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当代视域下对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新解读

时间:2022-12-05 09:5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当代中国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需重新认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指的科学有四种含义:一是自然科学;二是历史唯物主义;三是政治经济学;四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已不可避免的对我国产生影响,需要客观评价这一趋势。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社会转型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处在转型时期。我国在充分享受科学技术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社会各阶层也逐渐反思充当意识形态功能的科学技术的定位,因此对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功能的重新解读,具有重大意义。

一、关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观念的经典解读

马克思指代的科学有四种含义:一是指自然科学;二是指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三是指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即政治经济学理论;四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而本文主要谈的是在马克思语境中的自然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是在物质生产需要的直接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因而更倾向于把自然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在应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技术看作是从属于生产力范围的要素。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科学及其技术成果的高度关注,并始终把科学技术视为革命的重要契机的观点发明,自然科学和技术始终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积极的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在讨论意识形态问题时,从未把自然科学作为具体的意识形式之一。因为在他们那里,意识形态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它以扭曲颠倒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自然科学则是客观正确的反映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为根本特征。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一个分子即自然哲学相比,则有本质差异。自然哲学用幻想的联系去取代尚未知道的现实联系,因而明显的具有意识形态特征,而自然科学则力图描绘出关于自然界的真实联系的图景,从而蕴含着对自然哲学这种意识形式的批判。意识形态与科学的本质区别在于,意识形态仅停留在幻想的联系中,科学则把握了对象的真实的联系。

马克思也不否认自然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密切联系。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对人的社会生活有巨大影响。“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人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社会存在物,人用以表达自然科学研究的语言是社会语言;人同时又是意识形态的接受者、传播者或者创造者,因而他漂浮于其中的社会语言总是自觉的或者不自觉的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自然史与人类史是交织在一起的。完全撇开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类史和意识形态史,我们就无法理解自然科学发展史,反之亦然。

二、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在当代的新发展

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解读,受制于时代。当今时代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明显不同,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彻底的变化。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时代衍生品,雕塑着这个世界。对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观进行系统阐述的则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马尔库塞在《带向度的人》中详细阐述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他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问题和人的困境不是经济钳制和政治暴力的结果,而是技术理性的奴役所致。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的不是自由解放和主体性、自觉意识的增强,而是人的自觉意识的丧失和整个社会的灾难。因此,技术理性批判就成了马尔库塞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成了他整个文化批判理论和总体革命理论的基石。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集中体现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他指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本身,社会统治的合法性是通过科学及时的成果与惊人的发展速度来获得的。“因为现代,第一位的生产力—国家掌管着的科技进步本身—已经成了通知的合法性的基础。这种新的合法性的形式,显然已经丧失了意识形态的旧形态”。这种技术统治论的意识形态同以往一切旧意识形态相比不再具有多少意识形态性质,因为它不再具有虚假的意识形态的要素和迷惑人的力量。他说:“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技术统治论的命题作为隐形意识形态,甚至可以渗透到非政治化的广大居民的意识中,并且可以使合法性的力量得到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在当代中国的回响

1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改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增强其人文性。在国际交往中,要坚持国家利益这条红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指导下,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继续推进马克思当代中国社会的大众化,探索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渠道和方法。随着传播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方法,比如微博等。在这种新的科学技术充分涌现当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以往的信息交换方式和方法,对之充分尊重和利用,比如采纳政务微博。

3 培养公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认感,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中国的实践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巨大变革和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逐渐出现差异化,必然导致民众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危机。因此,广大民众需要继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汲取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理论营养,坚定对民族、对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2]哈贝马斯著,李黎等译,《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

[3]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闫海彬、1987年4也、男、河北、中国政法大学 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推荐访问:视域 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 解读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