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信息含量最大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

时间:2022-12-04 13:50:07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_^]4]m5MtӿuiiizYgzkz+^w�ihmT*'ɀ>^ؚZȞ׫bv-躴^'{~y۞yLW!̊W6)(hluyg^w
YZh釺{bFtƫ.ʞ%y{^ȯywǫ'KƧv.Ǭڶ*'I(Z*'jR	^vڲr۫{_}8t]N1܆[Nnrب+-&*'	^v^Rxyԭj׬
eybƜ[Nnrب+-&*'	^v^Rxyԭj׬N''u}랩N^6㍴M}xM9]m4vo6O6]56]]:ӭiiiMzM}um5m4m|vOu]}چ总结了现有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研究成果,又有效准确地筛选出符合现代服务业内涵的发展指标。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相对应的评价准则并没有权威性的定论,对现代服务业学术界给出的看法也有一定差异。现阶段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建立评价体系时,存在很强的主观意识,没有理论性支撑,准则层建立未考虑现代服务业的基本要素;第二,选取评价指标时,存在各指标间的信息量重复的问题,导致最终评价效果不佳;第三,部分学者存在错误概念,认为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之间没有分别,指标选取时直接采用第三产业相关数据来分析,严重偏离现代服务业基本要素;第四,现有文献中,现代服务业的模型选择不够恰当,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德尔菲法等,受研究者的个人想法制约,难以制定具有普遍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为了便于分析,笔者从现代服务业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结合迈克尔波特的优势竞争理论Porter M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1990,1(1),pp.427.及对相现代服务业的实地调研,将现代服务业指标体系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等四方面归纳分析,并通过大量文献海选出对应的指标层,通过指标筛选原理确定现代服务业指标评价体系。该方法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内涵,既避免了建立指标的主观性,又保障了信息量的最大化,可有效避免现有评价指标体现的研究弊端。

二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构建原理

1.指标体系建立基础

以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的研究,采纳文獻中出现的高频指标,根据多余信息剔除原则和信息含量最大原则石宝峰、迟国泰:《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4(7)期,第1799—1810页。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对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通过R聚类方法,以所有类的离差平方和最小目标,确定最终的聚类数目。重复以上方法,对于每一个准则层进行聚类,将反应信息相同的指标聚为一类,使不同类别的指标反映不同的数据特征(聚类只与数值有关,与指标内涵无关)。

第二,信息含量最大主要是通过指标的变异系数来反映,也就是该指标在现代服务业评价中的鉴别能力。变异系数与信息含量成正相关,变异系数越大的指标的信息鉴别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应予以剔除。通过以上方法,结合前一步的聚类结果,利用变异系数筛选出每类指标中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即为此类指标的代表性指标。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得到鉴别能力强、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对我国现代服务业评价影响最大。

2.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筛选原理

基于以上筛选原理,模型的筛选步骤和内容如图1。

三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筛选模型

1.海选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海选

根据现代服务业内涵和国内外文献的高频指标为重点,结合文献总结,进行指标海选,通过文献中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影响要素,得到72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同时根据可观测性原则,剔除不可观察指标。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5)以及文献中可以查阅到的2011-2015的系列指标数据,删除部分不可观察数据,例如服务密度、行业发展集中度、技术环境等指标,最后得出62个可观察统计的指标层指标。

(2)间接指标换算

部分指标在统计年鉴中不能体现,通过指标表达内涵,间接换算才可得出。例如政策制度、市场开放度、创新指数、企业家精神等进行量化,就需要进行指标的间接换算。

a.政策制度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课题组:《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中国统计》2009年第6期,第9—10页。

总结发达国家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型经验得出,一个国家的政策导向、体制制度对服务业发展有较大影响,政策制度作为一种基本调节和配置资源的手段,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因此,从政府调节市场发展的角度,将服务业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值作为政策制度的量化指标来统计。

b.市场开放度肖梅:《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现代服务业水平测度与升级研究》,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位论文),2015年。

市场开放度主要反映外国的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等各种生产资料在本国范围内被允许进行的交换活动的开放程度。外资的进入意味着更多国际信息的进入,而有效接收市场信息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效果。作为一个反馈,吸收到更多的信息的现代服务业市场也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一起推动服务业市场走向更加开放的领域。因此,对服务业的总投资量占外资总投入量的比重可作为市场开放度的量化指标。

即:设η为市场开放度,S为外资总投入值,V 为服务业利用外资直接投入值,那么

c.創新指数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Ⅱ)研究”课题组,贾楠,李胤.中国创新指数研究》,《统计研究》2014年第31(11)期,第24—28页。

现代服务业属于人才密集型的产业,人才涌入带来无形知识的进入,能够驱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创新,影响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服务型的企业能够更频繁的进行互动,创新成果能够在企业进行高效率转换至关重要,通过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成效指数来衡量创新环节的能力。

d.企业家精神李佩:《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位论文),2013年。

“企业家”概念是由经济学家Jean Baptiste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家可以带动经济资源的高效率转换,企业家精神在适应市场环境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企业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领导力、冒险精神、市场把控能力、管理理念等等。本文用现代服务业中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比例来衡量企业家精神,设企业家精神为L,现代服务业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q,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人数Q,因此,企业家精神L为:

2.指标筛选模型建立

(1)对指标进行标准化

标准化的目的是消除不同指标单位和量纲差异对指标遴选的影响,将原始数据转化区间[0,1]之间的数。设:Pij:第j年第i指标标准化值;Vij第j年第i指标值;n:年份数,指标标准化公式如下:

式(1)的含义:指标值Vij是与最小值的偏差相对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相对距离比值。式(1)反映了指标值距离最大值越近,标准化后的值越大。

(2)对反映信息相同的指标聚类

通过SPSS运算,对评价指标进行R聚类,另外为了判断聚类数目的合理性,对每类指标进行非参数K-W检验,判断同类指标在数值特征上的显著性。若每一类指标的显著性水平sig>0.05,则表明聚类后同类表指标在数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聚类数目合理。反之,不合理,需要重新聚类。

(3)对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进行筛选

(4)指标体系合理性判断

根据指标数量,用40%的原始指标反映90%以上的原始信息,则认为该指标体系合理。基于主成份-熵值法信息贡献模型迟国泰、李战江:《基于主成分-熵的评价指标体系信息贡献模型》,《科研管理》2014年第35(12)期,第137—144页。对海选前后的指标进行处理,计算出海选前后指标的信息贡献率,研究原理如图2。

四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1.样本选取及其数据来源

通过查阅现代服务业评级指标体系类相关研究文献,确定了73个现代服务业二级指标体系。通过查阅2010-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收取到大部分统计数据。另外,对不能直接统计的指标进行间接换算,下面以政策制度和企业家精神为例。

(1)政策制度的量化计算

政策制度的量化主要用服务业投资额占社会固定总投资额的比值,见表2。

(2)企业家精神

现代服务业中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比来体现企业家精神,见表3。

2.海选数据标准化

假设指标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都正向的,以企业家精神的量化数据为例,将2010年数据代入到式(1)中,其标准化过程为:

利用公式(1)计算得出指标标准化结果,如表4所示。

3.反映信息相同指标分类准则层聚类

(1)R聚类

利用SPSS软件对每类指标进行R聚类。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为例,将指标层对应的数据输入到SPSS软件中,选择R聚类(变量分群),输出统计量和树状图,利用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聚类结果。结果显示,第24、20、15、9、2、18各自归为一类,其余指标归为一类。

(2)R聚类数目合理性判断

上一步骤得知,第1、3、4、5、6等是聚类为一类,对这一类进行K-W检验。即将指标对应数据输入到SPSS当中,选择非参数K-W检验,得出检验值为SIG=0.594。

重复以上步骤检验每个聚类的K-W检测值,K-W检验值都显著大于临界值0.05,证明各类准则层现有分类数目合理。

4.变异系数计算

通过R聚类之后,结合变异系数,对聚类之后的指标进行筛选,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同样以企业家精神为例,将数据代入式(2),计算变异系数为:

同理,可计算出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列入表5第6列中。筛选出的结果,保留在第7列中。

6.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1)指标体系

通过指标筛选得到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表6所示。

(2)本文有而其他文献没有的指标原因分析

结合本文最终指标体系,与《我国现代服务业及其区域差异比较研究》、《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两篇影响因子较高的文献中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特有的指标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市场开放度、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人文发展指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居民和家庭服务业总产值、高技术产业投资额、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企业家精神等指标。

以“人文发展指数”杨家亮:《中国人文发展指数比较分析》,《调研世界》2014年第1期,第10—13页。为例,说明其原因。

“人文发展指数”是基于出生时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人均实际GDP三大指标合成的复合指数,以此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指标,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

其次,保留改指标满足信息含量最大和多余信息剔除的指标筛选原则。通过SPSS分析得出,“政策制度”、“金融行业增加值”、“人文发展指数”属于R聚类的同类指标,三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154、0.0154、0.119,其中“人文发展指数”的信息含量最大,应给予保留,其余指标应删除。

另外,之前文献中仅涉及到服务业下属的行业发展情况作为评级指标,未考虑现代服务業发展是“以人为本”这一关键点,忽略了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领导等作用,遗漏了“市场开放度、信息化发展指数、企业家精神、居民家庭服务业发展”等指标,自然稍显不妥。

(3)其他文献有而本文没有的指标原因分析

其他文献有,而本文没有的指标分以下两类,一是本文的指标已经替代了其他文献的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排除了部分指标。二是从数据收集难度上,删除了部分指标,例如“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成效指数、教育支出、服务密度、空间悉尼系数、行业发展集中度”等九个指标。

(4)保留相同指标的原因

本文与另外两篇文献有部分指标相同,例如“人均总产值、金融行业投资额、人均专利授权数、服务业投资额、服务业增长速度、人均专利申请数、技术市场成交额”等指标。保留的原因一是部分指标与现代服务业密切相关,能真实反映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二是在R聚类指标中信息含量最大,筛选应基于保留。

五 结论与不足

通过变异系数求解指标的信息含量,遴选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下四大类准则层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来的指标对现代服务业评价相对显著;最终构建了有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四方面的准则层,包括下属的26个指标在内的评级体系,实现了指标体系用35.6%的指标反映了95.56%的原始信息,弥补了现代服务业研究领域中,评价体系主观性强、指标遗漏等不足。

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文献数量有限,海选指标内容仍存在丰富的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也可以再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最终指标体系的信息含量,使其大于现阶段的95.56%,精度提升也是笔者有待继续完善的环节。另外,笔者还将用该体系对我国部分省市的现代服务业进行评价研究,对比分析,得出切实有效的评价分析结果,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有效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荣晓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9(1)期,第42—44页。

[2] 阴训法、杨超:《浅析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中国商贸》2010年第20期,第13—14页。

[3] 郑吉昌、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2期,第13—15页。

[4] 来有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95期,第27—28页。

[5] 夏杰长:《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

[6] 石丽娟:《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4期,第7—8页。

[7] 邓泽霖、胡树华、张文静:《我国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12年第31(10)期,第60—63页。

[8] 袁峰、陈俊婷:《“一带一路”中国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基于面板数据及突变级数法的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30(1)期,第93—99页。

[9] 肖梅:《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现代服务业水平测度与升级研究》,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位论文),2015年。

[10] 赵惠芳、王冲、闫安等.《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1期,第83—85页。

[11] 任英华、邱碧槐、朱凤梅:《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13(13)期,第31—33页。

[12] 石宝峰、迟国泰:《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4(7)期,第1799—1810页。

[13] 冯华、孙蔚然:《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中国各省区发展水平研究》,《东岳论丛》2010年第31(12)期,第5—9页。

[14]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课题组:《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中国统计》2009年第6期,第9—10页。

[15] 沈鹏飞:《基于产业升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济南:济南大学经济学院(学位论文),2011年。

[16] 汤英英、王子龙:《生产性服务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第S1期,第636—642页。

[17] 赵宁宁:《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的熵值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第5期,第32-39页。

[18] 匡后权、何凡、曾武佳:《西部各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13期,第94—96页。

[19] 刘志彪、周勤、欧阳良钻:《南京市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的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Z1期,第29—36页。

[20] 李佩:《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位论文),2013年。

[21]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贾楠,李胤.中国创新指数研究》,《统计研究》2014年第31(11)期,第24—28页。

[22] 周秀玲、姜超:《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探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6期,第63—66页。

[23] 张少杰、林红:《“金砖五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1期,第154—164页。

推荐访问:指标体系 含量 构建 水平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