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已适应网络化的学习方式,虚拟的学习环境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主流学习模式之一。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形式多样、获取方便的教学参考资源来满足他们的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也需要数字化、多样化和最新的可以共享的教学参考资源。因此建立一个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的E-Reserve系統,将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嵌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中,可以有效地弥补网络学习资源的短缺,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变革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文献保障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的深入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经费预算紧张的情况下,图书馆虽努力丰富数字资源馆藏量,然而各种电子资源利用率低的结果难免让图书馆有些尴尬。以电子书为例,根据书业研究集团(Book Industry StudyGroup,BISG)的调查,虽然现在大部分图书馆都有电子书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借阅率却非常低,只有25%的借阅人表示他们曾在过去一年中借阅过一本电子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或电子书馆藏不够丰富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开展E-Reserve服务也具有确实的可行性。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拥有学科覆盖齐全、内容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其中有大量与教学有关的课程资源,这些优势是任何网络资源所无法比拟的。高校还是最适合推广电子资源的,因为大学生们有着阅读“刚需”。除了教科书外,还需要阅读大量任课教师开列的扩展性专业书籍,电子阅读器等便携电子设备也让大学生无需天天扛着沉重而不便携带的各类纸质教学参考书籍。图书馆资源如果能提供给学生长期稳定且种类丰富的专业电子教参,无疑会受到学生的青睐,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因此,面对高校师生在网络环境下日益迫切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嵌入到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对教参资源进行数字化,将课程教参资源进行整合,为学校师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参资源信息服务和一体化的、便捷的网络学习环境。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知识服务能力,提升面向教学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
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出图书馆在E-Reserve服务过程中需要的技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实践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支撑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率,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扩展图书馆的服务资源,并促进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其理论意义则可以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现新的视角,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
2文献综述
对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2000-2016年。来源数据库包括:EBSCO学术期刊文摘及全文数据库、Taylor and Francis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E-Reserve”为关键词,共检索出外文文献30篇文献。以“E-Reserve”和“电子教参”为关键词,共检索出中文文献20篇。
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活动的概念源自1959年美国学者柯奈普(P.B.Knapp)提出的图书馆利用教育与学科教师合作的思想。之后大卫·科亨(David Cohen)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管理系统过程,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国外,提供课程参考资料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服务已比较成熟、完善。教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并且离不开图书馆提供的这项服务。国外学者多强调了E-Reserve的重要性以及与课程管理系统相融合的必要性,探讨了该如何与课程管理系统相整合。如基奔(Gibbons)的调研证实多数图书馆非常重视将电子教参资源融入课程管理系统。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Committee,JISC)主持的国家电子图书使用调研项目(National e-Books Observatory PrOj ect,NeBO)总结了用户对电子图书的要求,第一项便是“提供更多的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子图书”。乔迪(Jodi Poe)等认为图书馆的电子教参服务系统需要实现直接推送多类型教参资源至本校的课程管理系统15],两者之间需有效交互。欧非利亚(Ophelia Cheung)在《电子教参实现新途径》(New Approaches to E-Re-serve)一书中谈到电子教参服务主要运用开放链接技术在课程管理系统中整合了图书馆的馆藏电子文献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它必须适应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的需求变化。还有很多学者对E-Reserve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比如苏珊(SusanClayton)重点研究了版权环节需要考虑的问题17]。李晓华(Xiaohua Li)从技术、与课程管理系统融合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E-Reserve的服务。斯考特(Scott A.Warren)对图书馆为什么要使用数字对象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s,DOIs)以及在E-Reserve中如何使用做了分析。金伯瑞(Kym-berly)等还对版权管理、课程管理系统的使用、经费管理等多个方面研究了E-Reserve服务模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