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胡适的新文学题材接触进化论

时间:2022-12-03 14:2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胡适文学思想的核心是进化论,认为文学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二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接触进化论成为胡适考察中国文学发展的思想方法与价值准则。胡适认为不同国家间存在不同的文学,国家间的文学没有互相接触、相互影响就会停止不前;国家间文学只有不断冲撞融合,才能够不断推动文学的进化、发展。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题材最受束缚,进化程度最差。中国文学只有与外国文学的接触、冲撞、融合,才能够促进题材在三个方面发展、演变:一是扩大文学表现的领域,创造新文学;二是学习、吸取西方文学关注女性的自由、独立及个性培养,指明新文学演进的路径;三是推动中国文学关注人的独立、自主人格,批判国民性,创造新文学,进行启蒙。

[关键词]胡适;文学发展;国别文学;文学接触;题材进化

文学进化论是胡适文学思想的基本理论。胡适曾强调“对文学的态度,始终只是一个历史进化的态度”,坚信“文学乃是人类生活状态的一种记载,人类生活随时代变迁,故文学也随时代变迁,故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周秦有周秦的文学,汉魏有汉魏之文学,唐有唐的文学,宋有宋的文学,元有元的文学”,并指出文学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一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的自然进化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直不停地向前发展。“一种文学有时进化到一个地位,便停住不进步了;直到他与别种文学相接触,有了比较,无形之中受了影响,或是有意的吸收人的长处,方才再继续有进步。”影响中国文学进化的文学接触主要有三种:一是民族间的文学接触;一是文学与佛教经典的接触;一是国家间的文学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学虽都是用语言表情达意,但每个国家文学语言的变迁、文体的进化及题材的拓展并非处在同一水平,而是存在明显差异,文学进化的最终结果会使世界各国的文学都“早日脱离一切阻碍进化的恶习惯,使他渐渐自然,渐渐达到完全发达的地位。”但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文学必须“相接触”,才能推动文学观念、文学体式及文学题材不停地演变、进化,逐渐达到“完全发达”的程度。

胡适以文学能否自由表达情感、思想作为衡量文学自然进化的标准,发现西方文学已经进化到高级阶段,中国文学相比较还停留在较低级阶段。中国文学只有“相接触”外国文学,在互相碰撞中或是“无形之中受了影响,或是有意的吸收他人的长处”,输入文学新观念、新文体、新题材,才能创造新文学。新文学“相接触”外国文学奠定了两种传统。“第一种是新文学以文体的变革来适应启蒙的需要(比如用白話通俗地传播新思想),以文学为手段,承担起新文学运动中的思想启蒙任务;第二种是新文学的文体革命过程同时也是审美观念的变革过程,用白话文建立起一种新的审美精神,它摆脱了传统文学中‘文以载道’的陈腐观念,使文学的自觉与人的自觉联系起来,在现代意义上重新界定何为文学。”

胡适认为,中国文学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文学的发展演变与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形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文学样式,并且互相渗透、影响,互相借鉴,交融,既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极大的、丰富的、巨大的张力,又暴露了中国文学深受封建思想文化的左右,造成题材狭窄,尤其是忽略了底层贫民百姓。中国文学只有“相接触”外国文学,才能扩大题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胡适指出,中国文学之所以这样僵死、落后,不仅仅是“由于没有适用的‘工具’,但是单有‘工具’,没有方法,也还不能造新文学。”而要获得高明的文学方法,“只有一条法子:就是赶紧多多的翻译西洋的文学名著做我们的模范。”因为“中国文学的方法实在不完备,不够作我们的模范。”仅“从材料一方面看来,中国文学更没有做模范的价值。才子佳人、封王挂帅的小说;风花雪月,涂脂抹粉的诗;不能说理,不能言情的‘古文’;学这个,学那个的一切文学:这些文字,简直无一毫材料可说。”胡适武断地认定:“中国的‘文学’,大病在于缺少材料。那些古文家,除了墓志,寿序,家传之外,几乎没有一毫材料。因此,他们不得不作那些极无聊的‘汉高帝斩丁公论’,‘汉文帝、唐太宗优劣论’。至于近人的诗词,更没有什么材料可说了。近人的小说材料,只有三种:一种是官场,一种是妓女,一种是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中等社会(留学生女学生之可作小说材料者,亦附此类),除此之外,别无材料。最下流的,竟至登告白征求这种材料。作小说竟须登告白征求材料,便是宣告文学家破产的铁证。”因此,创造新文学,首先必须“推广材料的区域。官场妓院与龌龊社会三个区域,决不够采用。即如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苦痛,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胡适这个主张实质是倡导写实文学。韦勒克认为,写实主义是一个不断调整的概念,它“意味着‘当代社会现实的客观再现’。它的主张是题材的无限广阔,目的是在方法上做到客观,即便这种客观几乎从未在实践中取得过。现实主义是教谕性的、道德的、改良主义的。它并不是始终意识到它在描写和规范二者之间的矛盾,但却试图在‘典型’概念中寻求二者的弥合。在一些作家中(但并非所有的),现实主义成了历史主义的东西:它抓住社会现实并把它作为动态发展的力量。”胡适主张的写实文学的“思想核心是和黑暗的社会相抗衡,表现在新文学中就是以张扬个性、揭露弊端为己任,在对腐败堕落的现状的抨击中,自然侧重于具体的观察、客观的写实,在内容倾向上和写实主义流派构成必然的学理逻辑联系。”胡适还指出,创造新文学的主要路径是“相接触”外国文学,从西方文学寻找思想资源及创作方法,并以易卜生戏剧为“楷模”,提倡写实文学,贴近社会,贴近普通贫民的生活,反映民间疾苦,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服务,突出个人要敢于与罪恶的社会为敌,揭露社会的罪恶,以个人主义彻底颠覆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建构中国新型的社会关系。

1918年6月,胡适发表《易卜生主义》,提出“易卜生的文学”“只是一个写实主义”,并借易卜生的戏剧揭露家庭“有四种大恶德:一是自私自利;二是倚赖性,奴隶性;三是假道德,装腔做戏;四是懦怯没有胆子。”胡适从易卜生的戏剧世界转向中国的社会现实,在对比中进一层强调,“据易卜生看来,社会上所谓‘道德’不过是许多陈腐的旧习惯。……如我们中国的老辈人看见少年男女实行自由结婚,便说是‘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事不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习惯。但是这班老辈人自己讨许多小老婆,却以为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如此。”在宗法制度之下,只有家庭,没有个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没有个人的独立空间,更没有个人的自由意识和选择,妇女就更没独立的存在,只是男人的附属。这种伦理道德维系的是片面的道德,虚伪的道德!所以,个人主义打破虚伪的道德、法律及一切恶势力,把自己从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救出来,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独立自主存在和发展。个人的幸福只靠自己,不靠家庭,更不能依靠种种团体。胡适还强调,人如果没有独立自由主的个性,就没有硬骨头,在社会上便无法立足。“若是没有骨子便在社会上站不住。有骨子就是有奋斗精神,认为是真理,虽死不畏,都要去说去做。不以我看见我知道而已,还要使一班人都认识,都知道。由少数变为多数,由多数变为大多数,使一班人都承认这个真理。譬如现在有人反对修铁路,铁路是便利交通,有益社会的,你们应该站在房上喊叫宣传,使人人都知道修铁路的好处。若是有人厌恶你们,阻挡你们,你们就要拿出奋斗的精神,与他抵抗,非把你们的目的达到。不止你们的喊叫宣传,这种奋斗的精神,是改造社会绝不可少的。”如果说晚清发现了“国家”,新文化运动则发现了“个人”,造成个人解放的时代潮流。胡适把这种个人主义与写实文学相联系,突出强调“易卜生的人生观只是一个写实主义。易卜生把家庭社会的实在情形都写了出来,叫人看了动心,叫人看了觉得我们的家庭社会原来是如此黑暗腐败,叫人看了晓得家庭社会真正不得不维新革命:——这就是易卜生主义’。”胡适因此主张大量翻译西方文学,引入新思潮冲击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推荐访问:胡适 新文学 进化论 题材 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