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现代博物馆中的空间传达

时间:2022-12-05 10: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博物馆之所以能成为博物馆,就像书让人跨越时空距离、电影让人哭笑感动一样,它是个让人心灵相遇的场所。如果说电影是用画面、书是以文字在说故事的话,博物馆的展览便是以连接“物”的排列在说故事,并且通过这些“物”,参观者接触到与这个“物”相连的时代、人物与心灵。多数人都已习惯于随着书本文字的引领或电影情节的推展,让心灵进入各种未曾经历的世界,却对这种以“物”作为沟通媒介进行交流的方式只能维持在走马观花、增广见闻的起步阶段。

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 传达空间

博物馆之所以能成为博物馆,就像书让人跨越时空距离、电影让人哭笑感动一样,它是个让人心灵相遇的场所。如果说电影是用画面、书是以文字在说故事的话,博物馆的展览便是以连接“物”的排列在说故事,并且通过这些“物”,参观者接触到与这个“物”相连的时代、人物与心灵。

一、博物馆的演进

第一,博物馆的成型期。展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原始人对自然神和祖宗神的崇拜祭祀活动中可以找到其雏形和起源。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为宗教崇拜活动所建立的古代祭坛、神庙、教堂等,实际上就是陈列偶像和其他宗教内容的场所,古人的祭祀或宗教活动就是展示和观赏宗教偶像或其他宗教内容的过程。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奥林匹斯神殿内就有一个收藏各类战利品和艺术品的“宝库”,它被西方视为博物馆的雏形。封建社会时期是博物馆的成型时期,地主和贵族阶层出于观赏和炫耀的心理需求修建了收藏珍品的私人博物馆。欧洲中世纪时期,一些贵族阶层常将自己拥有的珍宝、艺术品及战利品等集中陈列,从而产生了家庭或家族式的收藏室。

第二,博物馆的发展期。随着西方自然科学研究的深入、物种分类科学的完善,18世纪的欧洲各国首先出现了自然、地方志和人文类的综合性博物馆,建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至今以六百多万件藏品而堪称世界宝库之最,其每一件藏品无一不呈现世界文化的瑰丽多姿,是当今介绍世界文化与文明最瞩目的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在最早的时候是皇族权贵聚珍敛宝的收藏室,是法兰西一世的王宫,从16世纪开始收藏绘画、雕刻等艺术珍品。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是那时入藏卢浮宫的。路易十四时,卢浮宫艺术藏品达到2000件,其开放则是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19世纪后,各国先后出现各种不同专业的专业性博物馆,一批具有丰富自然科学实物资料收藏的博物馆,率先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并聚集了一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对藏品进行研究和整理,于是博物馆开始具有学术研究功能。近代博物馆产生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得利用实物示教的需求大大增加。人们开始认识到博物馆不再仅仅是收藏标本和学术研究的机构,它也是一座真正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因此,具有现代意义的欧美博物馆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促使展品陈列功能成为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同时也促使了展示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第三,博物馆的成熟期。博物馆展示方式上的一次重大革新是在20世纪初。英国的一些自然科学博物馆为使陈列更吸引观众,陈列展出除配备文字说明外,还配备了图片、图解或模型等形象化辅助陈列资料,使陈列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这一时期的“标准化运动”对展示设计的影响十分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展示设计艺术形式上又出现了个性化的趋势,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潮。不少专业博物馆开始以展示内容为主题,力求创造一个更丰富、更具个性的展示环境。与此同时,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大量运用在博物馆展示方面,各种新的表现技术和手段的计算机程序控制、视频技术、“虚拟真实”技术等,形成了独特的展示艺术魅力。

二、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展示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国博物馆的发展首先由外国传教士在大城市所办的博物馆开始,到清朝末年才有了正式的博览会和博物馆。1905年由中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家在南通市建成第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博物苑”,同年在南京举办了第一届博览会,1919年开放了故宫博物院。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开始建造展览馆和博物馆,1934-1937年间建成了青岛水族馆、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到30年代末博物馆已发展到20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各地修建了一批文化性的展示场所,包括十大建筑中的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美术博物馆等。现在,中国以历史为中心所构成的历史类博物馆体系和革命战争为中心所构成的革命史博物馆体系已经建成;自然科学史类的博物馆体系正在形成;近年来以民族、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事业正蓬勃发展。中国故宫博物院被称为东方宫廷艺术之精华,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虽有较大发展,但无论是在展示场馆的数量、功能、规模上,还是在展示设计和艺术表现手段上与世界横向比较都有着明显的差距。伴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成长,文化性的展示场所的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各种科技馆、艺术馆、主题公园等文化展示场馆在各地相继兴建开放。人们意识到博物馆为专业研究和社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对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中国来说,各类博物馆承载和浓缩着祖先的历史文明,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投资,同时也会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并能促进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收益。

三、博物馆展示设计传达空间的解决方案

要提高中国博物馆展示效果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需从其传达空间入手。选择一种空间的组合结构,这个结构决定着下一步布光、用色、材质的选择,并且决定整个空间的风格,是塑造气氛的基础。其因素有三个方面:空间的物理需要;满足参与者参观、交流、体验以及互动的需要;赋予传达空间某种特定含义。为满足博物馆展示传达空间的种种需要,本文把界定方式划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闭合空间。其是一种非常内向性的空间界定方式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常常用到的一种形式,空间都被严实地封围起来,隔离性比较强,无论是视觉、听觉等都较少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领域感很强,具有相当好的私密性,但是流动性较差。这似乎与传达空间“传达功能”相悖,事实上在较大范围的公共场所中,人声嘈杂、拥挤的空间使人的交流、自我体验等活动互相干扰,这时特别需要闭合空间来满足个体或小团体的隐秘性需求。闭合空间在吸引注意力方面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含蓄内敛的闭合空间往往给参观者某种神秘感,刺激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有进入内部一探究竟的欲望。一旦选择了闭合空间,同时也就选择了它的弱点流通性差、信息传达不直接。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去扬长避短。可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是在闭合空间的外立面上做文章。让人觉得在这些围墙封闭的空间内有很特别的东西不能轻易示人。二是设计一个精彩的入口。即使围墙是平淡的,一个新奇的入口也足以引起参观者的兴趣。三是让闭合空间的内部与其外表大相径庭,当参观者被灯光、色彩、造型等的巨大反差震撼后,会体会到一种别有洞天的新奇,从而对空间中所传达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四是做一些局部通透性设计,让闭合空间在保留隔音、遮挡、阻断、私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吸引力。五是调节四周严密封堵的闭合空间笨重沉闷感,在里面的人也不会感到压抑。

第二,开放空间。在开放空间中,很少或几乎没有明确和完全的隔断,而是象征性地通过一些形体的提示,利用心理完形来构筑空间感。开放空间视野开阔、流动性好,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比较畅通,非常易于视觉、声像的直接传达。设计师为了让参观者能透彻的从四面都看到传达内容,往往没有阻隔视线的墙面,而是尽量用立柱、悬挂等方式承载主题信息。但是,开放式空间界定在方便与人沟通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展示信息的载体。与一般建筑景观中开放空间不同,博物馆的视觉传达空间一般要有大量信息需要传达,至少需要一个背景墙去承载主题信息,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就成了半开放空间。由于没有或者说缺少分割空间的隔墙,区域划分就成了设计师在开放式空间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设置小型标界体;搭地台;用聚光灯划分区域。

第三,虚空间。虚空间即不能把现实物体置入其中的空间。产生虚空间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是由镜面体反射形成的虚空间,镜面体不一定就是玻璃镜,它可以是镜面不锈钢、塑料、水面等。二是由仿真画面构成的虚空间。三是由投影机投射出的虚拟空间。虚空间虽然不能扩大现实空间、承载物体,却可以扩大心理空间、营造特殊气氛以及丰富空间层次。

四、结论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空间的组合,设计师要根据参观者的视线将展览物、信息等重新构成一个展示的角本,并依据这个角本以各种媒介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展现展览品。要设计一个好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不仅要在造型、美学修养上有相当高的造诣,而且要对超出艺术设计领域外的包括科学、人文历史、社会学、传播学、心里学、行为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展示传达空间。博物馆设计不完全同于艺术创作,除了要有激情和灵感外,还要有一个理性的思维过程。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是现实的不是虚幻的想象,其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体现展品,提升展示空间的氛围,给观者带来艺术美和技术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菜涛.传达空间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古籍出版社,2001.

3、安竟.虚拟展示的设计[DB/OL].中国大学生网,2008-9-24.

推荐访问:博物 浅谈 传达 馆中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