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拔管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全组50例。ASAI或Ⅱ级.年龄25~55岁,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随机分为两组(n=25):A组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h,B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和记录两组不同时段的血压、心率、苏醒和拔管时间和拔管期呛咳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A组在苏醒期的咳嗽发生率(P〈0.05)和严重程度均明显减轻,躁动或不自主运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血压和HR也明显降低和减少,P〈0.05。结论:全麻苏醒拔管期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不会延长苏醒和拔管时间,且能降低气管插管所致的呛咳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
目前,维持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已经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右美托咪定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与麻醉性镇痛药 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还能抑制交感神经、预防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作用[1]。本研究主要从拔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及拔管期的苏醒时间几个方面阐述右美的独特优势。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50人,全麻下甲状腺切除术,ASAⅠ~Ⅱ级,年龄25 ~ 55岁,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以及脑血管意外病史;无其他特殊情况者。
1. 2 研究方法 选择 50例病人,随机分为 A、B两组,每组 25例,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连接监护仪,监测 ECG、无创血压(SBP、DBP)和 SpO2,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插管均采用静脉输注咪达唑仑2mg、罗库溴铵 0.6-1.2mg/kg、芬太尼 0.2mg、丙泊酚 1.5—2.5mg/kg,术中均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1mg)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机械通气维持 PETCO2 30—50 mmHg,术中血压维持在基础值 20%以内波动,术毕前10min停丙泊酚,5min停瑞芬太尼。手术结束 30min内不能追加肌松药。当受患者呼吸平稳,达到拔管指标后拔除气管导管。手术结束前 30min采用随机对照 方法分别给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具体给药方案 同下。
1. 3给药方案
A组为实验组,手术结束前 30min开始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 0.5g/kg/h持续泵注,每组 25例;B组为对照组,手术结束前 30min开始给予与实验组等体积的0.9%氯化钠。
1. 4 观察项目与指标
(1)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入室时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输液量。
(2)病人拔管前至拔管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學变化情况,包括两组患者拔管前10min、5min、2 min和拔管后2 min、5min、10min各时间点的 HR、SBP、DBP、Sp02、PetCO2各参数及手术结束后患者的苏醒时间。
(3)注意观察病人拔管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呛咳、躁动、寒战、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1.5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拔管后各时间点与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P<0.05时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入室后诱导前 的生命体征 SBP、DBP、HR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拔管前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照组拔管前后SBP、DBP、HR变化较大,而实验组 SBP、DBP、HR波动较小,
2.2围拔管期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拔管期呛咳、躁动与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寒战发生
3、讨论
全身麻醉术后的苏醒过程中,麻醉变浅,各种刺激包括手术切口疼痛、气管导管、吸痰等气道刺激,将导致交管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器官灌注异常,导致患者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剧烈变化。对于一些老年、合并心、肺、脑疾病的高危患者,已造成极严重的危害,入脑出血、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等[2]。因此有效控制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目标。
本实验选用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原因是:①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麻醉辅助用药,主要产生镇静、镇痛、抑制交感神经活动的作用,不良反应少且轻。尤其是右美托咪定有适度镇静的作用,可以使患者拔管期更加舒适;②右美托咪定最初应用于ICU镇静,具有可唤醒性,故可减少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理论上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③右美托咪定单独应用是虽然没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与镇痛药联合使用时,可增强其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患者因疼痛引起的术后躁动。④右美托咪定还能有效的抑制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5]。因而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很好的麻醉辅助用药。
本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本实验的用药剂量下,在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输液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①两组患者入室后诱导前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②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③围拔管期,实验组拔管前和拔管后相比,HR、SBP、DBP变化较小;而对照组则变化较大;两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99%之间。由此分析如下:①右美托咪定虽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在本实验的用药剂量下,未影响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和质量。②两组患者在术前HR、SBP、DBP无差异,术后实验组患者的HR、SBP、DBP在拔管前后波动较小,无明显的血压升高、心率变快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而对照组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其拔管前后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的征象。与此可知右美托咪定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的作用。
本实验的用药剂量主要参照其在ICU镇静中应用的剂量,但用于围拔管期的合适用药剂量,即既不影响全麻后患者清醒又不产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合适剂量,还需在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中探索。
4、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稳定性较好,在不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的前提下,有效减轻病人在恢复期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拔管期,能有效减少病人的疼痛、拔管期躁动及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正美,杭燕南,围拔管期高血压.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手册.1996;17;290
[2]马敏,李冬梅 右美托咪定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展[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