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试论毛泽东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时间:2022-12-02 12: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毛泽东作为我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建国初期带领党和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本国国情为基本依据初步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文章主要阐述了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成果,分析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间的关系。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

一、毛泽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

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照搬苏联模式,还是从本国实际出发,依据国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摆在当时国家领导人面前的重大问题。中国已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当时的中国又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人口众多、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指出:“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搬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无奈之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苏联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在国家的各个方面出现,这促使毛泽东在坚持“以苏为鉴”的同时,不断总结自身经验,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自此,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其中虽困难重重,挫折不断,但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毛泽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956年4月初,毛泽东听取了关于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经验汇报会,在此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归纳为十大关系问题。毛泽东在《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个方面问题,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的阐明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为中共八大制定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要求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并为发展国家科技和文化事业确立了一系列方针。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毛泽东指出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这就为活跃学术氛围,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促进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兴旺。

(三)提出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道路问题

毛泽东在总结我国“一五”期间经济建设的经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能再走苏联一味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与轻工业,片面注重积累和基本建设的老路。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要强调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工业化建设,要摆脱苏联重工业模式的束缚,走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对于这一道路的具体内容,毛泽东指出,必须要以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又强调必须以农业为基础,把发展工业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内容,也是区别于苏联经济模式的最主要特色。

(四)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涉及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道路等方面。由探索初期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到“一化三改”,再到选择走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道路。这其中成功与失败交织,冒进的经济政策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又为将来的经济发展积累了经验,加之不少老同志在各个岗位对错误的抵制,这一时期的经济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总之,这一时期的探索为改革开放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五)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的创立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文章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基础上,深刻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对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加以区分,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具体策略。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旧充满矛盾,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的大问题,“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正确原则方法的继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遵循。正是我们党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领域的诸多论断,这些论断很多是放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毛泽东强调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要求区别对待;在文化发展问题上,提倡多种文化思想争鸣;人民群众的观点等,这些对于当前国家在改革发展新时期的各个领域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新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同属于指导我国发展的严密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则是对前者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同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初期探索得到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在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不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毛泽东思想和改革开放既往经验取得的。总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永远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孙树芳.毛泽东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J].理论视野.2010.

[3]周连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6.

推荐访问:试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探索 道路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