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昭仁殿: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

时间:2022-11-28 11:10:06 来源:网友投稿

苦难不是我们的泪点,幸福才是。

——一位友人

倾国之灾

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二十一日,有两匹快马冲入北京城,穿过一条条街道和漫天飞舞的冰霰,冲向正阳门内。街上有人循声望去,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嘴巴张成圆形。因为在城里,从来没有人把马骑得如此快,到了大清门的下马石前也不见减速。他们根本看不清这骑马人的面孔,只看到疾驰如飞的速度已将他们脑后的长辫拉成一条直线。但见多识广的北京人一定猜得出,千里之外又出大事了。这两匹快马在坚硬如铁的石板地上敲下一连串坚实的马蹄声,有一种催促人心的力量,但没有人猜得出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消息,更不会有人知道,建立不到30年的大清国,倾国之灾已近在眼前。

两匹快马一路奔到兵部衙门前才停下,那两人飞身下马,脚步凌乱地冲进去,双手抱着柱子,身体一起一伏,呼吸越来越浑浊和急促,身体深处甚至发出哔哔剥剥的爆裂声,终于,眼睛一翻,昏了过去。

没有人知道,他们已经马不停蹄,疾驰了十一个昼夜。

堂吏认出了他们,一位是兵务郎中党务礼,另一位是户都员外萨穆哈。他们是被朝廷派至贵州,备办吴三桂撤藩搬迁所需粮草船只的。他不知他们为何如此急匆匆地赶回北京,只看到他们嘴唇哆嗦着,已经说不出一句话。堂吏急忙送水过去,看他们喉头一耸一耸地把水吞下去,才慢慢地睁开眼,几乎同时说出一句惊天的消息:

“吴三桂……反了!”

我无法想象康熙大帝在宫殿里得知这一消息时的表情,是震惊,是意外,还是愤怒?那一年,康熙才19岁,有一张年轻俊美的面庞,自小在宫殿里长大,使他看上去文弱而俊朗。但后来的历史证明,他是一个经得起大事的人。他8岁登基,14岁亲政,第二年就把权臣鳌拜拿下了。但是此时,他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凶悍的对手,那就是身经百战的平西王吴三桂。那或许是年轻的康熙第一次尝到背叛的滋味,而且,居然有这么多人背叛他。且不说吴三桂——多尔衮、顺治、康熙三代都未曾亏待他,公元1644年的四月二十二日己卯时分,吴三桂在山海关剃发的那一时刻,多尔衮就以顺治皇帝的名义,授予他平西王的称号,康熙元年(1662),康熙又亲自提名,晋封他为亲王,使吴三桂成为得到清朝亲王爵位的第一位汉人,朝廷对他也达到了赏赐的极限。那位陕西提督王辅臣,也几乎是康熙最爱惜的将军。三年前,王辅臣准备离开京城前往甘肃平凉上任,康熙舍不得他走,对他说:“朕真想把你留在朝中,朝夕接见。但平凉边庭重地,非你去不可。”后来,康熙又说:“行期已近,朕舍不得你走。上元节就到了,你陪朕看过灯后再走。”临出发那天,康熙突然看见御座边上的一对蟠龙豹尾枪,就对王辅臣说:“此枪是先帝留给朕的。朕每次外出,必把此枪列于马前,为的是不忘先帝。你是先帝之臣,朕是先帝之子。他物不足珍贵,唯把此枪赐给你。你持此枪往镇平凉,见此枪就如见到朕,朕想到留给你的这支枪就如见到你一样。”

康熙话音未落,王辅臣早已跪倒在地,泪如雨下,久久不能起身。他抽泣着说:“圣恩深重,臣即肝脑涂地,不能稍报万一,敢不竭股肱之烽,以效涓矣!”但王辅臣还是反了,跻身在叛乱的队伍中,与朝廷刀兵相向。康熙想必是被这一连串的“不可思议”打懵了。他一心治国,却众叛亲离。那段日子里,他一定在苦苦思忖,到底是自己出了问题,还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

午门以深

当年李自成败亡前,以火烧阿房宫的项羽为榜样,一把火烧了紫禁城。两天后,多尔衮、皇太极的遗孀孝庄皇太后带着七岁的顺治抵达北京,进入紫禁城,看到的只是废墟内部闪烁不定的火焰,和盘旋在上空的几缕青烟。

这个携带着关外的寒气与杀气的王朝,进宫伊始,就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不只要灭掉紫禁城里的火,还要灭掉全天下的火。顺治在装饰一新的太和门前颁诏天下,太和门的后面却是一片荒凉、一个破败不堪的巨大废墟,像一个被掏去内脏的遗骸,透着阴森和冰凉。

这就是大清王朝最初的舞台。

那时的天下,至少还有三个皇帝。大顺皇帝李自成,正从北京向他黄土高原上的老巢退却,打着东山再起的算盘;在西南的四川,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而在江南,大明王朝还有一片残山剩水,供那些养尊处优的明朝官员们苟延残喘,崇祯吊死后第24天,消息才传到陪都南京,于是在一片吵吵闹闹中把朱由崧推上帝位,要化悲痛为力量,去继承崇祯的遗志。

这是一片盛产皇帝的土地。土地越是贫瘠,当皇帝的冲动就越是不可遏阻。他们眼中闪动着亢奋和凶险的光焰,自告奋勇地充当救世主的角色,不幸的是皇帝的名额只有一个,四海之内,只能有一个真龙天子。为争夺这个法定名额,他们彼此间要打出狗血,把流血和死亡,当作自己的选票。

四个皇帝中,只有七岁的顺治定鼎燕京,入主紫禁城,祈告天地宗庙社稷,取代了原来的明朝皇帝。

紫禁城,是天命之城,因为这座皇城自兴建那天起就是和上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紫”,就是紫微星垣(即北极星)。在中国古代的天象观中,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其中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那是天帝的居住地,名字叫紫宫或紫微宫。那么,天帝的人间代表——天子,也自然居住在人世间的中心,“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皇帝的宫殿就是中土,是大地的中央,它也必须以“紫”来命名,表明它与天帝的紫微宫处于相同的序列,因此有了“紫禁城”的命名。三大殿,对应的是天上的三垣,而最重要的寝宫乾清官、坤宁宫,这一乾一坤,也包含了对天、地的隐喻,与乾清宫东面的日精门、西面的月华门,共同组成天、地、日、月。换句话说,偌大的紫禁城,那些星罗棋布、波澜起伏、由无数的直线和曲线组成的宫殿庭院,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宇宙,尤其在夜里,当整个世界都黑暗下来,只有宫殿里灯火繁华,紫禁城就跟这宇宙星系紧紧地融在一起,没有分别了。皇帝就在这天地日月精华中“奉天承运”,他的每一举动,都代表了上天的力量。那条纵贯南北的中央子午线(中轴线),就是人间最重要的权力线,也是帝国内部最敏感的中枢主导神经。紫禁城把上天的意志完美地贯彻到了人间,在它的装饰下,权力不再是野蛮的化身,不再代表暴秦一般的霸权铁律,而是对天意的表达。它纠结(或者说绑架)了上天的力量,使它的主人有了空前的合法性,仿佛一件放大的龙袍,谁穿上谁就是正宗。

推荐访问:过山车 命运 昭仁殿 吴三桂

上一篇:烽火玫瑰 下一篇: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