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式之于经济学的内恰性,使其成为框范经济理论系统化、稳定化和科学性的标尺。经济学范式内嵌的基本理念、分析框架、研究工具支撑着经济学思想演绎和理论成长空间。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范式转换与研究纲领成长的过程,经济危机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催化剂。当经济金融危机“反常”现象无法适溶入既有经济学范式,范式危机和新旧范式转换随之发生。后危机时代,不仅要从经济学自身理论深化和逻辑扩展角度来把握经济学发展方向,而且要顺应历史时代的思潮变化与整体范式转换要求来探寻经济学变革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经济学范式;经济金融危机;硬核;防护带;范式转换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3-0112-07
经济学理论作为一个整体逻辑框架系统需要不断接受真实世界的经验检验。经济学思想史上,每一次现实世界的重大经济危机往往成为经济理论发展和范式转换的契机和转折:“1929 年的‘大萧条’红了凯恩斯经济学,1970 年代‘大滞胀’火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那这次金融危机呢?”〔1〕金融危机是对现有经济学理论一次巨型而严苛的社会实验,促使科学共同体去重新审查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引致对经济学的反思和经济思想史上的科学革命,同时孕育着经济学的新范式:“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不断演变和深化,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经济思想,经济学和全部社会科学正酝酿革命性变化。”〔2〕
一、范式与科学研究纲领
在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里,“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3〕玛斯特曼依此提炼出三个层次。第一,观念范式:反映“科学共同体”特定体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稳定且不易变的假说、判断和思维等的基本规定。第二,规则范式:由观念范式衍生出的稳定但可变的假设、术语、概念、公理、定律等规则系统和约定集合。第三,操作范式:解疑难所持的符号、语汇、注解、模型、范例等具体表达方式,反映了“科学共同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观念范式决定着规则范式和操作范式的逻辑演绎空间。观念范式的变化,意味着全部“范式系统”的“格式塔转换”。
在此基础上,拉卡托斯主张,“典型的描述重大科学成就的单位不是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成熟科学是由研究纲领构成的”。〔4〕科学研究纲领是一组内在逻辑体系严谨、结构严密且内恰的科学理论系统:“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都是研究纲领,它们各有一个受到顽强保护的独特的硬核,各有自己较为灵活的保护带,并且各有自己精心考虑的解题手段。”〔5〕在拉卡托斯看来,理论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极具“韧性”,所有理论“之遭受反驳是与生而来、随死而去的”。第一,“硬核”作为无可辩驳的的核心,规定了科学研究纲领的性质、边界和命运:“一切科学研究纲领都在其‘硬核’上有明显区别。”第二,围绕在“硬核”周围的辅助性假设构成为“防护带”,其伸缩空间可承受和消解理论与经验事实不一致时承受检验的压力:“正是这一辅助假说保护带,必须在检验中首当其冲,调整、再调整、甚至全部被替换,以保卫因而硬化了的内核。”第三,方法论机制:“一些规则告诉我们要避免哪些研究道路(反面启发法),另一些告诉我们要寻求哪些道路(正面启发法)。”〔6〕
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新旧范式转换而实现的,循依着范式形成——常规科学——反常——危机——新范式——常规科学的发展轨迹。科学发展动态模式是一个类似于进化的演化与革命、积累和创新、连续与间断的统一的进程。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共同体遵循统一范式进行研究以解决问题和疑难。而当既有范式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疑难不能及时有效解决时,意味着出现范式危机。“危机是新理论出现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为纠正例外(Anomalous)事件引致的问题,研究者改变工具设定,尝试新的政策工具,通过调整现有范式,以解释“ 反常”问题,然而努力无效而引发政策失败。范式趋弱和认同度下降的的最终结果就是范式转换。拉卡托斯则将其描绘为科学研究纲领的成长:“假设我们有两个竞争的研究纲领,一个是进步的,而另一个是退化的,科学家们倾向于参加进步的纲领,这就是科学革命的基本原理。”当研究纲领与现实世界经验事实并不相符时,可通过调整辅助性假设消除反常:“只要辅助假说保护带的业经证认的经验内容在增加,就不许‘反驳’将谬误传导到硬核。”因此,研究纲领进步或退化的核心标准在于其理论预见性:“ ……如果纲领不再能预见新颖的事实,可能就必须放弃其硬核。”〔7〕科学革命实质就是旧纲领因缺乏预见力而退化,新纲领因富有预见力而进步,从而由进步的研究纲领替代退化的研究纲领。
二、经济学的“范式嵌入”与“拉卡托斯吻合” “范式”一经提出,便成为哲学、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的典范,并最终被引入到了经济学中,成为框范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尺。科学的通约性驱使经济学家戮力构造经济研究领域内相对独立的范式。经济学范式既关乎经济学家对经济世界的信仰,又是一种理论约定集合,还是一种思维表达方法,即在经济研究领域通行的应用工具、符号和辅助条件等操作规式。范式之于经济学的逻辑内恰性,赋予了经济学高度的规范性。范式所凝炼的基本理念、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及其分析工具的支撑,搭建起了经济学的精美恢宏的理论框架。观念范式、规则范式和操作范式的经济学逻辑演绎空间吸引着一大批坚定的拥趸,为追随者留下无限制重组的研究空间和待解决的疑难问题,由此而奠定种种经济学的流派、思想,并在各自范式逻辑演绎空间里开枝散叶,经济学因此而枝繁叶茂、成就斐然。
范式与西方经济学的适溶性在“边际革命”中得以彰显。乌尔巴赫认为:“经济学作为一种范式,最重要的恐怕要数边际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主观效用价值论以及随之而来的边际分析方法。” 〔8〕之后经济学的“范式嵌入”随着经济学自然科学化倾向趋强而不断强化,构造出独立的范式。就观念范式而言,“看不见的手”如上帝般无所不能是其心中不言而喻的理想规定和不可动摇的价值判断,“理性经济人”是其理论体系中最稳定的假说和思维的基本规定;就规则范式而言,现实经济问题虽各不相同,但分析框架须得一致和规范: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进行评估比较;就操作范式而言,“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给出度量标尺,提供分析工具,……等”。〔9〕 对恢宏的社会经济形态演变规律以及经济系统历史性、整体性和社会性的分析,催育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在唯物世界观的观念范式支配下,遵循“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生产价格论”的基本逻辑结构和规则范式,以科学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法作为其遵循的基本操作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