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档案开放工作从总体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从具体的工作实践出发,以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与制度为依据,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来临的情况下,对档案开放范围、领域、时限及形式的制约或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档案开放;因素;影响
1 档案开放工作受到档案法律法规的制约
各级国家档案馆依法按期开放档案是法律法规赋予其的职责。通过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查阅,根据规定归纳档案的开放时限有四种分类。
1.1对于建国前档案即日开放。我国档案的开放工作首先从历史档案开放做起的。即日开放是指在1990年11月19日当天开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所有档案,历史时间不限。1980年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省以上档案馆工作会议,最终颁布《档案法》,就使开放历史档案有了法律依据。。
1.2对已经满30年的要案进行开放。从世界范围看,1968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通过并确定了不应超过30年的决议,具体时间是指从文件产生到利用之间的总封闭期限。我国参照国际标准,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保管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涉及到个人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技术、宗教等档案和各级国家机构、社会组织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1.3根据档案性质随时进行开放。根据《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和《档案法》的相关规定,涉及到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法律法规在强化这类档案开放的时限性。与此相应,一些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档案虽未满30年,但可以列入档案的开放范围。如一些地方档案馆把形成未满30年的档案列入的开放范围,其中包括地名普查、人口普查、山林定权证、户粮等内容。
1.4根据档案性质延期开放。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据要案的性质,对档案延期开放。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但档案馆认为到期仍不宜开放的档案,主要包括涉及国防、公安、外交、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档案,经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期向社会开放。
2 档案开放范围与时限的制约
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简称《保密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国家秘密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现行文件和档案,相关规定将对档案开放工作有着直接影响。同时,我们也发现根据保密和档案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对全局衡量无损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并且公开后对国家更为有利的,主要包括涉及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类涉密或涉控档案,可以提前开放该类档案。由此可见,档案开放的范围及开放的时间直接受到国家保密范围及解密制度规定的影响。
3 政务公开对档案开放的影响
我国的档案管理机构分为单位档案机构,过渡性中间机构,各级国家档案馆三种类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档案馆具有公布开放档案目录的职责并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档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求国家机关全面的调整思路,对其行为的透明度和决策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随着改革的深入,必然会使一些单位档案室和文件中心所保存的档案问题显现出来。我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提倡政务公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确立了行政处罚听政制度,公开作为一种法治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并随后广泛应用于价格执法和地方法规制订中。从宪法的角度来看,公民对于涉及公众领域的重要社会信息的知情权利是有法律依据的,这就要求国家机关的公开公布这些信息,并要及时准确,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3.1公开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由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要求:没有公开的政策、措施不得实施。因此我国政府的行为必须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应的行为也逐渐的出现,如2002年8月安徽省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向社会开放了78个省直机关自1997年至2002年的6418份文件。
3.2公开政府的重大决策信息。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其重大决策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方向,关系到民众的幸福与安康。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最大,对社会的管理水平影响最深。因此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要加强公开的强度,作为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者要加强公开的范围,让民众了解政府的行为,认知政府的工作,理解政府的举动,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在具体实施工作过程中的阻力,更好的得到民众的支持。如北京市计委在披露北京的发展思路、北京市高尔夫球场及北京投资平台建设情况等内容。
3.3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作为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对于具体工作的公开,尤其是办事程序与结果的公开,将会更加得到民众的理解。按照相关的要求,把具体办事手续、办理机构、条件、办事时限、具体的审批或审结的结果,及时准确的向当事人公开,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与办事效率,同时要把具体办事情况及时准确的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方便民众的办理。
总之,档案开放是时代的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合理的开放档案,注意国家保密范围及解密制度,有序的做好档案开放工作,保证民众的知情权,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丽;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档案的开放与保密[A];创新与发展--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杨康成;WTO的基本原则对档案开放与利用工作的几点影响[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3]张新;档案开放:不断实践与探索之路[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4]王协舟;现行文件开放利用服务的理论基础--从文件价值理论维度论起[J];档案学通讯;2005年01期
[5]王茂跃;论现行文件开放模式[J];浙江档案;2004年11期
[6]晋平;耿景和;周倩;论政务公开环境下档案开放范围的拓展[A];陕西省档案学会第八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C];2004年
[7]唐小林;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关系研究[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8]罗永才;浅谈文件立卷归档应考虑到档案开放的问题[A];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建党8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9]傅荣校,郭佩素;从普遍利用到休闲利用--对档案馆与社会公众关系的考察[J];档案管理;200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