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议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时间:2022-11-29 11: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合理规划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员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术水平的窗口和象征。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履行教育和情报职能,关键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笔者所在图书馆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知识贫乏,观念陈旧,业务水平低下、计算机使用效率低下、精通外语特别是英语的馆员太少。随着高校开放式办学模式的展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图书馆的工作从流通期刊到参考咨询等各个部门,至少都需要若干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外语,特别是英语的骨干人员。我馆目前还没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来从事编译二三次文献工作,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新型图书馆员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部2002年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在第六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树立图书馆人的荣誉感及主人翁精神,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意识,把“读者至上”的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真正做到急读者之急,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

2.丰富的图书情报知识与技能。现代社会的进步改变了对人才的需求模式,专业型与复合型相结合成了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图书馆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调整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跨多专业学科,涉及范围广,既精专业,又要“万事通”。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其次,学科知识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员应随时通过多种途径更新自己的知识,熟练掌握图书情报工作方法技能,工作得心应手,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熟练的外语运用。外语特别是英语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地位日显重要,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能快速并且准确地读译外文文献,还需要能够在各项活动中能用外语与人交流。

4.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高校图书馆使用自动化管理后,计算机操作已成为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自动化办公系统,逐步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新型业务。

5.合格的知识导航员。图书馆员的最基本职责就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著名的图书情报专家施雷廷格说过,图书馆员不应该是所谓的文献通,而是能将大量的图书和信息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管理的专家。上海图书馆长吴建中博士也曾指出,今天,评价一个图书馆员否称职,不是看他提供了多少次服务,而应该看他解决了多少问题,图书馆员应该善于从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做一名称职的知识导航员。

二、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策略

1.领导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图书馆应制定长期的培训规划和短期的继续教育计划,有的放矢、统筹兼顾,让每一位馆员都了解并安排自己的学习,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组织全体图书馆人员认真学习新理念,明确图书馆的服务性质,加强“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教育,把爱岗敬业作为年度考核和竞争上岗的首要必备条件来考核。

3.更新知识。采取多种途径进行继续教育,如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等。

4.重点骨干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基础扎实、素质较高、有潜力、接受能力强的馆员送出去参加专项培训,实行培训计划目标责任制,学成后再带动大家共同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形式

应根据图书馆的岗位要求和人员素质,分层次、有目标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对图书馆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加强学术交流、学术研讨、考察访问,重点是开阔眼界、提高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业务骨干,应注重学历教育与业务培养,以提高学历、更新知识、提高服务能力、掌握新技能为培训目标;对一般的管理人员,主要采取以岗位培训为主的方式,以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为培训目标。

1.加强学历教育,使继续教育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当今高校对教师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图书馆员也同样如此。同时图书馆事业的迅猛发展,也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及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这就使图书馆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建设的需要。应针对图书馆员的学历等级、专业水平、知识结构等,采取不同等级、不同专业的系统化学历教育和培训。如图书馆专业的馆员,应接受其他相关知识的教育,或继续深造一门专业知识,而非图书馆专业毕业的馆员首先应接受图书馆专业的知识教育。

2,深入开展岗位培训、专题讲座,提高专业技能。随着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现代化手段已经渗透到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如联机编目、网络信息检索、网上订购书刊等,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适应现代化的工作手段。针对图书馆的岗位要求,在馆内举办各类的专题培训班或讲座,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结合图书馆的现状,讲授图书情报工作方面的新知识、新进展、新方法。同时也可以将培训工作下放给各个业务部门,让各个部门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用结合、讲求实效、有的放矢,真正提高馆员的专业水平。

3.重视学术交流、参观访问。“走出去,引进来”是我们获取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途径。21世纪的图书馆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我们可以组织图书馆的领导或有能力的业务骨干有目的地到国内外有关图书馆进行参观访问,或安排交换馆员,到一些先进的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图书馆作短期工作或学习,开阔视野,吸取经验。

4.提倡自学。以自学为主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年龄、文化程度、人员等的限制,对缓解图书馆人员紧张、经费紧张,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培养人才之举。

四、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总体而言,培训内容既要有知识的传授,又要有能力的培养,但不同层次的人员在培训内容上应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如对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应注重管理学知识、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业务骨干的培训应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主;对一般工作人员,应更多地考虑服务方法的改进,注重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1.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事业心是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其投身于图书馆事业、无私奉献的根本动力。因此,只有使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及奉献精神,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充分调动起馆员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为人师表,对学生起榜样作用。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图书馆的文献从收集加工到开发利用是一项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需求选择和培训人才,对现有的图书馆情报专业人员要加大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其他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则应进行图书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从而逐步形成一定的学科优势,建设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综合性强的专业队伍。

3.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图书馆的迅速应用,大大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方式,图书馆正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核心部分,随着信息化网络在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文献载体的多样化,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利用计算机与网络从事相关的业务工作。

4.外语教育。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费越来越多地用来购买外文书刊和外文数据库,如何科学地收集、加工、整理这些外文文献,并向读者提供多种途径的服务,对图书馆员的外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也要求图书馆员能够突破语言障碍,在互联网上快速获取、利用先进国家的最新文献信息,并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因此,必须对馆员进行外语教育,提高他们运用外语的能力,使其能够更胜任图书馆工作。

5.管理教育,创新培养。现代图书馆的领导者大都同时也是学科带头人的角色,需要行政和业务双肩挑,他们是图书馆的领航者,他们的观念和决策对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先进的管理学知识,不断吸收国内外同行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结合本馆实际科学地加以运用,是现代图书馆对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

推荐访问:馆员 继续教育 高校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