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效果比较

时间:2022-12-01 11:4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针对小儿高热疾病采取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儿内科进行高热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针对A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B组患儿在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个性化护理。治疗和护理结束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率。结果:检查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后体温均有大幅度下降,采取常规护理的A组1、3h的降温效果、调查满意度均低于采取个性化护理的B组,A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人数也要高于B组,两组之间护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的方式效果显著,降低了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获得了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可,值得各大医院广泛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小儿高热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83-02

当小儿腋温大于37.4℃时即可判断为发热,如果腋温一直呈上升趋势且超过39.1℃即可确认为高热。高热时间超过14天以上就必须采取更为强效的治疗方式,介于小儿高热对患儿的危害极大,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降低体温方法的话可能会发生癫痫、死亡等严重现象。电解质失调、酸中毒在高热患儿中的发生概率都较大,只有采取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疾病带来的隐患。我院选取了2009年2月~2012年10月于儿内科进行高热治疗的患者120例,对其中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方式,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儿内科进行高热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有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维持在11~31个月之间,平均年龄19.2月,患者体温维持在37.9~40.7℃之间,平均体温39.8℃,患者病程维持在0.4~5.1d之间,平均病程2.2d;B组有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维持在12~29个月之间,平均年龄18.9月,患者体温维持在37.9~40.6℃之间,平均体温39.7℃,患者病程维持在0.6~4.9d之间,平均病程2.1d。比较A组和B组的病程、性别、体温等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针对A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指导患儿家属进行用药和饮食,吩咐患儿以卧床休息为主,且不能覆盖太多厚实的被褥,方便患儿身体进行散热,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和干燥度,要让患儿休息在空气流通的房间内,如果需要外出活动的话也不需要穿戴太过厚的衣物。患儿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对于体温过高的患儿还要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帮助患儿缓解病情,对于患儿的异常变化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针对B组60例患儿在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个性化护理。首先要对每个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针对患儿的差异之处进行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制定和实施,不断降低护理过程中患儿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在个性化护理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运用,为患者提供科学、舒适的护理。

1.2.2 调查方法。治疗和护理结束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率。发放120份问卷到患者家属手中,采取无记名的调查方式,全部问卷均回收成功。

1.3 统计学方法。我们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1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的方式适合计数资料,同时将t检验的方式运用在计量资料中。当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P<0.05)即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查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后体温均有大幅度下降,采取常规护理的A组1、3h的降温效果、调查满意度均低于采取个性化护理的B组,A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人数也要高于B组,两组之间护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表1 两组患儿1、3h体温、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小儿产生高热症状的原因是复杂多类的,一般情况下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的概率较大,需要采取B型超声波、胸部X线检查等方式来确认是否有其他严重疾病。针对高热患儿采取紧急处理的方式很有必要,拭浴、冷敷是降低并发症、后遗症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帮助患儿在短时间内降温。将毛巾放入酒精和水配比为1∶1的溶液中,对患儿的腋窝、肢体、额头等部位进行擦拭,加快体热的散发。我院针对A组和B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同时进行的B组患者在满意率上高于单纯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A组,减少了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是指深入了解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在患者特点的引导下进行专项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患者而言科学、合理的护理是减轻自身疾病痛苦的重要因素,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降低各方面的压力和刺激。针对小儿高热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的方式效果显著,获得了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可,值得各大医院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玲.小儿高热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16)

[2]孙丽,高晓黎,梁伟,安佰皓,曹艳春.70例小儿高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

推荐访问:热中 小儿 护理 效果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