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实现路径探析

时间:2022-11-17 09:05:1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对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意义及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预警机制;提供可信材料和建议书;利用网站,建立涉及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的服务平台和信息走廊;重新界定档案保管年限等实现路径。

关键词:档案管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

受我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少数民族经济基础薄弱,加之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使得民族地区的公共危机较为频发,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成为政府较为关注的问题。在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是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在这些管理的主体中,档案部门承担着搜集、保管和提供信息的职责,这样的职责在协同合作,减少危机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档案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积极有效地提供信息决策参考的角度出发,强调其意义的同时,提出相关实现路径。其中,本文涉及的民族地区主要指云南、广西、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主要是指对突发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爆发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对危机的提前预防、估计、对策等。

一、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

(一)为政府处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

档案部门通过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所需的档案资料信息,能够减少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盲目性,进而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现阶段,随着我国各民族交流的日益增多,加之处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在多元文化交织的背景下,民族地区仍会发生公共危机事件。例如:2015年新疆喀什暴力事件的发生。这起事件中,政府部门需要整合大量的公安、武警系统的资源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就可以将记录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相关档案资料进行汇总并整理,形成可供政府部门参考的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预案,以快速协助政府应对。

(二)有利于拓展档案部门职能,扩大社会影响力

在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各级档案馆的工作重心是保管档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对档案部门的信息处理和服务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我国各级档案馆的工作职责除了对档案的保管外,还需要在新形势下提供多样化的利用服务。例如:档案部门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收集、整理档案信息,特别是提供公共危机方面的档案信息,以强化对进馆档案信息的处理及服务能力,扩大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的公共危机意识

对突发性危机事件习而不察,势必危害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政府人员及社会公众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公共危机的预防和预警意识,例如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警惕性较弱,反应速度较慢,救灾知识的基础性教育和学生课堂自救常识欠缺等。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可以通过网站、电视、广播、讲座、展览等渠道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配合政府进行公共危机预防和救助方面的宣传,以便对人们有效学习公共危机知识并自觉防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一)从理论上看,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其数量和内容均略显不足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档案”“公共危机”为主题,检索2008年6月至今的文献。剔除不相关因素后,得到相关文章7篇。这7篇文章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与公共危机、档案服务能力与公共危机、档案工作与公共危机、《档案法》与公共危机四个方面。其分别是王晓君的《完善〈档案法〉建立农村危机管理档案》;潘子聪、周持的《试论公共危机中的档案工作及其作用》;王英玮、黄霄羽的《档案部门参与政府危机管理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的思考》;韩亚洲的《论公共危机中档案价值的实现——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小卞的《东亚地区的档案与危机管理》;张江珊的《档案部门参与社会危机管理思考》;韩双的《重大自然灾害中档案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分析》。从中可以看到,虽然档案学界已经对此问题开始给予关注,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关研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研究内容上,其关注度并不够。

(二)从实践上看,档案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处于探索阶段

“非典”时期,上海市档案馆的档案信息网开设“防治传染病”专题,公布有关病情防治的档案专题目录,向社会普及防治传染病知识,日点击率达到上千次。此外,2008年,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后,中央档案馆当晚将档案工作人员编好的抗震救灾档案交送中央领导,同时将唐山市档案局报送的1976年地震档案,整理成12篇抗震救灾的专门材料,公布在国家档案局的网站上,供灾区各级政府指挥抗震救灾参考。

三、实现路径分析

(一)建立预警机制,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

首先,档案部门应该认识到参与民族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参与民族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纳入到档案管理部门的长期战略目标中来。其次,可以在档案部门下设专门负责追踪政府预警监控的机构。这样,出现诸如民族地区重大事件、自然灾害等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公共危机时,档案部门就可以根据掌握的公共危机信息参与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工作中来。

(二)提供可信材料和建议书,并制作成创意产品,提升公共危机保护意识

由于涉及某一民族地区公共危机档案相关资料往往不集中、不系统,因此需要档案工作者将其整合。笔者建议成立专门应对危机的信息服务机构,或指派专人在详细了解民族地区历史危机和灾害类型的基础上,提供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参考的可信材料和建议书,为各级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档案信息。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0月访英后,提出中英合作发展创意产业,这表明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如果档案工作者能够将公共危机管理的可信材料和建议书制作成创意产品,那么这不仅可以成为档案部门协助政府管理公共危机的智慧成果,而且还可以提升公众公共危机保护意识。

(三)利用网站,建立涉及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的服务平台和信息走廊

一方面,建立民族地区档案信息网的公共危机“一站式”服务平台。所谓“一站式”服务平台,即利用网站,向公众宣传普及所在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的相关知识,直接查看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对策,搭建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另一方面,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协助政府部门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信息走廊。“一带一路”是时代机遇,档案部门要抓住此契机,借鉴国外在处理公共危机方面的经验,分享各国成功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具体而言,可以由“一带一路”周边各国档案部门的信息开发服务中心组建信息走廊,并结合调研结果,将相关单位如经济、科技、档案部门、文博部门等发展成为其网络成员,以便为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信息走廊提供技术平台和人力支撑。

(四)重新界定档案保管年限,为政府在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提供参考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而在现实情况下,民族地区公共危机档案资源具有特殊性,它反映的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事件。如果对其开放的年限少于30年,那么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就减少了可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公众的利用需求,在符合国家鉴定与开放要求的前提下,分情况提前开放档案。对于民族地区涉及公共危机的档案可以依申请公开,并研究制定可提前开放民族地区公共危机档案的具体范围、划控标准、实施步骤和服务方式等,以尽快划定可提前开放的档案信息的范围,主动向社会提供利用,形成档案开放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吴江.公共危机管理能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17-23.

[2]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57-66.

[3]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4-73.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8-110.

[5]姜之茂.档案馆理论与实践新探[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121-128.

[6]王晓君.完善《档案法》建立农村危机管理档案[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76-378.

[7]黄霄羽.国外档案部门抗震防灾经验分析[J].中国档案,2008(7):25-26.

推荐访问:探析 路径 民族地区 危机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