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急诊观察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2-01 11:4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观察室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2011年我院急诊观察室收治的247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性别、地域分布、年龄、疾病种类、发病时间、好转率以及死亡率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这四年期间男性病例比例逐渐增加,但总体还是女性病例要多于男性病例,20-40岁病例所占病例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60岁病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病例所占比例最多,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6-8月份和10-12月病例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针对患者的流行病分析情况应进行有针对性地准备工作,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急诊观察室的工作,以提高临床的救治效果。

关键词:急诊观察室 流行病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9-02

随着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急诊观察室以其快捷、方便、安全以及高效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1]。随着急诊观察室患者总数量逐年增加,针对急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如病种、年龄、就诊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急诊观察室具有重要的医疗和社会价值[2]。为研究急诊观察室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我院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急诊观察室收治的247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发病时间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011年我院急诊观察室收治的247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性别、地域分布、年龄、疾病种类、发病时间、好转率以及死亡率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病例数或者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情况分析。这四年期间男性病例比例逐渐增加,但总体还是女性病例要多于男性病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08年-2011年急诊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分析[n(%)]

年份病例数性别男女2008年52112075(39.82)3136(60.18)2009年56712452(43.24)3219(56.76)2010年72133355(46.51)3858(53.49)2011年66363207(48.33)3429(51.67)总计2473111089(44.84)13642(55.16)2.2 年龄分布情况分析。20-40病例所占病例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病例有明显上升趋势。

表2 急诊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分析[n(%)]

年份病例数<20岁20-40岁40-60岁>60岁2008年5211307(5.9)2803(53.8)1329(25.5)772(14.8)2009年5671295(5.2)2818(49.7)1520(26.8)1038(18.3)2010年7213411(5.7)3152(43.7)1933(26.8)1717(23.8)2011年6636371(5.6)2578(38.8)1945(29.3)1742(26.2)总计247311384(5.6)11351(45.9)6727(27.2)5269(21.3)2.3 所患疾病种类分布情况分析。呼吸系统病例所占比例最多,与其他疾病所占比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表3 急诊患者所患疾病种类分布情况分析[n(%)]

疾病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总计呼吸系统2213(42.5)2457(43.3)2960(41.0)2846(42.9)10476(42.4)消化系统1137(21.8)1186(20.9)1524(21.1)1457(21.5)5304(21.5)心血管疾病110(2.1)159(2.8)413(5.7)515(7.8)1197(4.8)其他内科疾病595(11.4)654(11.5)796(11.0)569(8.6)2614(10.6)外伤1900(3.6)204(3.6)242(3.3)241(3.6)877(3.5)结石226(4.3)316(5.6)412(5.7)366(5.5)1320(5.3)妇科疾病246(4.7)320(5.6)326(4.5)346(5.2)1238(5.0)中毒96(1.9)85(1.5)94(1.3)72(1.1)347(1.4)其他398(7.6)290(5.1)446(6.2)224(3.4)1358(5.5)总计5211567172136636247312.4 就诊时间分布构成比情况分析。6-8月份和10-12月病例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表4 急诊病例就诊时间分布构成比情况分析(%)

年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08年7.37.47.27.58.38.99.29.27.29.29.29.42009年7.27.27.38.08.59.09.19.27.19.19.09.32010年7.17.47.67.78.38.79.19.37.78.69.19.42011年7.37.57.47.18.09.19.39.37.78.99.19.33 讨论

通过本组调查研究显示,2008年-2011年期间男性病例比例逐渐增加,20-40病例所占病例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60岁病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其原因是由于20-40岁年龄段的人社会活动比较多,尤其是男性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其职业竞争压力以及家庭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车祸以及一些其他事故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某些特殊工作等因素很容易引发急症[3]。另外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对疾病发生的反应较低易引发急症[4]。呼吸系统病例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由于急诊观察室的疾病谱比较广且复杂,要求医生具备良好基础知识。6-8月份和10-12月份病例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6-8月份消化系统疾病病例显著增加,10-12月份流感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例会明显增加。

总而言之,针对急诊观察室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应加强对20-40岁和>60岁年龄段患者疾病的预防工作,在急诊科的配备医师,要注重培养全科医生,同时要参考疾病构成选择医师,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要根据目前急诊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急救诊疗以及抢救流程,针对急诊的季节性特点,有计划地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水平[5]。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急诊观察室的工作,以提高临床的救治效果。参考文献

[1]琚沙,唐洁.1006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四川医学,2008,29(6):694-696

[2]张荣芝,徐红颖.基层医院急诊抢救2756例流行病学分析[J].华西医学,2010,25(1):193-194

[3]Chan EY, Hung KK, Yue C.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 1979-2005[J]. Eur J Emerg Med, 2011, 18(4): 234-237

[4]王淑兰,鲁云鹤.分析急诊观察室病人特点强化急诊特色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51-52

[5]王晓梅,胡卫建,汪静,等.急诊观察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J].华西医学,2012,27(3):335-337

推荐访问:观察室 急诊 病学 对策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