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植物挥发物对夹竹桃蚜的引诱效应

时间:2022-12-06 09:05:09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4iRͷ]4m5n7Myz'u]5ɷխ㞶}5Vu~Nw^v6Ѩky对照,利用Y型嗅觉仪对夹竹桃蚜进行行为测定,用植物挥发物对夹竹桃蚜的引诱效应做最基础的评价。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虫源 夹竹桃蚜采自安庆市菱湖公园风景区,实验前要将成虫禁食2h用来行为测定。

2.1.2 供试味源 将20种标准化合物(纯度≥98%)溶于石蜡液体中,配制成10mg/mL溶液。供试植物挥发物的标准化合物名称见图1注释。

2.2 夹竹桃蚜对植物挥发物的行为测定 Y型嗅觉仪的各部件依次连接流量计、空气过滤器、加湿瓶、味源瓶(或对照瓶)、Y管和气泵,以洁净空气为对照(ck)[5]。每次将1头夹竹桃蚜从Y形管释放口引入,当其进入Y管一臂并前行超过该臂1/3处即为该植物挥发物对夹竹桃蚜有引诱效应。每种味源测定20头具有选择行为的成虫,实验重复3次。以20头夹竹桃蚜成虫作为样本总数,来进行嗅觉仪行为测定,逐一将选择左臂和右臂夹竹桃蚜成虫的头数为2个处理数,利用实验组的数据来进行选择差异显著性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20种植物挥发对夹竹桃蚜引诱效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1),夹竹桃蚜对丁酮醇Butanone glycol和芳樟醇Linalool的选择已经达到了显著水平(P<0.5),同时对丙烯醛Acrolein和乙硫醇Ethyl mercaptan的选择具有反趋向性。

4 讨论

夹竹桃是四季常绿的灌木或小乔木,它的花色主要为白色、黄色和粉红色。在江南一带,它一般是栽植在绿地、草坪边缘、路旁,因其树性强健、对有害气体和烟尘有较强的抗性、及对环境有极好的保护作用,一直都是工厂绿化首选的优良品种[3]。

夹竹桃蚜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夹竹桃蚜所能感受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6]。植物挥发物在植物与昆虫的化学通讯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等[7-8]。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攻击后会在挥发物的组成方面产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植食性昆虫的行为,使其对寄主植物更加偏好或拒避[9-10]。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引发我们新的想法:利用害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进行害虫行为的化学调控是防治害虫的一条新途径[11]。如今人们选择防治害虫的方法大多是使用化学药物,这样无疑会使植物——昆虫之间失去动态平衡。

本次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丁酮醇、芳樟醇对夹竹桃蚜具有较强的引诱效应。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利用丁酮醇、芳樟醇作为引诱源,来制作专一诱捕夹竹桃蚜的诱捕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夹竹桃蚜的危害程度,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其他昆虫的正常生活。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丙烯醛、乙硫醇对夹竹桃蚜具有一定的趋避作用,虽然趋避作用不是很显著,但可以通过调整其浓度来增强其趋避效果,这也不失为一个防治夹竹桃蚜的好途径。还有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对防治夹竹桃蚜也有一定的帮助。根据调查,夹竹桃蚜的主要天敌有蚜茧蜂、食蚜蝇、七星瓢虫、异色瓢虫、丽草蛉等,它们对夹竹桃的为害有一定的控制[12]。研究植物挥发物对夹竹桃蚜的引诱效应,不仅揭示了夹竹桃蚜与寄主植物的化学联系,而且可为夹竹桃蚜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13-15]。

参考文献

[1]汪佳晴,穆丹,刘正奎,等.18种植物挥发物对柳黑毛蚜行为的调控效应[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8):1539-1543.

[2]李艳艳,周晓榕,庞保平,等.多异瓢虫对瓜蚜为害后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挥发物成分分析[J].昆虫学报,2013,56(2):153-160.

[3]刘小红,周裕琪.夹竹桃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J].江西植保,2003.3.26(1).

[4]王雪娇,查友贵,肖春,等.桃蚜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趋性选择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2):165-167.

[5]江丽容,刘守安,韩宝瑜,等.7种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气味对茶尺蠖成虫行为的调控效应[J].2010,30(18):4993-5000.

[6]薛皎亮,贺珺,谢映平.植物挥发物对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引诱效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4):494-498.

[7]秦卓,康育光.植物挥发物对昆虫选择寄主行为的影响[J].植保土肥,2014,8(7)18-19.

[8]闞炜,张峰,张钟宁.一种影响蚜虫行为的植物挥发性次生化合物[J].科学通报,2001,10,46(20).

[9]赵琴,陈婧,刘凤想,等.大草蛉对桃蚜和夹竹桃蚜的捕食作用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3)220-223.

[10]莫圣书,赵冬香,陈青.植物挥发物与昆虫行为关系研究进展[J].2006,12,26(6).

[11]冼继东,王晓磊,梁广文.荔枝蛀蒂虫对寄主植物挥发油的行为反应[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4(1):41-44.

[12]李志文.秦皇岛地区夹竹桃蚜初步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1,12,6(4).

[13]周琼,梁广文.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蚜虫寄主定位中的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广州,2001,38(5):334-336.

[14]曹凤勤,刘万学,范中南,等.B型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昆虫学报,2008,51(8):830-838.

[15]和玉华,和润喜,李莎莎,等.5种植物茎叶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的毒力测定[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3):220-223.

(责编:张长青)

推荐访问:挥发物 夹竹桃 引诱 效应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