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技术职称,档案事业费投入,馆舍面积、设备条件等二级指标。馆藏性指标包括馆藏档案数量、馆藏资料、档案手工目录、档案机读目录等二级指标。开放与利用性指标包括开放建国前档案的数量,建国后档案数量,开放档案目录,年度利用档案人次,年度利用资料人次,参观档案展览人次,年度访问档案网站人次等二级指标。如果指标体系中单纯追逐三方面的某一方面,忽视另外方面的指标群作用,这种评估指标体系测评结果将不会全面,也不利于引导档案馆事业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馆藏建设和档案信息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然,在强调档案开放与向社会提供利用的现代社会,在构建档案信息服务绩效测评体系时,应着重研究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测评指标研究,加大开放与利用性指标在整个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绩效分值比重,体现“档案是为了用的”利用理念。
2. 采用科学简便实用绩效测评方法。对档案信息服务绩效测评方法笔者列举了两种,其实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用于绩效测评的方法有多种。每种绩效测评方法均有其科学性,但操作的简单性并不是每种方法都能具备,如层次分析应用到矩阵计算。因此,简单性、科学性和易操作性的绩效测评方法不但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周折,也确实可以有效测评档案信息服务绩效情况。由于档案工作涉及很多工作环节,且每一工作环节相互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应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两种相结合的方法来测评档案信息服务绩效,在实践操作中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可行性是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指标分层得到各层级的具体指标,再用Delphi法对各层指标值赋以权值,一般采用5分法对指标进行打分取值。如通过Delphi法专家对基础性指标、馆藏性指标及开放利用指标权重经过研究确定为0.2、0.3、0.5,基础性指标包含档案馆人员编制,学历专业情况,继续教育和职称情况,事业费投入、馆舍和设备情况四个二级指标,其权重值分别为0.1,0.2,0.2,0.5,依次专家给出权重,计算出三级指标权重值,根据专家所打分值最后计算出考核指标值得分,然后累加得出绩效考评总分值。具体见下表
此种绩效测评方法的关键是构建出一套科学的,得到大多数公共档案馆认可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这种认可包括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权重、考核打分标准依据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认同。
说明: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13年度立项项目“公共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绩效评价研究”(项目号:13BTQ061)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潘积仁. 论建立档案机构绩效评估体系. 中国档案2005(6).
[2]王永坚. 档案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档案与建设1997(7).
[3]王薇 王汉华. 论档案馆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 湖北档案1996(7).
[4]罗洪恩. 试用负效益系数法评判档案工作效益——兼论档案馆工作效益及其评判标准。档案与建设1995(1).
[5]贾拥民 邱彩芳. 档案利用的收益——成本模型及其应用. 档案学研究2001(6).
[6]李明. 试论评价档案利用效益的途径. 兰台世界2007(18).
[7]卞昭玲. 试论档案信息服务组织的绩效评估. 档案学通迅2005(2).
[8]管先海. 档案馆效益计量方法探索. 湖北档案2000(10).
[9]骈文景. 关于档案效益计算方法的一点思考. 四川档案2006(3).
[10]吕元智. 我国公共档案馆服务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档案学研究2010(2).
[11]刘明. 档案信息服务绩效评估初探. 湖北档案2007(8).
[12]苏君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公共档案馆发展的政府责任。档案学通迅2012(5).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