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林茂光和平年代“拼命”将军

时间:2022-11-29 10:35:07 来源:网友投稿

人物,想解读他的人生并不容易。他是将军,更是功臣;他是楷模,更是英雄。太多的光环和荣耀,似乎需要我们去仰视才能承载起崇敬的分量。

但其实,林茂光不仅是 “油罐大王”、“国防工程建设尖兵”、“ 拼命将军”,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本质纯朴,爱踢足球也爱上网的“可爱老头”。

刚刚打完的一场胜仗

2010年8月25日,国家能源战略通道西气东输二线东段重点控制性工程——岷山二号隧道工程胜利竣工,为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全线建成排除了障碍,确保了中石油管道设备的顺利通过,为国家重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岷山二号隧道工程位于九江县岷山乡,是连接湖北武穴与江西大余的控制性工程。承担这项任务的正是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这一次,林茂光对组织委以的重任感到欣喜和从未有过的压力,他深知,这项工程绝对不是只按照规范、标准来操作就能实现的。

隧道的地质极为复杂,走进去扑面而来的是潮湿阴冷的空气。林茂光告诉记者,岷山2号隧道工程由于跨越4个不同类别围岩,施工技术复杂,监控精度要求高,设计类别与实际围岩类别有较大变化,施工过程中洞内围岩变化频繁,而且断面小,大型机械无法使用,增加了施工难度与支护难度。隧道工程位于山腰中部,临时施工道路坡陡路窄,运输车辆无法将建筑材料运到洞口,所有材料只能靠大型50铲车进行二次倒运,造成材料运输极为困难……

项目部全体同志遵照林茂光局长提出的三个决心不动摇: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的决心不动摇,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决心不动摇,按时间完成任务的决心不动摇。冒着连续40度以上的高温,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在这种超负荷的紧张施工中,不少同志累倒、病倒了,却仍然坚持在一线,发扬坚毅顽强的作风、努力拼搏的精神,用汗水、泪水、血水挑战生命极限。

超负荷的操劳,让年过六旬的将军累倒了。他每天打着点滴,心却放心不下工地。9月7日晚上,他刚拔了输液管,带病到工地夜查交工验收准备工作,事必躬亲地检查每一道工序,在爬上洞口检查时,突然两眼一黑,不慎从隧道出口部斜坡一头栽下了3米多高的洞库…脸和头部多处摔裂,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克服了难以逾越的困难和艰辛,终于使整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提前1小时42分钟完成了任务,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并顺利圆满通过验收移交。

回顾这段日子,施工单位负责人连声说:“工程真不容易,林局长真不容易。”

“油罐大王”的传奇人生

今天,“油罐大王”林茂光的名字成了信誉和实力的象征。然而,时光倒回20年前,当林茂光带着安装大队的46名官兵进驻粤北山区,承建大型洞库油罐建设工程时,人们投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质疑。

1989年底,空军总后勤部决定对某国防油库进行扩容,林茂光被任命为安装大队长兼工程师。这项工程是当时全军8个油库扩容工程中投资最高、容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差的工程,这样大的工程量通常需要4年才能完成,而总部却要求在两年内交付使用,这被认为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开工前的誓师大会上,林茂光不断给大家鼓气,但事实上,没有人相信林茂光能够做到。安装大队共有46人,其中只有1名铆工,3名焊工,没有一个人见过直径比半个篮球场大、8层楼高的大型油罐,一半人甚至不知油罐为何物。在全军油库扩容会上,有人提出要换掉他们,林茂光急了:“如果不能按期完成任务,我林茂光就从当地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那一年春节刚过,林茂光就带着他的46个人登上了海拔千米的洞库山口。80元钱稻草铺进一个废弃的牛棚,三块石头支起一口大铁锅,家就这样安好了。技术力量不足,干过14个工种的林茂光就白天率大家干活,晚上再给他们讲解如何制图、下料、焊接;经费短缺、无法购置材料,他四处出击,找厂家赊到了上万吨急需的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没有设备,就请来老师傅把破旧机械一台台修复……

几十号人挤在没有上导洞的油罐里作业,在那狭小的空间,到处都是刺眼的电焊弧光,充溢着乙炔气体和铁锈微尘的混合物;戴着防护面罩也不能防尘,除了眼珠,浑身都是灰,连吐出来的痰都是棕色的。林茂光带领大家,克服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没日没夜地蹲在洞库里奋战,天天都是一身汗水一身泥。为了提高安装速度,林茂光决定采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罐顶局部成形等方法,使工效提高了数十倍。

当第一个油罐只剩下最后一圈板,眼看就要成功时,意外发生了:由于一个定位拉杆受力过大被撑断,高20余米、重达100多吨的油罐突然旋转着砸了下来!一声巨大的炸响,洞内风沙弥漫,罐体把底层厚厚的钢板砸得卷了起来。变形的油罐位移2米多,把整个洞口堵死了,要不是有几根枕木顶住罐体,站在洞壁边的林茂光和几名战士就会被巨大的罐体与洞壁挤成肉饼,而正在施工的20余人全部被扣在了罐体内。

几个月的心血和汗水,顷刻间变成了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废罐。一个个泥人先后从洞里摸索着爬出来,大家呆呆地站着,几个年轻的战士默默地流泪。林茂光清点完人数,暗暗庆幸:竟然一个没少,甚至没有人受伤!林茂光深呼吸,舒了一口气,对大家说:“我们现在必须重整旗鼓,继续战斗!”他带领官兵们振臂高呼:“活着干,死了算,誓死拿下大油罐!”,声音响彻山谷。

在接下来的3天3夜中,林茂光带着官兵全力以赴,没有离开工地半步。为防止林茂光因疲劳过度从20余米高的罐顶摔下去,官兵们用绳子捆在他身上,轮流跟着他。林茂光和官兵们靠着超越体能极限的拼搏,终于将第一个油罐按时装成。1991年3月5日,第二次来检查工作的总后工作组,看到几个月前连一块钢板都没有的山洞里,突然竖起了一座座大油罐,称赞这是全军油罐安装史上的奇迹——正常要30天才能安装好的5000立方米罐,你们10天就能装好!

艰难和危险铸成辉煌道路的起点,从此,“油罐大王”林茂光声名鹊起。

刻骨铭心的一次历险

林茂光的人生经历过无数次危情时刻,其中有一次在非洲马里国与野蜂的遭遇战,让林茂光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当再次接到维修油罐任务时,他胸有成竹,因为这是他的强项。这只被废弃的油罐已在荒草中沉睡了一年有余,当林茂光接近它时,才发现这里早已成为野蜂的乐土:野蜂已在油罐内筑巢,蜂巢足有一尺多见方,数万只野蜂藏匿其间。

清除野蜂的唯一方法,就是将蜂巢从罐内移至罐外,然后用火焚烧。但林茂光清楚马里野蜂的厉害,群蜂一旦受惊,自己很可能成为马蜂的“甜点”。

在危险面前冲在前面是林茂光的“特权”,同事们抢不过他,这次也不例外。他简单地做了防护:披上雨衣,穿上雨靴,戴上帽子手套,将脸用塑料薄膜紧紧缠住,只身潜入罐内。然而形势远比他预料的还要糟糕,就在他端起蜂巢的那一刻,群蜂倾巢出动,密密麻麻地将他紧紧裹住。林茂光顿觉眼前一片漆黑,瞬间有如黑夜降临。曾经再难再苦的日子,都没有怕过,但这一次他有些怕,心想,这下完了!那一刻,他突然觉得生命是如此的不可掌控。密不透风的空间内,空气越来越稀薄,他几近窒息边缘。

为了透口气,林茂光冒险解开一点系在头部的塑料套子,顿时,十几只野蜂袭进他的身体,钻心的疼痛。再次面临生死考验,林茂光忽然想起,距离此处约200米开外,有一个4米深的化粪池,只要能够熬到那个地方,跳下去,或许还有活命的可能。他不敢睁眼,生怕被野蜂蜇瞎,野蜂压得他举步维艰,他凭着记忆辨识方向,像一个背负重担的盲人,缓慢地摸索前行。

突然,林茂光听到“茂光,茂光,赶紧往我这边走,往我这边走”。他循声而去,同事打开专洗汽车的高压水泵,喷向林茂光,巨大的冲力令他天旋地转,林茂光像一个醉酒的舞者,在水压的“胁迫”下失控地旋转,一圈又一圈,他踉踉跄跄地在挣扎中等待生的希望。

巨大的冲击波令野蜂慌乱而逃,林茂光最后终于得救了。

精英团队的赤胆忠心

上世纪末,为提高战斗机的战场生存能力,中国空军开始为第三代战机建造单机掩蔽库,机库防护门的设计和制造成为重中之重,防护门要求必须能够承受重磅级炸弹爆炸乃至核爆炸的冲击波。这种高标准的防护门,我军还没有建造的先例。之前,国内一家专业厂家安装出来的防护门在抗爆试验中失败,令防护门建设一度陷入僵局。

从实验现场考察回来的林茂光,随即主动请缨承接建造任务。在外人看来,他擅长的是军用金属油罐的安装,而建造防护门既非他的正业,也非他的能力所能为,更何况,从单一的油罐安装走进防护工程领域,何能言易!

“给我一点阳光,我就能够灿烂;完不成任务,我就跳海。”林茂光立下的军令状与十多年前粤北工程“完不成就跳楼”的豪情如出一辙。越是面对挑战,他的那股子冲劲、闯劲,就越像着了魔似地让他激扬不止;压力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快乐的动力,只要有创造的机会,只要有创新的可能,他绝不会轻言放弃。

从选材、采购到现场施工,林茂光都亲自上阵,对单机掩蔽库防护门的施工工艺还进行大胆改进。头上顶着炎炎烈日,脚下踩着发烫的钢板,就这样带领大家硬是在两个月内完成了两个实验库的防护大门。

抗爆试验,一爆成功。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工程达到和超过了设计标准,其中防护技术优于外军,填补了我军空白。

此后,林茂光继续深入探索,突破了单机掩蔽库工程化管理模式、三维波纹钢板批量生产、大体积筒壳式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大型防护门成套安装技术与设备等关键技术问题。如今,防护门加工与安装施工效率提高12倍以上,节约材料经费5%。专家结论:该成果无论在防护能力、结构形式、启闭方式,还是在修复能力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防工程上,干一个就要出一个精品,干一百个就要出一百个精品!”恐怕没有几个人敢于夸下这样的“海口”。但林茂光敢,他还硬生生地做到了。这不仅仅归功于他的“较真”,更要归功于他背后那个由他一手打造的“精英团队”。

如今,林茂光的团队,就连普通战士职工,都练有几手绝活。要想在这个团队称上“骨干”的,那至少要身怀十种以上的真功夫,都是以“一当十”的技术高手。

林茂光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聚拢如此多的“精兵强将”?问到这个问题,林茂光笑了:“虽然我们单位所有人员的感情都很深,但我不能保证大家都像我林茂光一样对单位对部队赤胆忠心,我要把这些能干的人才留下来,当然要有自己的办法。”

林茂光所说的办法就是“以人为本”,做到“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他的“留人术”不仅直指安身立命之本,更是让人“情难移,心难撼”。如果有一个地方,年复一年地管你一家老小一日三餐的饮食,不仅营养搭配,且不花一分钱,你信么?如果这个地方还负责你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大学后的全程安置,管你家的婚丧大事的筹办,管你家属的随军安置,你信么?有人说,这是共产主义社会,不错,这就是林茂光创造的“准军事共产主义的和谐大家庭”。

“三块石头一口锅,两车稻草搭起窝”,这是林茂光初到广州空军建设局时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工程局早已是“鸟枪换炮”:现在的工程建设局,孩子们乐,老人们笑,前方的同志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佳绩常常是接踵而来。“少有所学,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就是林茂光想要的佳境。“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你也打不了几个钉,我要把一个林茂光变为成百上千个林茂光。”林茂光说,要把国防工程建设队伍做大做强,必须凝聚和锻造大批人才。

对话林茂光——破解成功的密码

“执着是成功的恒久之力”

《中华儿女》:林局长,你入伍41年中有不少机会去当领导或“另攀高枝”,可你始终不改初衷,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请问您一门心思干工程的力量源自哪里?

林茂光:源自执着!源自对国防工程建设一往情深、始终挚爱、永不言悔的执着!

执着是什么?是一种始终如一、恒久不变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只有执着而心无旁骛,才能追求不止,勇往直前。如何做到执着?持之以恒,拒绝诱惑!如果说,在国防工程建设领域我做了一些工作的话,就是入伍41年来,我就认准了干国防工程,一根筋地钻山蹲洞,就是在经历了九死一生、诸多诱惑之后,也从未动摇,从未改变,从不言悔。

“忧患是成功的助推之力”

《中华儿女》:您曾经说过你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人,您认为这种意识在成就事业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林茂光:忧患是一种自我警醒,也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强大的助推力,令人永远向前,不言劳苦,不敢停滞。打个比方,如果你在前边跑,后边始终有只狼在追,你会怎么办?你只有跑得更快,或者藏得更严;再比如,你家有个珍宝,有强盗一直觊觎、窥视,伺机盗劫,你会怎么办?你只有将珍宝埋得更深,藏得更巧,或者将房子盖得更牢。这只狼是什么?这个强盗又是什么?这就是“患”。而永远不让狼追上,永远阻止强盗入室,就要有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对军人建功国防事业来说尤其重要。国防工程建设是未来战场建设的重要部分,要打赢未来战争,我们的国防工程能“暴露”在别人的眼皮底下吗?当然不能!有了忧患意识,才能让这种“不能”成为可能。

“激情是成功的爆发之力”

《中华儿女》:您曾说自己是“30岁的激情,20岁的梦想”, 您和您的战友们都是有激情、有爆发力的人,您是如何认识激情与人生事业成功关系的?

林茂光:激情不是冲动,也不是蛮干,更不是不讲科学,同样也不是违背人性。我们的运动健将、竞技明星,为什么能够在竞赛场上不断地创造纪录、打破纪录;再创造纪录,又打破纪录,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挑战极限,有激情,有爆发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惊人的,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取得成功的爆发之力。有了这种力量,人生与事业的成功不在话下,尤其是在面对危机、与艰难困苦或流血牺牲“狭路相逢”之时,这种力量更显弥足珍贵。

“创新是成功的加速之力”

《中华儿女》:您获得过那么多的“第一”,创了那么多优质工程,您加速前进的诀窍是什么?

林茂光:我没有三头六臂,也不掌握什么“诀窍”。如果执意要说我的成功中具有 “大密度、高效率、加速度”的成份或特征,不可能没有“诀窍”的话,那我只有两个字:创新!或者说:创新,创新,再创新!后者是重复的,但更是坚决的,顽强的,矢志不移的,这就是坚决的“创新”,顽强的“创新”。

创新就是解难题,尤其是破解常规思维和常态情况下无法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创新是一种打破常规和加速前行的力量。只有顽强探索,挑战智慧,勇于创新,才能提高效率,加速成功。建设时间安排紧、工作任务重、标准要求高的国防工程尤其需要这种力量。

“求知是成功的持续之力”

《中华儿女》:您36岁上大学,45岁学计算机,57岁读博士,现在60岁了还要做博士毕业论文,是什么力量促使您勇攀高峰呢?

林茂光:有个词汇叫“厚积薄发”,如果说今天我有所成功的话,那是昨天努力的结果,这种努力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再学习!求知,再求知!应该说,我入伍41年,首先是学习求知的41年,然后才是不断成功的41年。

“感恩是成功的快乐之力”

《中华儿女》:您曾说过感恩是一种表达回报和获得快乐的力量,追求人生与事业的成功一定要懂得感恩吗?

林茂光:当然!不懂得感恩,不会回报,就不会成功,至少不是真正的成功。就算是买卖也要干,这并非就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在军事谋略上还有“以退为进”之说呢。道理非常简单,因为一个商家一生不会只做一宗买卖,一个军事家一生不会只用一种战法。

关注成功,就要关注感恩与成功的关系。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表达回报和获得快乐的力量。懂得感恩,学会回报,既可在成功中享受充分的快乐,更能在快乐中追求更大的成功。也就是说,感恩是人生与事业成功的快乐之力。对此,我的感悟是:知道感恩,幸福就永远陪伴你;懂得回报,机遇就一直和你牵着手;舍得给予,就一辈子不会贫穷;善于关爱,就永远不会寂寞。

《中华儿女》:您的人生始终保持着对理想不倦的追求,并且具有惊人的毅力,充满了传奇色彩,有什么启发能和青年人分享么?

林茂光: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典型的一根筋,读完大学又完成了从硕士到博士后的学业,然后在实验室一待就是8年。”朱棣文说他人生的所有热情几乎全部给了物理学,这样的专注与执着让朱棣文最后获得了成功。

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像朱棣文那样有精力与智慧,但是你可以用自己改变自己,要有信心。这个社会中,走到哪个地方都有求生存的人。年轻人就应该有“一条筋”的精神。我从当兵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做什么事情我都要一往无前,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条路走不通我再拐弯再走,就这样走下去。这一点我讲了几十年,我也是“一根筋”,从一个战士,到班长、连长、大队长,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责任编辑 孙凯文

推荐访问:将军 拼命 和平 年代 林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