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60%的直肠癌患者需做结肠造口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而相应的护理已不只局限于医院内。本文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院外护理的转变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护理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排第2位。50%~60%的直肠癌患者需做结肠造口术,即将排便出口移至腹部,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是压力的来源,当疾病被当成是一种威胁令人不愉快,或者势不可挡的时候,它将变成一种应激源,需要动员策略帮助病人去适应和应对[1]。Marquis的研究[2]表明,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造口专科护理以及与ET有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尽管社区护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但是对造口的护理日渐加强,实现了从从院内到院外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从医院内到医院外转变的护理进行综述,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护理由出院前护理转向出院后的延伸护理
Duchesne[3]认为出院后通过电话、造口门诊、举办造口联谊会等方式进行随访,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其对于造口康复治疗的加入可以降低造口并发症。国内对院外延伸护理的研究如下:
1.1 随访 覃惠英[4]对出院1个月内的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由有资格认证的ET以定期家访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每周1次,每次30~60分钟,持续时间为3个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由ET提供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了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了患者因使用造口产品引起的经济负担,能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造口门诊 在欧美许多国家已经设立门诊,并有ET这个职业,使患者出院后的复查、健康咨询、教育都能有针对性解决。患者出院后由社区护士对造口者进行随访和护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较快。有研究报道,82.7%的肠造口远期并发症出现于术后一年内,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对造口患者的身心康复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出院后对造口患者进行造口复诊对预防及治疗造口并发症非常重要[5]。1985年,香港第1所医院外造口护理诊所成立。目前,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设有造口门诊,对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提供全面的帮助。
1.3 造口联谊会 费淑伟等[6]对结肠造口患者定期组织造口联谊会,会上由医护人员进行造口知识讲座,专科护士介绍造口产品和传授造口护理技术如怎样更换造口袋、护理造口周围皮肤等。安排造口时间较长者介绍自我护理经验和体会。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并进行现场咨询和体检。使患者并发症减少,帮助造口者重新建立自信心。
1.4 院外健康教育 赖俊莉等[7]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从术后1个月起针对生活质量问题进行院外健康教育,采取口头宣教、操作示范以及提供宣教资料等方式,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显著。吴玲等[8]的研究显示,在术后3个月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对患者的疾病认识会已经产生了相对稳定的作用,提示医护人员须抓紧术后3个月内的院外护理干预,使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尽早产生心理定位,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 护理由术后护理转向全程分阶段或综合护理
2.1 全程分阶段护理干预 戴晓冬,许勤[9]以Orem全补偿护理系统和部分补偿护理系统理论为基础,对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进行全程分阶段护理干预。从术前造口定位,术后造口开放、佩带造口袋的指导、出院前的教育到出院后由ET进行电话访问和造口护理门诊,干预后患者都能正确地选择造口产品,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正常生活的圆满状态。
2.2 综合护理干预 任维花[10]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出院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除给予造口术前定位、心理护理、造口袋的使用、饮食护理、重建规律排便的护理、加强生活指导等常规出院指导和定期复查外,由专业护士以电话访问及上门家访的形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坚持6个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贺彩霞,边芸芸[11]对直肠癌Miles手术后乙状结肠造口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了解到病人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比常规护理组好。通过护士与患者、家属共同干预,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加快了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和角色的功能的转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护理由医院内护理转向社区护理
徐芙蓉[12]对术后1个月以上已经出院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提高了肠造口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水平,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陈苏红等[13]将造口者资料发放到所属社区,并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造口护理知识专题培训,开展互动式护理的专题讲座,组织造口联谊会,结果在反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诸项目中,尤以每日护理造口所需时间和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也较少。术后社区护理服务能较好地满足造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康复。
4 小结
目前对永久性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关的护理较多,随着肠造口治疗学校的开设,ET的培养,国内造口事业发展迅速,但在下列方面仍需努力:
4.1 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包括家庭随访、造口门诊、造口联渲会等方式,效果已得到肯定,然而由于许多条件的限制未广泛普及,但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4.2 建立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造口知识培训,对造口病人实施近距离、低消费的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干预是今后造口护理的研究方向。
4.3 ET的培养。虽然我国已有了自己的造口治疗学校,在全国多家大型综合医院都开设了ET造口门诊,但是相对于我国来说,距离庞大的造口患者的护理需求,ET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因此ET的培养十分迫切。
4.4 由于地域、经济及教育差距等原因,农村及偏远地区永久性造口患者术后得不到较好的护理,造口产品的供给缺乏使他们术后生活质量较差,应动员全社会予以帮助。
【参考文献】
[1]Roberts BL, Fitzpatrick J. Margin in life among and hospitalized non- hospitalized elderly persons[J]. Int J Nurs Stud, 1994,31: 573-582.
[2]Marquis P, Marrel A.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 s with stomas the montreux study [J]. Ostomy Wound Manage, 2003,49(2):48-55.
[3]Duchesne JC, Wang YZ, Weintraub SL, et al. Stoma complications:A multivariate analysis [J]. Am Surg, 2002,68:961-966.
[4]覃惠英,尤黎明,郑美春,等.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18-421.
[5]屠世良,叶再元,邹寿椿,等.结肠造口并发症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3):157-160.
[6]费淑伟,陈苏红,杜伟丽.造口联谊会在结肠造口术后延伸护理中的作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9):51-52.
[7]赖俊莉,李莉,赵庆华.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院外健康教育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05,19(4):598-600.
[8]吴玲,高国昀,王桂,等.健康教育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现代护理,2008,14(4):425-427.
[9]戴晓冬,许勤.全程分阶段护理干预提高造口患者生活质量[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l):39-40.
[10]任维花.综合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l5(4):49-50.
[11]贺彩霞,边芸芸.综合护理方案提高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3251-3252.
[12]徐芙蓉.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731-1732.
[13]陈苏红,杜伟丽,黄玉桃,等.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延伸护理服务的研究[J]. 护理与康复,2008,7(1):9-11.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