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时间:2022-12-06 16: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现状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和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面向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具有专业特色的能力型课程体系。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11.03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11-0128-03

The Design on Curriculum System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Lu Yonglin Shi W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675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actu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localiz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Then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 curricular system oriente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multi-course mixing.

〔Keywords〕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curriculum system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实际,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当地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应该敏锐把握这一实际,适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及工程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信息管理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1]。该专业由于开办历史短,各高校类型不同,教师知识结构不同,对该专业的理解和建设背景不同,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以此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各院校课程设置趋同性又比较普遍。因此,在地方院校加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的建设的研究,并根据学校实际,突出专业特色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以人才培养中的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讨论。

1 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将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整合而成的一个新专业,其目的是培养适合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在这一目标之下,许多高校都制定自身的具体培养目标。但由于所属院校不同、所在地方经济状况不同以及信息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各学校该专业的建设模式与目标定位也不同。如清华大学等全国一流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研究型信息人才;武汉大学则定位于培养信息管理型人才,偏重于信息资源的管理;而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则定位于信息技术型人才,偏重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电子商务等行业性技术能力的培养;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则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的研究[1-2]。因此,地方院校应在对该专业内涵有深刻认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人才的需求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定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与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人才培养应更多地体现“地方性”与“实用性”,强调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3]。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目标应定位为: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以及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懂管理理论又懂信息技术的实用型信息化管理人才。

2010年11月第30卷第11期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Nov2 现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培养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现行课程设置方式是:采用“知识点→知识模块→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自的办学优势提出知识点,由知识点组成相应的知识模块,由此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4]。最后再根据学生认识方式来决定课程开设的时间和方式。这样形成了一个将整个目标分解成了若干小目标,在教学中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如课时、实践场地、教师等的限制)对小目标进行调整,这样看似整个过程很合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出现了每门课程教学目标合并与整体培养目标之间有空隙,这个空隙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来填补,但这一方面却又容易被忽视。课程设置上只是将课程进行简单的堆积,没有形成一组课程群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多组课程群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课程群学生能力培养机制。分不清课程之间、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课程开设得很多,学生能力培养却不能随之提高,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2.2 实验、实践教学忽视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被动实践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实验教学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实验教学,教师大多是将实验内容、方法、步骤编写成实验讲义,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把最为关键的本应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设计方案等探究和创造过程直接告诉给学生。实验内容中很少有意识地设置能使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环节,从而也就使学生得不到观察、思考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很难对学生实验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 课程体系的设计

3.1 设计的整体思路和目标

课程体系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编写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依据,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课程体系构建要以科学性、专业性与广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稳定性和动态性为原则[5]。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体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即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大前提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原则下,改变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结构,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因此,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在充分考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特点的同时,体现专业的特色(即:强调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将管理思想与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合),构建面向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具有专业特色的能力型课程体系。

3.2 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

根据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识别出信管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结构,形成能力单元模块。能力单元模块确定后,对其进行分析重构,某一个或某几个能力单元又被综合或集成为相应的课程或课程群,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6],以此来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能力型课程体系。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分析,识别出信管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管理的能力、信息的管理、组织与分析能力、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能力以及中英文的组织、表达和沟通能力四大能力,由四项能力可构成五大单元模块和七个单元子模块,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3.2.1 管理科学类课程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及信息的管理、组织与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基础和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通晓企业运作规律和企业管理中的业务流程,了解商业经营中的管理活动。其又分为3个课程子模块。

(1)管理理论类课程:包含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思想史。

(2)管理基础类课程:包含课程有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经济学。

(3)信息管理类课程:包含课程有信息管理学、信息传播学、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ERP实务。

3.2.2 系统科学类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主要课程有系统工程、系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3.2.3 信息科学技术类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编程、算法优化与分析能力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评价的能力。同时,在课程中注重将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融合的能力培养,强化“技术进步促进管理理念发展,管理理念通过技术来实现”[7]的思想意识和系统设计理念。其又分为两个课程子模块。

(1)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类课程:包含课程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IT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2)信息技术应用与综合类课程:包含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WEB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应用开发与管理、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3.2.4 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素修,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来认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良好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其又分为两类课程模块。

(1)自然科学类课程:包含课程有经济数学、线性代数、应用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科学导论。

(2)人文科学类课程:包含课程有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式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3.2.5 实验、实践类课程模块

提倡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现代信息工具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信息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8]。主要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数据库应用实验、数据结构课程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网络应用开发与管理实验、ERP课程实验、电子商务实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专业调查等。同时根据课程情况设置开放实验项目(每学期至少有一项)和开展大学生科研项目。

4 结束语

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与评价能力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能力。随着管理思想与理念的不断发展,系统工程方法的不断改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构建能力型课程体系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也是专业建设的永恒主题。地方本科院校应适时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不断重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其与社会需求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相适应,构建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的、具有特色的能力型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学颖,黄淑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378-381.

[2]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8):128-131.

[3]赵峰,许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124-125.

[4]查先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探索——基于科技信息专业背景的实证分析[J].情报学报,2003,22(4):507-512.

[5]张劲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情报杂志,2008,(11):102-110.

[6]宋萍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2001,(5):37-40.

[7]张基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5,(8):48-52.

[8]阳向军.西部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广西师范大学的实例分析[J].现代情报,2008,(1):46-48.

推荐访问: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 课程体系 本科 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