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中生物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12-05 10:1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从生物学科的角度阐述了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情感教育不仅仅存在于班级的管理、探究实验课中,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也要自然而然地渗透。因而本文着重探讨了在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中如何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将情感教育不着痕迹地渗透其中。

关键词:情感教育 生物教学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我国现阶段进行的素质教育,就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深入探讨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时效性。

朱小蔓认为:“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情绪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不仅指学习兴趣的养成,更包含了学习过程的内心体验、积极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及高中生物情感教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研究性学习、实验课,而较少有人考虑到如何在以较抽象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新授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我认为对学生人格素养德育的贯彻,不是空流于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和落实,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情感教育的启示与熏陶;刻意为之,学生易有逆反心理,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中系统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

一、教学环境中的情感教育——以情育情,以境育情

情感教育内在过程由“情动—感受、体验—理解、价值体系化—人格化”三个相互联系并相互过渡的过程构成。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得到发展,能够通过自己观察,运用假设和推理形成情感价值判断、道德体验、审美意识;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也逐渐增强;对人和生活的感受增强,尊严感和害怕挫折的焦虑也同时上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寄情于知中,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树人的目的,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由情动—感受、体验—理解,最终实现情感教育对学生价值体系化—人格化的深远影响。

(一)鼓励质疑,多元评价

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爱的氛围;鼓励质疑,使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激发创新欲望。创新教学的特征是鼓励质疑、探究、想象和实践。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生天真的梦想需要长辈的保护。生命科学是一门发现的科学,生命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从观察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因而在课堂环境中,教师要创设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探索的思维和激发想象力和乐于实践的氛围。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问;通过对答题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体会自尊与尊重他人。生命世界充满了神奇,有的学生就问:“老师,是不是只要有了核酸我们就能重新构建一个活的生命体?”这时班上一些学生哄堂大笑。我马上先肯定了提问学生勤于思考、思维发散的优点,并举例:在自然科学发现史中,科学家们就是从这样看似天真的问题开始探索发现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比如,在列文虎克拿着显微镜观察水滴、血液之前,没有人认为水中还有“微生物”,人们也不知道血液中原来还有血细胞。所以,学会提问和思考是良好的品质。然后,教师再从已学习的生物理论引导学生分析这一设想的可行性。这样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的同时也鼓励了学生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

(二)创设情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轻松的、愉悦的、相互尊重的、鼓励质疑和发散性思维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在教师的鼓励赞美中,学生会学会欣赏他人。教师通过体验教学、合作教学、交流互动教学等多元的教学策略的使用,使学生身临其境,有一种乐趣、渴望、美的情感享受,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利用“概念卡通”创设教学情景。这是1992年由英国的Keogh和Naylor提出,以不同卡通人物围绕某一事实或现象进行对话的形式呈现。这一形式能使学生更自主地投入讨论、辩论和探索中,通过借助卡通人物表达观点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同时,这种替代性的表述可弱化学生答错时的挫折感,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讨论的氛围更轻松。

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引起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的,首先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魅力。当下的生物教材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实验科学色彩和探究学习理念。教育教学的创新也要立足于教材,对于教材中素材不可一味摒弃,如何运用是关键。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精心选择巧妙组织教材素材,将情感教育悄无声息渗透其中。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生命现象的展示观察、生命动态情景再现或是探究生命问题,让学生参与体验,通过探究过程中的小组交流讨论分工协作达到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情感目标。

(一)巧用前言

前言是学生高中阶段的第一节生物课,不仅是总括高中阶段主要内容的入门课,更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铺垫。对于“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物学”,“怎样研究生物学”,“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五个问题的讨论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素材。“什么是生命”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关于生命的思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什么是生物学”,“怎么研究生物学”,教师可以穿插介绍生命科学研究故事和当下生命科学研究热点,一则可提升学生兴趣,二则通过生命科学的研究故事,学生体会生命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多看、多问、多思、多实践的良好品质。

(二)观察精彩纷呈的微观世界。

必修一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基础。学生在生物的微观精细结构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比如章节引入时,教师可用哈佛大学的视频“The inner life of cell”,使学生对细胞中的结构有一个总体直观的认识,同时,视频中白细胞变形运动这个简单的变化涉及各个细胞器的复杂变化,可使学生直观感受细胞器间的相互协调和协同。

(三)问题引导,启发中养成科学思维

高中阶段学生会遇到抽象的、难理解的概念,常常就是这些知识让有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一系列形象的问题,层层递进,帮助学生自己理解,重树学习信心。

比如植物激素这一节,我引导学生观察到植物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向光性是普遍存在的么?为什么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的向光性与什么有关?如何探究和验证?如果把植物倒过来实验会怎样?植物的向光性有何意义?”

再比如,在“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这一节,教师可以用流浪狗这个社会现象作为引入,以这样一条主线展开教学:“人们狗的驯化过程”“总结人工选择的过程”“如果把宠物狗放生,他们都能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么”“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区别”“你所知道的自然选择(如狼的进化)”“总结自然选择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关注到流浪狗的生存现状,从中体会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区别与利弊,并在这当中形成如何正确地保护动物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的相处等价值观的渗透。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与体验并形成习惯,在对生命现象的探究及思维训练中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使学生树立科学观,培养科学素养。

(四)科学史的贯穿

例如,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一节中关于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的引入就可用科学史渗透情感教育。1786年伽尔伐尼把剥了皮的青蛙剖开悬挂起来,并将青蛙的腿用铁丝与地面连接起来,当有雷电出现的时候,他看到青蛙的腿在不断抽搐。后来,有一次枷尔伐尼在实验中用铁器触碰挂在青蛙脊柱上的铁丝,意外地看到青蛙腿频繁抽搐了起来。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枷尔代尼否定了自己开始的推想,提出:动物体内确实贮存着电,用金属接触它们,电就会跑出来。他把这种电称为“动物电”。而这一观点很快被物理学家伏特质疑,伏特认为不是神经肌肉组织中存在生物电,而是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本身,当两种金属接触时产生了人工电。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各自进行了后续实验。伽尔伐尼设计了一个不用任何金属的实验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开创了电生理学的新时代,而伏特由此发明了电池。

学生在这样的科学史引入中体会没有争论就没有高论,敢于质疑是培育和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哪怕是权威,引导学生质疑之后如何设计实验以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另外,学生从这个科学故事中了解学科不是孤立的,知识也不是孤立的,不同的学科知识可以融会贯通。比如,教师在这节课中就可以将物理学中电的知识与生物学的神经冲动相联系,在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并且将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观察电表的电位变化。请学生从物理的电学常识判断电位表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一点点地分析出当刺激坐骨神经时,产生了一个负电波,它沿着神经传导。再由改变电位表的连接位点出现的电位指针变化,有学生推导出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的状态。在推理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和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不仅仅是生物学的知识,自然科学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科学史的贯穿,还能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树立榜样,使学生逐渐建立坚毅不屈、留心观察、懂得反思、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生物教材中情感教育的素材还有很多,比如,由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分娩的过程,渗透感恩教育;在生态系统这一章中渗透环保教育;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进化中渗透弱肉强食的竞争意识及在全球人口动态这一节由人口的竞争的压力中渗透进取品质。

(五)留心生活,关心时政,注意素材收集

做个有心人,会发现生活中可以被引用到课堂的素材也很多,比如,克隆、转基因食品、太空新品种等相关问题的社会争议,生态多样性保护、水体污染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前段时间网上火热的“活熊取胆”事件令人发指,在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联系到很多,比如知识方面:胆汁的作用,保护动物对生态的意义,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情感方面:认同生命平等,拒绝虐待生灵,敬仰生命。

这样的相关主题以生命科学知识为载体,在知识的传授上稍加延伸即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

三、教学评价中的情感教育

以高考成绩为主要衡量依据的教学评价机制是限制情感教育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学评价应实施多元评价才有利于情感教育的贯彻。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那么评价也应是多元的。教师在评价时应将学生的品格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

高中生物教学需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教学过程及案例,教师要尝试探索并总结反思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教师要以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主线,以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为指导,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拥有愉悦、渴望情感体验同时,激发起学习兴趣,发展个性,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雨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徐垠喜.浅议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池州师专学报,2006.

[4]Keogh b, Naylor S. Concept Cartoon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ience: an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999.

[5]王志铭,陈秉初.概念卡通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2011.

[6]张勇.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008.

(责编 高伟)

推荐访问:生物课 渗透 堂中 高中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