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反思“实物档案”本质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时间:2022-11-16 13: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实物档案”概念之争尚未成定论。实践中,“实物档案”概念已得到档案管理部门不同程度的认可,且“实物档案”管理工作已开展得有声有色。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拟通过反思“实物档案”概念本质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抛砖引玉,推动档案学专业术语规范性建设,维护档案学术的权威与严肃性。

关键词:实物档案;反思;本质

Abstract:Since the early 1990s, on the physical archives concept debate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 Practice, physical archives concept has been recognized to varying degrees, and the physical archives manage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very impressive.In such cases, I try to reflect through the physical archives concept of nature and the impact of work on the archives, initiate, try to promote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 archives building, maintain archives of academic authority and seriousness.

Keywords:Physical archives ;Reflect;Nature

1“实物档案”概念界定及其本质

1.1概念溯源及界定。“实物档案”的提法在20世纪80年代已出现,《档案时空》1988年第4期就刊载了《陶瓷实物档案的功能与特点》的文章。对“实物档案”概念的具体探讨发端于《天津档案》1991年1期的《实物档案初探》一文,至今已有20年。关于“实物档案”概念,基本上有两种表述:一种是外延的罗列,如“实物档案是指诸如奖杯、锦旗、牌匾等不同形体的档案”。[1]另一种是内涵揭示,如“实物档案是指以物质实体为载体,能够反映单位历史真实面貌的特定物品”、“以实物为载体的档案”。[2]总的来说,迄今所见关于“实物档案”的提法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未触及其核心本质,且在逻辑上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

笔者以为,实物与档案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实物”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传统的档案(以实体存在,与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档案相对应)都必定是实物,并非一切实物都可以成为档案。即使那些确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实物,其转化为档案也是有条件的。所谓“实物档案”必须具有“档案”的内涵,即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以图记、文字或声像为载体的一种原始记录,且具有凭证、参考价值。但“实物档案”不具备这些属性,“实物档案”只是档案的附属物,只有附加文字说明,有保存价值的实物才能称作“档案”。

1.2本质追溯:为实物,非档案。纵观目前出现的各种研究成果,关于“实物档案”的争论至少可分为三种:肯定、否定和折中。肯定者认为:“实物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门类应加以收集、管理;否定者认为:“实物档案”在概念、性质及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应该坚决否定;折中者认为:不应该简单否定或者接受,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从实践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实物档案”概念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档案管理部门重视“实物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并制定了系列相关制度,档案学术界也以开放姿态接受其存在。

从来源上看,“实物档案”的提法源于实际工作。实践中,所谓“实物档案”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实物必须具有查考价值并为了特定目的而保存下来;其次,实物必须处在一个有机联系的群体之中才能转化为档案,单一零散的实物无论其价值如何高,都不能视为档案;最后,实物要加注必要文字说明,因为实物所包含的信息,大多是由其自身的外部形态和内在含蕴来记录和表达的,且是对其来源、背景和形成过程等情况的记载。除了形成者之外,实物一般不为他人所知,因此,必须由形成者附有文字说明,才能转化为档案。从这个角度讲,实物是有条件的具有档案属性,即固化的、清晰的原始记录性,但不能称作“档案”。属性不等同内涵,正如机器人不是人一样。因此,从根本上说,实践部门所谓的“实物档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具有附注说明文字的实物。其本质是实物,而非档案。

2“实物档案”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实物档案”提法的出现与流行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反映了档案部门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是档案外延拓展、档案类型丰富的具体表征,对档案实践工作和档案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2.1对档案实践工作的影响

2.1.1积极影响: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推进档案工作积极开展。“实物档案”提法固然不宜提倡,但其源于实践部门出现的新情况,是档案实务部门对档案管理的新探索及其积极扩展职能的具体表现。基于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外延认识的深化和档案工作业务范围的扩大,“实物档案”有益弥补了档案工作内容单一、资源紧缺等不足,丰富了馆(室)藏档案结构,推进了档案工作的积极开展。对于拓展档案馆(室)职能,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工作创新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2.1.2消极影响:“实物档案”概念为实践工作带来不便。若承认“实物档案”概念,则实际工作中,就应收集和管理它。但实物遍地皆是、处处都有,其结果必然导致遍地皆档案,处处都有档案,由此导致档案收集工作的“大跃进”而湮没真正的档案,增加档案工作的压力和成本。[4]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文件将成为档案管理实践的主体,“实物档案”数字化后,其信息价值将为由其转化的电子文件(档案)所取代,其仅显示实物价值。同时,“实物档案”混淆文物和档案的概念,有悖于《档案法》和《文物法》精神。基于发展需要,档案部门势必会把属于文物、纪念品等实物纳入档案工作范畴,混淆了职能分工,由此,使档案馆与博物馆、纪念馆等部门工作产生重叠、引发混乱,将误导档案工作方向。[5]

“实物档案”的属性特征使其在分类管理上存有诸多不便,因其价值难以评定,难以界定其保管期限。其次,所谓“实物档案”轻内容,重形式,载体材料千差万别,有诸如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甲骨档案等,其保护工作相当繁杂。从实践来看,“实物档案”在档案工作中实际数量并不多,仅占档案类型很小一部分,若再单列保管,势必会增加档案部门负担。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在于满足社会需求,所谓“实物档案”,其具体价值和社会作用大小不一,开发利用要求参差不齐,给档案利用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消耗,社会需求难以体现。

2.2对档案学术研究的影响

2.2.1积极影响:“实物档案”推进档案学术争鸣,深化档案学术研究。“实物档案”概念虽不规范、不科学或不成立,但围绕“实物档案”的争鸣此起彼伏,为档案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档案学界和实践部门对“实物档案”表象及其本质的深入探讨,不仅能促进档案学术交流与争鸣,澄清认识误区,丰富档案内涵、扩展档案外延,完善、提升档案学理论研究,也能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衔接,促使档案学术研究密切联系档案实践工作,及时跟踪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档案理论指导实践的针对性,更好地规范、指导和推进档案工作,加速档案部门的职能拓展和工作模式创新。

2.2.2消极影响:“实物档案”概念不利于档案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术语概念的作用,从宏观上看,在于表示每一学科研究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人们是怎样运用这些术语概念来研究问题。在实际工作和国际档案交往中,都会涉及档案术语,离不开档案术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微观上看,档案术语是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和发展,将进一步规范档案术语,进一步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必然有一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术语。故而,术语概念是档案学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基础及开展档案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每个国家档案业务研究的重要内容。档案术语研究贯穿于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成为档案学者、档案工作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业务和学术交流的必要手段。[6]

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其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科学性、规范性。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生存、发展都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档案术语体系,同时,作为实践工作最经常遇到的概念也必须要求规范化。在档案术语中,已出现诸如“文书档案”、“历史档案”、“档案载体”、“档案文件”、“虚拟档案”等专指性不强、文字不简洁、词语形式不规范的概念。“实物档案”这一概念本身同样存在上述缺陷。其把实物与档案随便糅合,语意宽泛,逻辑性不强。假如,可以承认“实物档案”这个概念,就会出现档案实物等诸多不合认识规律和逻辑的概念。“实物档案”过于笼统和随意,且易使人产生误解,这些都不利于档案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给档案实践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不利于档案研究工作的进行,妨碍了档案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将迟滞档案学科的整体发展。

3透过“实物档案”概念的反思

3.1对档案实践工作的反思。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档案工作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正在被“边缘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档案工作地位需要提升,档案工作模式需要创新,档案价值需要凸显。“实物档案”应否定,但其反映了档案实践工作中新情况。其一,“实物档案”的出现与管理实践是档案管理部门积极转变思路、拓展职能,创新档案工作,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其二,“实物档案”工作,反映了档案管理部门积极探索走出档案资源建设困境,不断丰富档案资源的探索与努力。实践中,档案资源匮乏、单一是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将具有一定信息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实物收藏在档案部门,有助于档案资源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延展档案工作领域。这突出表明,档案实践工作探索要在遵循档案工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档案工作模式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推进档案工作开展,提升档案工作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促进档案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不能违反创新的内在规律,甚至误入歧途。

3.2对档案学术研究的反思。创新是档案学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从学术与实践的角度来看,“实物档案”提法,可能是档案学术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但其只是档案管理部门职能拓展的一种尝试,需要实践检验是否具备理论的生命力;从检验结果和事物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档案工作的推进,技术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实物档案”像“机读档案”等将逐渐淡出档案理论研究的视野,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注脚。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档案学在发展中必然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纵观档案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长期存在下述问题:档案界对档案实践工作的研究,功利化、实用性特征突出。学术论证不够严谨,易赶时髦,缺乏理论性。容易追求新概念(理论)等表象,却往往忽视对不少概念(理论)的科学性、规范性及其本质内涵作深入研究和探析,概念(理论)易流于形式,严谨性、科学性不够,缺乏生命力,致使档案学理论研究深度和高度都落后于相邻的姊妹学科。正如胡鸿杰所言:从中国档案学界目前的状况看,的确存在一些学术功利化甚至学术异化的倾向。比如,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等等。要解决此类问题,最主要的是规范档案学研究主体研究行为,同时,要在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建立或实施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学术规范;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7]

4结语

尽管,应该否定“实物档案”这个概念,但我们需要有一种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实物档案”概念不成立,有其内在的科学依据,不能靠主观臆断。透过对“实物档案”概念的剖析和讨论,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领域将会出现许多新概念。其中,必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我们必须本着科学、反思的精神,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明晰其本质涵义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唯此,才能构建严密、完善档案专业术语和理论体系,维护档案学术的严肃与权威,也才能保证档案理论研究与档案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推进档案学术创新与实践工作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强.“实物档案”概念辨析[J]文献工作研究,1997(5):27.

[2]仇壮丽.“实物档案”概念辨析[J]湖北档案,2006(1):43.

[3]陈国泳.实物档案研究综述 [J] 档案与建设,1996(6):34~35.

[4]向全福. 关于“实物档案”的争论及其启示[J]档案,1995(1):14~17.

[5]张仕君. 档案在文 文物在物——论“实物档案”概念应该否定[J]档案学研究,2004(1):17~20.

[6]陈智为.我国档案术语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5(5):42~44.

[7]胡鸿杰. 论中国档案学的学术尊严(续)[J]档案学通讯,2005(6):9~10.

(作者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来稿日期:2011-08-20)

推荐访问:档案 其对 实物 反思 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