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与探讨

时间:2022-12-06 16: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立足专业内涵和学校实际,结合市场需求,提出该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需适应技术与应用需求发展,注重与管理应用结合,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和要求,并据此设计了课程方案。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课程; 设置; 课程方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2. 04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2- 0078- 02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1 专业宏观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有明确说明,即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该说明中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能力,核心目标明确,但过于宽泛,各院校需结合自身办学历史和条件具体定位培养方向。

1.2 人才培养方向

云南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1998年开办,一直以企业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作为人才培养方向。2008年,依托学校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优势,确立了以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为核心,与经济、管理应用紧密结合的办学方向。专业建设上以“加强基础、分类培养、突出应用、注重实际”为原则,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改进课程体系设置,精心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 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现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出,信息管理知识结构由管理学理论、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3个板块构成。信息技术课程在该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内信管专业核心课程大约1/3为信息技术课程,国外的情况大致如此[1]。近年来,很多院校加大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分量,但与管理类课程的融合不够好[2],未能体现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支撑。国内院校对课程体系划分和认识不统一,导致实践中的教学计划混乱[3],各院校虽然持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但大部分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所以,国内已有高校提出要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信息技术课程,要增加互动式教学[4]、实践教学、实验教学[5-6]。

我校信管专业前几届毕业生进入IT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及信息系统管理、维护的较多。但自2007年起,学生就业流向市场销售、财会等领域的逐渐增加,真正从事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职业的比例下降,但信息类岗位的人力资源需求却一直较高。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有以下原因。首先,毕业生增多导致工作竞争激烈,对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其次,信息技术的更新较快,要求毕业生了解掌握更多的新知识;第三,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和发展,对毕业生关于领域知识、高阶需求的认知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设置需满足以下要求:

(1) 信息技术课程要提高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

(2)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需要适应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变化。

(3)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注重与管理应用的融合。

3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设计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进行再设计,核心是要满足市场职业需求定位,课程设置能够融合管理应用知识,适应技术发展,体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3.1 确定课程范围,厘清层次

信息技术课程为开发、应用、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因此,根据信息技术对“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作用,结合市场职业需求,将信息技术课程划分如下:

(1) 基础类课程。基础类课程是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必修课程,是应用或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使用技能、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

(2) 系统开发类课程。此类课程是完成信息系统开发的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全过程的实用型课程,涉及方法学、技术平台和工具软件等。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建模、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3) 信息系统高级应用与职业资格认证类课程。此类课程依托学校、学院优势学科背景,结合社会应用需求,为学生开设信息系统高级应用方面的课程。同时,由于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的技能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迎合了企业用人需求,将引入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改进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

3.2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从专业人才整体知识优化的目标去考虑。信管专业是多学科融合专业,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是其特色所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系统科学在全程学习中的主线,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必须服务于这一主线。因此信管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应课程必然有所区别,需要加强管理应用与服务方面的能力培养。

学校整体课程设置采用“主干+层次结构”的方式,其层次类型和表示代码分别为:通识教育基础课(1)、学科基础课(2)、学科主干课(3)、专业方向课(4)、专业任选课(5)、其他实践课程(6)。在符合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信息技术课程方案如表1所示。

在基础类课程中包括信息处理技术课程——信息分析与预测,主要讲授现代经济管理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则提供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入门训练。同时,学生需要掌握操作系统管理调度程序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内容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中讲授,但对操作系统其他设计理论不作要求,因此,课程体系不设操作系统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在程序设计之后依次安排。

在系统开发类课程中,软件工程提供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信息系统建模则讲授系统分析人员在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建模方法与工具完成建模工作。其中还特设一门工具课“信息系统开发工具”,教师需根据业界实际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适应技术发展及职业需求。Web设计与开发的设置基于Web的应用系统的普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Web开发技术和设计原则。同时,为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学会基础的系统安全规划,能运用常见安全技术设计安全方案,开设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课程。

信息系统高级应用与职业资格认证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目标贴近实际需求,共5门课程。

为使学生将基础类课程及开发知识融会贯通,分别在第6、7学期开设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I)、(II)。以系统分析设计为主线,(I)针对成熟的行业系统设计剖析,强化对系统分析设计细节过程的掌握;(II)进行具体的信息系统项目设计,以增强动手能力。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专题课程从大二第4学期开始,针对前一学期已学科目,结合职业认证的类别、资格、级别要求,进行总计18学时的强化训练,以提高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实用信息系统为学生提供具体应用领域的系统构建、应用实践,结合学校优势学科背景,当前选定会计信息系统。商务智能是信息系统的高级应用,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市场需求高,结合学院在该领域长期的研究积累,为学生开设商务智能课程,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就业竞争力。开设企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培养从事信息化工作所需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4 结 语

本文在对信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之上,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和学科特色,探讨该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以期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专业内涵和竞争力,从而满足社会产业发展要求。

该课程方案已纳入云南财经大学2010、2011级信管专业教学计划。2011年7月出版的《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 CIS 2011》,其推荐课程包括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企业信息系统及应用。在我校的课程方案中,对应的科目有商务智能、企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实用信息系统。这说明上述课程设置是符合国内信管专业建设和发展趋势的。在后续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完善以上思路和设置,将信管专业建设得更好。

主要参考文献

[1] 臧国全,丁丽鸽. 美国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3):2-6.

[2] 翟丹妮,黄卫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6(10):41-43.

[3] 何永刚,黄丽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 情报杂志,2007(7):128-131.

[4] 胡昌平,赵雪芹. 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实现[J]. 情报科学,2008,26(8):1121-1124.

[5] 梁昌勇,顾东晓,等. 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64-66.

[6] 张洁,李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设置刍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0):80-83.

推荐访问: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 探讨 设置 信息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