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模态合成谬误视域下的社会矛盾

时间:2022-12-01 08:45:07 来源:网友投稿

总结:“当代社会科学都在错误地遭致数学或博弈理论公式的形式化尝试,但是埃尔斯特的《逻辑和社会》真正指出了一些可能非常相关的形式化,尤其是在‘社会矛盾’一章中。他试图去描述行动之中令人沮丧的困境的特性,并将它们与黑格尔—马克思的矛盾概念联系起来。”\[9\]这一创见的成功,归根于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完善。可及关系概念的引入,使模态逻辑的解释能力由局限的逻辑可能延展至现实可能,受现实规律支配的事态和事实得到了刻画。换句话说,根据可及关系的不同,可及的世界的多少,就可以判断是必然还是可能,是逻辑层面还是现实层面,或者其他层面\[10\]。因此,模态逻辑不仅可以对认知主体的知识和信念进行模型化,刻画人们的认知可选择世界,也可以描述给定社会状态中的政治可能性和经济可能性。埃尔斯特将模态逻辑与现实可能性嫁接,随之引入模拟微型社会系统的博弈论模型,以此描述认知主体现实中的意向行动,并通过模态合成谬误的中介过渡至理性主体的社会行动。

作为博弈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埃尔斯特为社会理论研究开创的这条分析性路径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他提出了两个社会矛盾的模型,反终极反应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次优态反应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与占优策略原则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在博弈中也存在过程理性与结果理性之间的冲突,博弈中每个参与人的选择过程都是理性的,但是选择结果却可能是不合理的,最后通牒博弈就是这种冲突的一个范例\[11\]。从埃尔斯特的思路可以得到启示,这种冲突也可以拓展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模型,社会矛盾所揭示的行动之中的类悖论困境,集中反映了个体理性的局限。人们的政治或经济行为依据的准则是个体理性,个体行为总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动目标。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人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可以到达全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12\]6。但是,模态合成谬误所揭示出的社会矛盾始终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威胁。埃尔斯特通过对模态合成谬误的厘清,清晰地呈现了现实社会中一些冲突与竞争的逻辑机制,从而为此类社会矛盾的消解创造了可能性。

四、结语

矛盾无处不在,事情存在或可能存在全在于它们的连续的矛盾冲突,冲突不只是对现实整体的破坏,更重要的是它们构成了现实整体\[13\]。竞争是一切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础,如果每个人都从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始终处于非合作博弈之中,必然导致模态合成谬误的发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个人通过追求自身利益,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12\]2。然而模态合成谬误表明,如果只从自我的私利出发,结果反而是损人不利己。模态合成谬误可以在囚徒博弈中得到充分的说明。在纳什均衡点,每个人都根据对手的可能策略来制定决策,都希望只有自己一个人选定占优策略,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选择占优策略,且没有人愿意去偏离这种局面,博弈双方因而均陷入困境。将模态合成谬误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境况的分析,可以得出许多启示性结论,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社会行动的认知。在社会竞争中,影响竞争结果的变量不完全由自己控制,个人决策的制定还要取决于他者的策略,完全基于自身利益的对弈双方往往两败俱伤,有效避免恶性竞争的一个方法是联合行动或寻求合作。当理性主体发现与他人一起行动能够得到回报或长期的收益时,人们会相互激励地去选择联合行动\[14\]。在联合行动中,参与者签订有约束力和保障力的合约,共同坚持集体主义,进而保证团体理性,可以避免坠入模态合成谬误的陷阱。

参考文献:

\[1\]欧文.M.柯匹,卡尔·科恩.逻辑学导论\[M\].张建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乔恩·埃尔斯特.逻辑与社会\[M\].贾国恒,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 乔恩·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M\].何怀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ELSTER J. Explain social behavior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9.

\[5\] van PARIJS P.Perverse effect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alytical vindication of dialectics \[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2,33 (4):589-603.

\[6\]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7\] 曾庆福.埃尔斯特模态合成谬误思想解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1 (6):52-54.

\[8\] FREDERICK D. Popper, rationalit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science \[J\]. Biblid, 2013, 28 (76):61-75.

\[9\] CHARLES TAYLOR. Formal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J\]. Inquiry, 1980, 23(2):139-144.

\[10\] 刘张华.可及关系的哲学分析\[J\]. 东方论坛, 2011 (1):38-42.

\[11\] 曾庆福.博弈论中的辩证思维思想\[J\].河南社会科学,2014(7):89-91.

\[12\] 范如国.博弈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3\] JOSEPH E B. Logic in reality \[M\].Springer, 2008:2.

\[14\] GODMAN M. Why we do things together: The social motivation for joint action \[J\].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2013, 26(4):588-603.

Social contradiction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modal fallacy of composition:

An analysis of Jon Elster’s theory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ZHAO Nanna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P. R. China)

Abstract:

Jon Elster studied 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 in virtue of modal logic, by defining it as the nonuniversalizability of predicate. He made it possible to connect the modal fallacy of composition with game theory, based on which he came up with a new theory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social choices of intentional agents, Elster described the mental and practical actions of cognitive agents based on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He put forward counterfinality and suboptimality, and his work pioneers in the research of social science in virtue of logical methods. Following Elster’s analytic approach, we can construct models for the dilemmas analogous to paradoxes in the actions. We hope this research can contribute to reveal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of social competitions and contradictions, and open up a feasible path to avoid vicious competitions and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Key words:  modal fallacy of composition;nonuniversalizability;social contradictions

(责任编辑胡志平)

推荐访问:视域 谬误 社会矛盾 合成 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