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与评估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38例被确诊为上尿路结石患儿在我科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儿均取俯卧位,在B超引导下建立工作通道,用钬激光碎石。结果:38例均一期成功建立工作通道,均为单通道,33例取净结石,结石清除率约为86.84%,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70 min,所有患儿均未输血,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少、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儿童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4—0517—04
近年来,儿童患尿路结石逐渐增多,而儿童肾盂、肾盏、输尿管等管腔细小,传统的开放手术对患儿损伤较大,难以清除结石,对患儿心理、生理等生长发育都是很大的创伤和打击。选择一种微创方法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显得尤为重要,经皮肾镜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在我国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美国泌尿学会及欧洲学会结石诊疗指南中已明确2 cm以上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inin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ini PCNL)已成为成人上尿路结石的常规治疗方法,采取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更安全,损伤更小,效果更理想。我科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3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14岁,平均8岁;B超体检发现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腰腹部胀痛17例,血尿6例,尿频尿急或尿痛12例。38例行B超检查均能发现结石,均常规行KUB+IVP检查,其中2例阴性结石行CT检查确诊。左肾结石8例,右肾结石12例,双肾结石6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右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右输尿管上段合并左肾结石2例,右输尿管上段合并双。肾结石3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左肾结石1例。结石直径10~35 mm,平均直径(15.0±8.0)mm,轻度积水21例,中、重度积水15例,无积水2例。既往有肾盂切开取石手术者3例。
1.2 手术器械
B超(日本ALOKA SSD900),监视系统(德国Wolf公司),输尿管硬镜Wolf 8~9.8 Fr(德国Wolf公司),膀胱镜(德国Wolf公司),18 G肾穿刺针以及6~16 F肾筋膜扩张器(德国urovision公司),钬激光碎石机(北京爱科凯能公司),双J管4~5 Fr(张家港市沙工医疗器械科技发展公司)。
1.3 手术方法
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患儿先取截石位,以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患侧输尿管逆行插输尿管导管(4~5 F),留置一双腔尿管(6~14 F)膀胱引流,改为俯卧位,腰部垫高并向患侧侧斜15~25°,以利于术中结石排出。经输尿管导管注入温等渗液形成人工肾盂肾盏积水,在B超定位引导下,选择第12肋缘下、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作穿刺点,向肾中盏进行穿刺,退出针芯有尿液喷出即留置斑马导丝做工作导丝,在穿刺针处作约10 mm切口深达肌层,退出穿刺针,在斑马导丝引导下依次采用筋膜扩张器将工作通道扩张至14或16 F,将输尿管硬镜经工作通道置入肾内集合系统,用等渗液持续冲洗以保持术野清晰,在直视下用钬激光将结石击碎,碎结石经工作通道冲出或以输尿管取石钳取出,用输尿管镜探查各肾盏并结合B超检查以了解是否有结石残留。常规留置4~5 F双J管及放置肾造瘘管,术后第3~4天行KUB及B超检查以了解是否有结石残留。无结石残留、明显出血或发热等并发症,即可拔除肾造瘘管,1个月后经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拔除双J管。
2 结果
38例均一期成功建立工作通道,均为单通道,33例取净结石,结石清除率86.84%;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70 min;所有患儿均未输血。2例有结石残留者二次手术以原通道取出结石,1例结石残留患儿于术后1个月行ESWL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B超及KUB未发现结石残留。2例有泥沙结石残留患儿未进一步治疗。38例均未发现明确胸腔及腹部脏器损伤,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例患儿有不同程度腹胀,术后2~3 d腹胀逐渐消失;8例有发热,最高体温39.2℃,经抗感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后体温均于术后3~4 d恢复正常;30例患儿术后1~4 d有肉眼血尿,经对症治疗均能消失。1例拔除肾造瘘管后继发出血,经绝对卧床休息、止血对症治疗后无明显肉眼血尿。36例患儿随访1~36个月,行B超及KUB检查,术前为轻度积水者多已无明显积水或未加重,原中、重度积水者显示为轻至中度积水。2例泥沙结石残留者于术后3个月复查结石已消失,3例复发。2例因到外地生活未能随访。平均住院时间7.5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0d。
3 讨论
近年来儿童患尿路结石逐渐增多,尤其是近几年受三聚氰胺毒奶粉的危害,患有泌尿系结石的儿童明显增多,其中那些留守儿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或腰腹部胀痛等症状时,未能及时发现及系统诊治。就诊时结石常常已较大或已出现明显的上尿路梗阻,甚至肾功能不全,由此而常常需要手术治疗解除梗阻。传统的儿童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法主要采取ESWL或开放手术治疗,对于上尿路结石采取ES—WL是安全有效的,但反复行ESWL治疗可出现肾萎缩、后腹腔粘连和输尿管扭曲狭窄等并发症,且对于复杂、鹿角型结石及有息肉包裹粘连结石效果欠佳。开放手术对患儿创伤较大、切口长、出血多、术后结石复发,尿瘘和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较多,尤其对于肾积水不明显、肾内型肾盂型的患儿术中出血更多,结石残留概率更大,对儿童的心理及生理上均带来严重创伤,具有手术指征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可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微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对患儿损伤少、痛苦小和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能保存或改善肾功能,已经成为尿石症的现代治疗方法之一。
KUB+IVP及B超是诊断尿路结石的常规检查方法,对于复杂肾结石、IVP泌尿系显示不良、阴性结石可行CT检查辅助上尿路结石的确诊,但KUB+IVP或CT检查均有较强的放射性,对于儿童及长期在X线透视下行经皮肾镜碎石的医务人员均有较大的放射性损伤,尤其是对于儿童更应尽可能地减少放射性损伤。B超引导下建立工作通道的方法与传统X线定位相比,优势在于无辐射性且操作简便。B超可定位出具体的穿刺点、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沿穿刺针上的刻度顺固定的方向插入相应的深度,并可在B超显示屏上看到穿刺针所进入的方向和深度,B超显示屏上可探查出导丝是否进入肾盂,以确保穿刺成功,手术结束前检查是否有结石残留,减少结石的残留。并且可随时调整,寻找最佳的穿刺点,能辨别肾乳头,穿刺点位于肾乳头之间的肾盏进针可减少出血。能提供肾脏内部结构、结石与局部肾盏的关系、肾脏皮质的厚度、穿刺路线通过的结构等,还可避开腹腔内肝脏、脾脏和肠管。术中B超可发现X线无法发现的阴性结石,对于减少结石残留有独特的优势,通过B超引导穿刺可减少放射性损伤、减少出血和结石残留率,因此已被广大学者应用于PCNL。
儿童的肾脏较小,集合系统狭小,输尿管管腔细小,小口径通道相对于大口径的工作通道在集合系统内更灵活,活动度更大,对肾实质的撕裂损伤更小,出血更少,尤其对于输尿管内结石,小通道可减少输尿管撕裂伤。碎石过程中手法需轻柔,碎石时做到手、眼、心合一。与PCNL标准通道相比,mPCNL损伤小、出血更少。本组38例儿童均采用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中术后均未发现明显大出血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无1例需要输血。1例拔除肾造瘘管时继发性出血,考虑可能是造瘘管和肾实质摩擦并出血,但出血量不是很大,经保守治疗后无明显肉眼血尿。
选择肾中盏进入各肾盏,无须过度摆动输尿管镜即能较容易进入输尿管,从而减少对肾脏的损伤,减少出血量。儿童膈肌位置较低,肾脏位置较低,且肾脏受呼吸运动上下活动度较大,若采用第11肋间建立工作通道易损伤胸膜。穿刺点选择在第12肋缘下、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易于选择肾中盏作为目标建立工作通道。本组38例均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均选取肾中盏作单一工作通道。李逊等报道,经中组肾盏行MPCNL治疗肾结石能观察较多的肾盏,有很高的结石清除率,并且安全性高。在进行目标肾盏穿刺时可适当控制呼吸肌,减少呼吸频率,可减少肾脏上下活动对穿刺的干扰,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本组无1例胸腹部损伤。
儿童因自身免疫及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易受外来打击及内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良的、甚至严重的后果。本组38例碎石时均以接近人体温度的温等渗液作灌注液,利于减少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术后患儿出现低体温。通常灌注液温度30℃左右,对于无明显肾积水者最好留置导丝在肾集合系统内作安全导丝,以避免扩张筋膜退出致使迷失通道。灌注泵压力不宜过大,碎石时须及时引流肾集合系统内灌注液,减轻肾盂及输尿管压力,减少灌注液外渗,尤其对于肾重度积水患儿进行碎石时,过高压力易使灌注液通过肾实质渗入后腹腔和腹腔内而致腹胀,肾重度积水时肾实质变薄,扩张筋膜与肾实质接触面少,过高的灌注压使灌注液易从扩张筋膜与肾实质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加重水肿及腹胀,本组3例出现腹胀患儿均为重度肾积水,考虑为灌注液渗入腹腔可能性大。
留置双J管可能出现膀胱刺激征、血尿、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而本组38例均常规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因患儿肾脏随呼吸运动上下移动幅度较大,术后留置的肾造瘘管应尽量置入肾盂内,这样才不会因呼吸引起的肾脏位置移动而脱出肾集合系统。术中结合IVP检查测量肾盂至膀胱距离,并适当剪除双J管到合适长度,术后通常留置双J管1个月,本组无1例因血尿、膀胱刺激征而提前拔除双J管。留置双J管可以保证患侧上尿路通畅,减少术后可能出现的残留结石及血块堵塞输尿管,以免引起再次梗阻;并能减少工作通道尿瘘的发生,尤其对于肾重度积水的患儿,术后肾实质可能明显回缩,肾盂输尿管交接处可出现扭曲、变形,而出现再次梗阻,这时候留置双J管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留置双J管可起内支架作用,对于输尿管有炎症、息肉、水肿的患儿可减少输尿管狭窄甚至闭锁概率。
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结石残留率低、住院时间短和可重复手术取石等优点,尤其对于儿童上尿路结石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