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点概述

时间:2022-11-26 09:25:3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同时也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观点得以发展与成熟的重要时期。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认真总结、努力把握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群众观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马克思论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之前,人们一直对是英雄人物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在抗战初期,毛泽东就意识到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性,特别是社会下层劳苦大众的力量,只有发动所有阶层的人,才是真正的统一战线。他曾说:“今后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1] “动员社会的下层民众加进这个统一战线去。”[2]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与民众之中。”[3]在这里,毛泽东明确了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要想使这场民族革命战争获得胜利,就必须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进行人民战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面抗战,才能够实现抗战胜利。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观点,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要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大政方针。

1938年9月,中共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坚持了洛川会议中依靠民众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基本精神。面对抗战的严峻形势,毛泽东提出了十五条紧急任务,其中,“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密切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发挥抗日政权的最大能力”、“扩大统一的民众运动,全力援助战争”、“团结中华各族,一致对日”等都是针对抗战形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情况下,在全面抗战的指导下如何动员一切力量,发动群众进行抗战的基本任务。

二、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想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要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真正的需求。在抗日战争之前,毛泽东就亲自对寻乌、东塘、兴国长冈乡、才溪乡等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对当地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积累了大量对群众开展调查工作的经验。

在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也强调了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关心群众的点滴生活。想要得到群众的拥护,想要群众将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毛泽东回答说:“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4]这些小而零碎的问题就是影响群众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只有帮助群众将这些“小”问题解决了,才做到了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样,广大群众就会相信我们、拥护我们,革命便有了坚强的后盾,有了最主要的力量,唯有依靠这股力量,革命才会取得胜利。

一个政党、一个政府是否有力量,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泽东提出:“必须懂得,共产党员不过是全民族中的一小部分,党外存在着广大的先进分子和积极分子,我们必须和他们协同工作。”[5]可以看出,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而率领少数先进队伍单独冒进;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觉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全国人民利益最忠实的代表,除了谋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任何私利。抗日战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起到了团结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作用。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文艺等方面实行的方针政策上都体现了这一宗旨。

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写到:“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6]共产党员的基本素养就是要爱党、爱人民,将人民的要求放在首位。毛泽东在1937年《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提到:“八路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7]从这可以看出,在全面抗战初期共产党就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四、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首先表现在对抗日戰争的态度上。1935年,日军进一步制造的一系列侵吞我国华北地区的事件,华北局势危机,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日益兴起,抗日救国成为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危机的严重程度,己到了“实舍救国无急务,舍抗日无工作”[8]的程度。

在抗战初期,针对国内的两种观点“亡国论”与“速胜论”,毛泽东作为共产党的领导者,结合着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对战争形势进行了正确的预测,为人民提出了抗战的正确道路。毛泽东通过分析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等种种因素,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总结出中国不会亡国也不会速胜,而会经历一场持久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在文中,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只有实行人民战争,进行旷日持久的人民战争才能赢得最终胜利。这一科学的分析,不仅解决了抗战中人们的思想困扰,而且也给众多的人民大众吃了“定心丸”,鼓舞了群众抗战必胜的决心。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7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51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1.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79.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13.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推荐访问:抗日战争 概述 时期 群众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