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身体与阴阳五行数理

时间:2022-11-28 13: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尝试以身体为参照系,对身体內的组织采用三材法加以分类,对身体外的事物以五行加以分类。同时,对这一分类系统引用西方学者关于生命的自然哲学现加以印证。作为应用,尝试依据阴阳五行数理解读身体的类比性数学内涵,并简要论证中国哲学不相信上帝的原因。

关键词:三材;五行;身体;数理;自然哲学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7)05-0050-05

《易》曰:“参伍其数,错综其变,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这句话中的“参伍其数,错综其变”尚没有人给予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没有人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原因是不明白“参伍”是什么意思,故对于整句话的解释就不得要领。《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实际上,所谓“参伍”就是对事物依照“参”和“伍”加以分类的意思。只有作这样的理解“参伍其数,错综其变”才能解得理通义明。如何对事物进行“参”“伍”分类呢?这是关键问题,也是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以身体为参照系,对身体内的组织采用三才法加以分类,对身体外的事物以五行加以分类。同时,对这一分类系统引用西方学者关于生命的自然哲学观加以印证。作为应用,本文尝试依据阴阳五行数理解读身体的类比性数学内涵(基于数学上映射的方法和数的性质),并简要论证中国哲学不相信上帝的原因。

一、“参”“伍”分类的方法

对事物进行“参”“伍”分类的方法是:

第一步是“分阴分阳”,对事物依照其阴阳属性进行分类。

第二步是对不同属性的事物采取不同的分类,大致说来就是先把阳性的事物归为奇数类,把阴性事物归于偶数类,然后对奇数进行“参分其数”,对偶数进行“伍分其数”。

第三步是对事物依照其属性归于相对应的数类。

以上分类是笔者根据《易》的阴阳原理、中医人体学说和现代数学的相关成果的综合研究而得出。

二、“参”“伍”分类的依据

古人提出“参”“伍”分类是有根据可寻的,不是主观的随兴之举。具体说,对偶数进行“伍分其数”的依据是五行学说i五行学说依照属性的差异将事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类别。因而对偶数进行“伍分其数”。对奇数进行“参分其数”也是有根据的,就是三极之道。《易》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必须指出的是,对奇数进行“参分其数”也是有现代数学根据的。在数学上可以证明奇数具有以下重要性质:

定理1:任一不能被3整除的奇数与2的任意次幂之积再加上1(或减去1,由给定奇数的性质而定),其和(或差)必是奇数且能被3整除。

这是关于奇数性质的一个十分深刻的定理,同时也是构造、生成奇数的一个重要方法。由此性质可以得知:

推论:任何一个奇数都可由另一个奇数通过运用上述方法而生成。

甚至可以进一步推想:

猜想:任何一个奇数都能由1经过一次或若干次连续套用上述方法逐级而生成。

这一猜想与数学上迄今未能解决的一个数学难题一一科拉兹(Collaz)猜想是等价的(此处不再展开,另有专文论证)。

定理1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这是另一个 问题。本文旨在阐明其与三极之道的关联性。

至于事物何以能够适用五分法,本文(第五部分)将尝试立足于生物化学的相关理论加以论证。

依照“参”“伍”原则分别对奇偶数加以分类,则自然数将被分为八大类。实际上,阳一、阴二可以取出另立一类,因为阳一、阴二分别是奇偶数的本原数。这样就把自然数分成九大类:阳一、阴二为本原类,其余的奇数被分成三类,其余的偶数被分成五类。

三、“参”“伍”分类以身体为参照系

《易》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参”“伍”分类是以身体为参照系的,或者说是以人为尺度的。具体地说,人的五指对应身外的五类事物——五行,人的肢体对应身体内的三类组织——三材(见表1)。把身体内外如此复杂的事物映射在整数集上,乃是本文开启的一种新的尝试。

身体为奇数、阳数;身外为偶数、阴数,这一分类法可以破除人们通常以人间为阳间、死亡为阴间的迷信思想。其实,活着的身体即是阳,身外之物皆是阴。通常是生活在(或存在于)你身边的活物、动物或运动机器充当真正的杀手,而并非是阴间的什么阎王之类。任何人,其本身就是阳,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产生热量;其身外就是阴,死亡的身体之外即是阴间。身体活着是阳固其内,身体消失是亡阳于体外。

1.身体外事物的分类及其属性

五行学说依照属性的差异将事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类别,这是对身体外的事物进行分类。五行与偶数的模5分类对应如下:

定义:0(mod5)类偶数对应“土”,主体,位在中。归藏万物者属于此类。

定义:1(mod5)类偶数对应“金”,主秋,位在西,颗粒、条状者属于此类。

定义:2(mod5)类偶数对应“水”,主冬,位在北。流转、平衡者属于此类。

定义:3(mod5)类偶数对应“木”,主春,位在东。生发、被植者属于此类。

定义:4(mod5)类偶数对应“火”,主夏,位在南。四散、放射者属于此类。

2.身体内的组织分类及其属性

对身体内的组织进行分类则较为复杂,因为身体内的组织与身体外的事物是有联系的(见表1)。

奇数的模3分类及其与身体组织的对应关系:

定义:本源数1、2分别对应中枢神经、大脑。

定义:全体奇质数对应骨骼。

定义:0(mod3)类奇合数,对应管道,主运通。此类奇数对应软管、血管和肠道。

定义:1(mod3)类奇合数,对应球状或条状,主调节。此类奇数对应细胞、肌肉等软组织。

定义:2(mod3)类奇合数,对应空腔、体表,主开合。此类奇数对应膈膜、空腔内壁和皮肤。

身体的复杂性从大脑及中枢神经方面就有所体现,不妨从头说起。神经系统是由非质数1和偶质数2组成的。从结构形态上说,2咸为大脑的两半球,1成为一条中枢神经。从功能运行看,1是上下通或前后通之义,主大脑指令的上下通达或前后联络;而2是主分解、合成的本原数,故大脑善长思维和司职身体各系统的协调。

还有,身体外的事物属偶数,是由本原数2生成的,身体外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汇集于大脑,故大脑能够认知身外的事物,甚至还能够创造身外尚没有的事物,计算机即是人的发明,同时,正是因为采用偶质数2的机理(二进制)和非质数1的流通性(电路网络),所以它才能模拟人类的大脑进行运算。

在数学上,质数是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整数,故骨质刚硬而不可分解。任一自然数皆可唯一地表为若干个质数(及其有限次幂)之积(唯一分解定理,数论的基本定理),故骨架能支撑整个身体。在人体胚胎发育史上,妊娠6至10周内胚胎最早形成的是软骨组织,骨骼形成之际肌肉细胞在围绕骨骼的组织上集合构成肌束。肌肉组织在骨骼周围形成前部和后部肌束。

质数又叫素数。《说文》曰:“素,白缴缯也。”“缴,密也。”“缯,帛也。”故骨质密、色白。可以证明质数有无限多,故身体的骨架亦有无限多副,表示生命个体形式的多样和数量的无限。

与质数代表骨骼的刚硬不阿的性质相反,身体中与奇合数相对应的其他组织皆柔软而容易分解、分化。

皮肤对应2(mod3)类奇合数,容易被利刃划破、开口,从而形成数学上“二边形”破口。皮肤怕划而不怕刺,故有中医针灸疗法和西医的针剂注射。皮肤与体外的2(mod3)类偶数事物——“水”相对应,故能吸收水分或排汗。根据五行相生原理,水生木,故皮肤能长毛发。

肌肉和组织对应1(mod3)类奇合数,容易被剑与枪刺伤、捅破,既怕划伤又怕刺破,故被皮肤包藏于体内。肌肉和组织与体外的1(mod5)类偶数事物——“金”相对应,正如金属通常富有弹性一样,肌肉组织亦富有弹性,肌肉的伸缩正是肌体运动的动力来源。根据五行相生原理,金生水,故肌肉和组织能生津,从而组成内分泌系统。

胃肠道对应体外0(mod5)类偶数事物——“土”,故有归藏之功用。需要说明的是,水和食物一样都是体内管道中的“过客”,它们都是来自体外。水和食物在胎儿时来自母体,婴儿时来自母乳。

来自体外的食物必与体内的有所分别,身体是与奇数对应的,故食物和饮料属于偶数,因而可以被消化和分解。偶数通过不断除以2可以化为奇数,表明食物和饮料通过消化和分解可以被身体吸收,从而营养身体;身体内的奇数性的细胞等也可以通过乘以2变为偶数性事物而被排出体外。所以,所谓新陈代谢,是来自体外的偶数性事物通过不断除以2得以同化、吸纳而成为体内的新质;另一方面,体内的奇数性事物通过不断乘以2得以异化、排泄而逸出身体。

四、简论阳一、阴二——中国哲学不相信上帝的理由

2是独有的偶质数,具有把奇数化为偶数,把偶数化为奇数的双重功能,故2是生命流转的本原数。

数学上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定理1及其推论表明,通过1可以生成所有的奇数(包括除2以外的全部质数)。由数1生成的全部奇数可以通过乘以2化为偶数,故偶数是由偶质数2生成。而奇数是由非质数1和偶质数2(分裂机制)共同生成。所以,生命来源于非质数1的事物,生命的营养和繁殖(分裂)依赖于偶质数2的事物。身体之外只有两种属性的事物:分别起源于1(唯一的非质数)和2(唯一的偶质数)。若身体化归于非质数l的事物,则身体便会消失,但是,属于1和2的本原事物依然存在。

1为阳、为父,2为阴、为母。身体可以生亦可以亡,而阴阳永存,故阳一、阴二为万物的本源之数。

《易》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如果存在上帝,那么它必然不是独一的,而是一分为二的。因为上帝之躯必有其外,否则其体将化归为1,其躯不复存在。故上帝可以死(尼采:上帝死了!),但只要有阳一、阴二就足够了。只要有阴有阳,生命可以重来,宇宙可以重生。这就是中国哲学不相信上帝的原因。

五、西方学说印证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

被誉为“高级万能博士”和“天才综合体”的著名德国学者、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09年)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关于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有机体中自由能的循环流转的生物化学机制的论述,分别与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有十分吻合的关联。

1.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与阴阳化生

他认为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特性是这样:生命有机体不是稳定的(stable)形式,而是不变的(stationary)形式。这一区别是基于下述事实:稳定的形式是静止的或在它的所有部分不可变化的,而不变的物体虽然在它的形式方面似乎是不可改变的,但在内部它的部分却经受不断的变化。……鉴于不变的物体这一独特本性,它们具有愈合或再生的能力。

要使不变的物体独立存在,就必须具有能够自发地获取必要的实物或自由能的性质。但是,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因为有机体的能量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被存储和利用,所以不变的物体不得不完成的两项任务即满足对实物和能量需要的任务,通常在外部结合起来。在有机体中,这两个结合在一起的必需被称之为营养,从而我们在自我获取营养的能力中辩认出有机体的第二个基本特性。

有机体的第三个基本特性是生殖的能力,即产生相似生物的能力。不变物体的吸收和消耗之间的平衡由于某些外部原因会受到干扰,这并非永远不可能,但即使在不正常的条件下,它也具有自我营养的能力。如果干扰依然在某一程度之下,那么正如我们说过的,再生便开始了。

基于上述分析,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认为,不变的本性、营养的自我供给和繁殖,这三个特征是有机体的基本特征。根据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关于生命有机体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界定,我认为生命体可以概括为“OIB-系统”(见图1),其中,0代表生物系统及其不变性(0表示本性不变,又德文生态系统为?kosystem),I代表IN输入(Input)营养(Nutrition),B代表繁殖(Breed)和生育(Bear)。

从符号形态上看,OIB系统中的O象征阴、I象征阳,B象征怀孕(孕妇腆着大肚子)和婴儿(BabY)。表明生命、生物(Being)因阴阳的结合而化生、延续。

因此,生命是OIB的组合,也是中西可以通用的符号。而且OIB正好是biology(生物学)的前三个字母bio的一个反演排列,表明人类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一个逆向回溯的过程。

2.生命有机体的生物化学循环机制与五行相生

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认为生命有机体中存在一个自由能的循环流转的生物化学机制。

如果我们询问,有机体从何处得到它们为维持它们的不变的存在所需要的自由能,那么答案是,唯有太阳辐射提供这一供给。没有这种持久的供给,就我们所知而言,地球上的自由能很早之前就会达到平衡状态,地球上的物体就会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是死的和并非不变的、并非活着的。

因此,可以理解,在有机体中机制应该进行得有利于把太阳的辐射能转化为恒久的形式……。于是,在光化学过程中,即在辐射能向化学能的转化中,我们认清了地球上的生

命的基础。

这项工作是由植物完成的,从而植物不仅为它们自己的需要,而且也为使之直接或间接占有植物一化学供给的所有其他有机体,提供了自由能的储备,以便为它们个体的目的而利用这些供给。对于所有基于来自太阳的自由能的规则供给的有机体来说,以这种方式保证了最广泛意义上的滋养。这也说明了所有有机体的巨大的化学类似性,如果有机体未被构造得能够利用植物提供的那种形式的化学能,那么它就无法生存。

在从太阳源输送给宇宙空间的自由能的巨流中,地球只接收到极小的份额(对应于在从太阳观看时它在天球中占据的那一丁点空间),植物收集和贮存的只是地球接收的这一份额中的十分小的部分。测量表明,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植物叶子只能把它接收的辐射能的约1/50转变为化学能。……植物储备的部分从这些植物流向其他有机体的无数的溪流、小河和支脉,最后作为耗尽能或静止能而告终。

虽然自由能以这样的溪流在一个方向涌来,但是用以构成有机体的可称量的实物却通过植物和动物并再次回复过来而循环。这对于碳来说尤其为真,碳脱离了它与氧的组合,即脱离了碳酸气,借助太阳能在植物中被转化。当碳用来建造植物体并贡献出它的化学能供给时,氧则重返空气。这两种实物再次在各种有机体中化合,在它们分解时所必需的能量再次供生命的多样性功能之用。化合的产物碳酸气重返空气,为在植物中重新分解作好准备。

这样一来,生命的整个机制能够与水轮加以比较。自由能对应于水,水必须在一个方向通过水轮流动,以便为它提供必要的作功量。有机体的化学元素相应于轮子,轮子不停地循环转动,以至于它把落水的能转变为机械的个别作用。

对于生命有机体为什么偏爱碳作为储存能量的载体,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指出:

化学能基本上是碳的能,尽管它不是完全普适的,因为硫化细菌把它们的家庭建立在硫的能之上。偏爱碳的原因可再次在它特别合乎目的中找到:一方面由于它的广泛的分布,另一方面由于它的组合的极其多样性。

关于生命的整个机制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借助于“水轮之喻”加以形象说明:这样一来,生命的整个机制能够与水轮加以比较。自由能对应于水,水必须在一个方向通过水轮流动,以便为它提供必要的作功量。有机体的化学元素相应于轮子,轮子不停地循环转动,以至于它把落水的能转变为机械的个别作用。

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关于生命有机体之自由能的循环流转的生物化学机制可以简明地概括为“OABCD-循环”(见图2)。其中,O代表有机物(Organism)、氧气(Oxygen),A代表结合(Add)、接受(Accept),B代表血液(Blood)、平衡(Bal,ance),C代表谷物(Cereal)、碳(Carbon),D代表分离(Divorce)、分解(Decompose)。

“OABCD循环”与中国的五行学说具有密切的关联。其中,O代表中央土(本源,Origin),A代表西方金(结合,Alloy),B代表北方水(水轮,Balance-wheel),C代表东方木(植物,Ce-real),D代表南方火(太阳能,DayliZht)。

“水”的主要功能便是平衡作用,而平衡缘于对称,五行中生成“水”的“金”和“水”所生成的“木”分别表示化合与分解的作用,故“金”与“木”在发生顺序上是对称于“水”的。关于事物的形态是否对称,弗赖(Dagobert Frey)说:“对称意味着静止和约束,不对称意味着运动和松弛;前者有秩序和规律,后者却任意和偶然;前者拘于形式上刻板和约束,而后者有生气、有变化和有自由。”弗赖认为对称意味着静止和约束,显然静止和约束属于阴性。相反,不对称意味着运动和松弛。运动和松弛属于阳性。五行中“水”起一种对称、平衡的作用,故水是阴性的事物,属于北方;而“火”具有与“水”相反的性质,故火是阳性的事物,属于南方。这一比较的结果,既证明了水是阴性的,同时又证明水的作用是平衡。《说文》曰:“水,准也。”

“木”生“火”与“火”生“土”是质能转化的机制,“木”与“土”在发生顺序上是对称于“火”的。故“火”与“水”是相反的机制,由“火”代表的质能转化机制和由“水”代表的分合平衡机制是相反相成的。

前已述及,身体天生少“木”缺“火”,故“木”在质能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水”与“木”在“火”的作用下发生一个重要的光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同时产生氧。

五行中的“土”在本原的意义上可以代表地球(包括月球)及其辐射能,它们是与太阳能相反的能——阴性的能量。关于地球的辐射能,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认为:

在从太阳源输送给宇宙空间的自由能的巨流中,地球只接收到极小的份额(对应于在从太阳观看时它在天球中占据的那一丁点空间),植物收集和贮存的只是地球接收的这一份额中的十分小的部分。测量表明,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植物叶子只能把它接收的辐射能的约1/50转变为化学能。如果我们考虑到地球表面只有一小部分覆盖着植物,在冬天根本不储备来自太阳的能量,那么我们察觉到,在截留和储备自由能方面,还存在着多么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植物储备的部分从这些植物流向其他有机体的无数的溪流、小河和支脉,最后作为耗尽能或静止能而告终。的确,这种能量仅仅在与地球表面的关系中是静止的。我们不知道,从地球发出的辐射——它现在大约相当于从太阳到地球的辐射那么多——本身是否在某些地方被利用。

五行中“土”是不易被氧化的物质,而“金”也是不易被氧化的物质。佛像常饰以金身,寓意其肉身不腐、不朽。五行中“金”之不易被氧化的性质,正满足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所论生命有机体其形式的不变性。“金”代表身体,身体具有不易氧化性,且具有研磨、消化食物的功能。“金”代表身体是一个消化系统。五行中“金”生“水”还表示身体是一个内分泌系统。故“OABCD循环”赋予中国的五行学说以更鲜明的生命内涵,同时也使古老的五行学说融合了当代的科学要素。

六、结论

依据《周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思想,以身体为参照系对身体内外事物进行阳(奇)阴(偶)的参伍分类,则各类数的性质与身体内外事物的性能大致是吻合、对应的。对于这种吻合是一种巧合还是蕴含某种必然性,尚有待于创建中的新兴学科——生命形态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数学上作深入论证。不过,生命及其形态与数学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数学已被视为生命的“第二重奥秘”。故数学与生命相关的事物的联系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如上所述,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的生命学说既阐明了生命有机体的本质,又揭示了生物化学的循环机理,与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颇有相通之处,为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照文本;同时,对于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的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拓展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校:文 心)

作者简介:王俊龙(1959-),男,江苏盐城人,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杂志社编辑,副研究员。

推荐访问:数理 阴阳 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