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研论文是知识经济社会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与平台,但有不少人对科研工作有不少困惑甚至错误认识。本文通过对科研本身的研究意义,以及科研与服务工作、科研与素质提高、科研与职业生涯规划等辩证关系的思考与分析,力图厘清对科研工作的模糊认识与错误看法。
〔关键词〕科研;馆员素质;服务;职业发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40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9-0154-02
Clarify Several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Library ResearchChen Fengqin Zhang Jun
(Library,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Research paper is the important vehicle and platform for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society to create and share knowledge,however,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confused and mistaken the research work.In this paper,it tried to clarify the fuzzy recognition and misconception of the research work based on conside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the research and service work,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search quality and the research and career planning.
〔Keywords〕research;quality of librarians;service;career development
1 科研本身的意义
在西方理念中,科研就是积累和传递。就笔者的理解,科研是积累、传递和创新,更多的是创新,一般地以申请课题和撰写论文的形式来开展。自然大多数行家都认为,科研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图书馆而言,科研的本质就是探求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图书馆事业自身的发展规律,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诊断出图书馆发展不前的症结和瓶颈[1];科研的价值还在于了解国际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最新的专业理论方向,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图书馆工作的实践;学习、运用和开发最先进的技术来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科研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全员学习的过程。
科研具有大众性(没有必要那么害怕,人人都可以从事科研工作)、实践性(研究来自于本职服务工作)、理论性(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性(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现实性(一切从现实问题出发)。
2 科研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科研分为主动科研和被动科研两种。主动科研是自觉地进行科研,虽然这种自觉有完全和不完全的,有发自内心的自觉和外因驱动型的自觉。被动科研与自觉无关,是一种被逼无奈的科研。毫无疑问,在图书馆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从事被动科研,例如为了晋升职称而突击写论文,科研的原动力直接与功利挂钩。现在的评级制度客观上促进了大家科研的热情,同时也是造成部分人科研不端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些人为了达到职称的硬件而请人代写论文,这种行为叫造假,当然不属于科研范畴。大家都清楚,学术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研究成果是研究者长期积累知识、博学苦思、潜心提炼的结晶[2],是一个长期坐冷板凳的苦乐相伴的漫长过程。大部分的人难以吃得这份苦,因此寻找枪手,投机取巧等等的假科研就到处泛滥。但相反,许多图书馆界的学术带头人、专家学者,长期从事科研的人士,他们科研的动力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是在将科研活动作为一种人生的持续追求。
3 科研水平是图书馆办馆水平的证明
学术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标准,同样,科研水平也能衡量一个图书馆办馆水平。业务工作上台阶,必须是科研先行。通过笔者长期调研,发现科研质量和数量都比较高的作者基本上都来自办馆一流的图书馆。重视科研的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普遍要高,图书馆的整体的竞争实力相对较强。
期厘清图书馆科研工作的几个辩证关系4 科研与服务工作的关系
有些勤于工作实践而疏于学习提升,这肯定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目前图书馆服务已经进入知识服务阶段,只有精于学术的知识性馆员才能从事深层次的知识性服务。
图书馆的发展不是只靠简单的服务工作来支撑的,服务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工作是运用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来服务于实践。服务的创新也是科研的源泉,没有对服务的理解;对服务的深切体会;对图书馆业务的思考,科研肯定是无源之水。这种研究难以持续,不能反映实践,指导实践。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实践,反过来从服务中证明有关理论,这是科研所要达到的目的。科研的魅力在于紧跟学科前沿动态,敏锐地捕捉最新先进理念,从而最终寻找出事业的突破口。可以说图书馆一步一步的发展,首先是先进的理念做指导,通过学习、移植和创新理念,再从实践中来贯彻。不学习,不进行科研,先进的理论从哪里来?不调查研究何以能满足信息时代读者的多元需求?不从服务中一步一步地再思考、再探索然后再加以总结、创新;没有图书馆的一代代人的学习和研究,毫无疑问,服务工作将永远是低层次的,图书馆整个事业也会是停滞不前的。
5 科研与馆员素质的因果
馆员素质一般泛指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经验、科研能力、信息能力、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科研是通过学习和研究达到的,学习的本身无疑会促进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以科研带动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其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通过科研促进学习,更新知识。科研促进了馆员获取了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学习获得了先进的服务理念,更新了知识结构,懂得了科学的管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科研的实力包括动力、功力、压力、毅力再加努力[3]。有动力有压力就会激发出创造力。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在科研中有所建树。这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深的专业知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思辨能力,发现问题、认识、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视野等等。只有理论专业素养和基本功还不够,还需要有长期“枯灯伴黄卷”的毅力,在科研这条路上长期走下去的馆员虽不一定能成为专家或理论家,但也绝不会成为无为之辈。
传统服务模式决定了部分馆员对事业缺乏追求,也形成了他们不思进取,惰于学习和思考习惯。图书馆工作不仅仅是服务性,更需要学术性和知识性。比如,最简单的图书剔旧,不是表面上的简单重复的体力,更需要有专业修养和学术眼光,不然,该剔的没剔,要用的还被剔除了。
目前馆员职业的社会声望普遍偏低,重要原因是大家认为这项工作没有知识含量。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在某些方面已逐步赶上发达国家,凭的是什么?凭的是知识。要想得到社会,得到读者的尊重,就必须做一个知识型的馆员。图书馆如何摆脱在社会中的浅层、低能、简单的形象,只有从自身来改变,那就是加强学习,以科研来带动知识和学术的提高,以知识和学术来改变人们对图书馆人的固有印象。
6 科研对馆员职业生涯的发展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从事科研,但我们图书馆更需要的是这种氛围。曾经哈佛大学罗索夫斯基认为:“每种职业都会面临由于长期努力而产生的厌倦情绪”[4]。图书馆职业更是如此。而对付热情消失的最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科研活动。
真正的从事研究的人,会养成一个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进取的事业心。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对图书馆事业的深思远虑;对新技术的应用、改进和创新;对现象的追问,对事业的思考;以审视的态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对疑惑进行解决和诠释,乐于表达服务中的感悟和体会;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经验总结和交流。
长期科研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对事业的态度和认识都会进入一个新的层面,其理论素养、学术水平、思想智慧会不断得到提高。科研所需要的理论积累、专业素养、思考、智慧等等是一个人成才成功、谋求更高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可以改变图书馆的环境;改变馆员的生存状态;激发馆员更大的潜能和不懈的动力;拓展馆员的职业空间;实现馆员的职业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这点来说,馆员从此可以踏上一条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有意义、有激情、有品质的健康职业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波.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全功略(上)[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1-16.
[2]邹琦.图书馆组织学术科研的意义和方法[J].图书馆杂志,2009,(11):31-33.
[3]阳海清.图书馆馆员科研实力的形成[J].图书情报论坛,2006,(1):6-9.
[4]赖辉荣.正确解决图书馆的科研本质[J].图书馆建设,2008,(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