限于肿瘤较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肿瘤较小者应用新辅助化疗也具有较好的疗效[6]。

临床实践证实,淋巴结转移与否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且术后残留的转移淋巴结数与患者的预后成反比关系[7]。本研究表2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个数≤6个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个数>6个的疗效(P < 0.05),进一步证实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原发肿瘤大小呈负相关[8]。

肿瘤分期对新辅助化疗的效果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3结果显示,不同肿瘤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肿瘤分期,使原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进行手术切除[9-10]。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4结果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个数及肿瘤大小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子。

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可观察瘤灶缩小的效果并估计患者远期的预后,但目前对于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尚无统一标准。笔者认为应根据乳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疗程短、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的化疗方案[11-12]。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多的化疗药物是5-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等,故本研究选择NE、FEC方案和NP方案、TP方案。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对降低病期、争取保乳机会、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有一定作用,但肿瘤的分期、肿瘤的大小及淋巴结的多少等因素为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甚至还有一些生物学因素也应引起临床医生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涛.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1)721-722.

[2] 王启船,孙晓,王青.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手术的影响及其近期疗效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1):20 - 21.

[3] 车潇良,蔡媛,冯建丽.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与激素受体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2)304-306.

[4] 彭炜伟,谭介恒,黄仲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3):2073-2074

[5] 袁芃,徐兵河,王佳玉,等.69例年轻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1,17(2):136-138.

[6] 朱霞,杨黎,冉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J].实用医药,2009,4(20):53-54.

[7] 吴建南,李顺荣,顾然,等.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中的预测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3):383-388,420.

[8] 王玉梅.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J].中国厂矿医学,2003,16(5):430-431.

[9] 张秋霞,赵公金.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09,31:5-6.

[10] 丁兆军,张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0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1):1935-1936。

[11] 俞富祥,唐银河.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1):68-70.

[12] 郑凯,邹天宁.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患病影响因素的分析[J].云南医药,2010,31(3):279-280.

(收稿日期:2012-12-24 本文编辑:郝明明)

推荐访问:化疗 乳腺癌 疗效 辅助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