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整体性问题,最终交汇融合于数学学科以“情境一问题一互动”认知模式,使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多元共通”而“支离割裂”的面貌完整地呈现在高中数学课堂,从而持续推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为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郑强,邱忠华,杨鹏.教育形态数学文化的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8 (3):22
[3]聂晓颖,黄秦安.论数学课堂文化的内涵与模式及对培育教学核心素养的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17 (4):71-74
[4]胡慧兰,王文艺.基于生态学习观的数学课堂文化解构的初探[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126-130
[5]彭翕成.例说数学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 (5):36-40
[6]梁梦倩,马岷兴,麦秋月,胡晓溪.数学文化课堂教学设计——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旬),2016 (8):28-30
[7]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 (1): 35-37
[8]刘海英,徐章韬.内蕴斐波那契数列文化的问题[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1 (11):64-66
[9]甘大旺.教科书中斐波那契数列的补遗及活用[J].数学通讯,2015(4):26-29
[10]常磊,鲍建生.情境视角下的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7 (2):24--28
[11]喻平.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个框架[J].数学教育学报,2017 (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