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性观念的养成研究

时间:2022-12-06 2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讲,承担着国家设置思政课目的的实施,扮演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者和指导人的重要角色,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重要的使命,在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符号逐步淡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党性观念的拥有和强化便有了更为特殊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 党性观念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61-02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引领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不同的内涵和角色,他们的党性观念的有无或强弱,不但与国家设置思政课的目的直接相关,其党性行为的呈现,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能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党性观念的养成和培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的政治任务,理解和掌握党性的具体内容以及找出行之有效的养成对策也就成为每个思政课教师的首要问题。

1 共产党员党性观念的内涵

所谓的党性,是政党固有的本性,也是政党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共产党的党性则是无产阶级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是无产者本质和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而党员的党性观念,是指党的成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组织、对工作、对人民群众以及应对现实所持有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呈现。中国共产的《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党性观念作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六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尊重客观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坚持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和理想的关系;三是坚持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党与人民的利益的关系;四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组织、少数和多数、下级和上级、全党和中央的关系;五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员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六是坚持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团结和党内斗争的关系。这六个方面是所有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行动指南。

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党性是指教师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来自觉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约束自己、改造自己,把它们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之中,并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引领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培育合格人才。

2 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性观念的现状

2.1部分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不够明朗

目前,不少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中大部分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学习,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基本的专业知识,大多学校又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必要的培训和要求。并且,现在高校思政课所用教材的教学内容涉及专业面又非常广,不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史、更涉及到了建国以后国家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等等内容,较少教师是这方面的通才;加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化的价值判断,对教师尤其是对年轻教师有一定的冲击,这众多因素严重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理想信念不够明朗。校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表现在教育方面,无法拥有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特质——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党性观念,因此,无法用高尚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具体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表现在教学方面,由于缺乏坚定的党性观念,又不具备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往往把思政课当作一般性的理论课去讲授,忽略了它特有的思想内涵,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教学语言时常流露出有违党性的“本真”和“个性”,甚至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做法;表现在科研方面,由于党性观念的缺失,有部分政课教师教师不愿意、不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和研究,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无法给学生以正确解答,无能力就问题去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不能也不善于灵活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为更多的学生解疑答惑;不能深入理解高校思政课知识理论体系与当前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内在联系,不能敏锐洞察思政课科研动态,当遇到社会上某些观点和思潮时,无力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也无法以强有力的论证进行辩驳和指正,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2对高校思政课设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实用性”不够明显,课程往往被看成“另类”,和体育、艺术是一个等级、档次,不但排课时是“补漏”的课程,而且课时压缩、甚至有的专业抵制开此课,并能得到学校的认可。再由于所教课程的“低等”,思政课的任课教师内心表现出极大的自卑与胆怯,因为,在现实的、关注教师切身利益的诸多情形,如绩效考核、社会实践、专业职称评审等等方面,思政课教师都被无名或“自然”的边缘化、另类化,导致了思政课教师对自己本身的作用发生怀疑和动摇,对所教课程的认可度不高、荣誉感不强,教学过程消极、深入研究理论课题的兴趣不大,甚至有的思政课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或手段脱离这个理论的讲授,极力往其他专业课上面靠,或把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副业”、跳板和为评职称寻求资本,严重背离了国家设置思政课的意义——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也深刻暴露出一些思政课教师党性观念的不坚定性,育人的思想意识淡薄和师德的缺失。

3 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性观念培育的路径

党性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是党员思想和行为的集中体现与检验。如何把党员的党性意识最大限度地内化为每位党员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想和行为,并且用他们日常行为正确、有效地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目前思政课教师解决的关键问题。

3.1明确身份和责任

思政课教师必须首先明白自己的身份——社会主义中国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其次是明确自己所担负的重任——为党的和国家的未来培养合格人才。由于身上有这两个特殊的责任,加强党性意识的修炼便是思政课教师的第一堂课。因为对党政治性质的理解和认同程度,是思政课教师思想上的“身份证”和精神上的标志,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的立场和态度,更是他能否保证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递给年轻的大学生的前提。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法和思维习惯,树立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坚定不移的党性意识,以高度的党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日常的教育教学转化成对党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情感的表达,用自己的所能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动机。

3.2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性的养成机制

建立思政课教师接受党性教育的内在机制,养成正确的思想动机。思政课教师作为特殊的教师身份,内心必须要有党性的意识,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针对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为青年学生解难答疑。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自身身份的基础上,对照党性的要求,自觉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当然,及时有效的弥补不足的手段是加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自觉接受党性的教育。因此,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内在的自学和接受党性教育的机制,形成正确的思想动机、工作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添彩、为学生引路的高尚情操,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来理解、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党性养成的他律机制。由于思政课教师部分存在着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情况,更主要的是党员的进步和不断成长是不能离开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的。因此,在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党性养成的他律机制。首先,构建和完善思政课教师党性修养的监督指导机制。高校是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因此,党委有责任来对思政课教师的党性观念和党性意识进行监督指导,尤其是校党委和社科系部党委领导,应形成定期对思政课教师的党性状况进行宏观和微观指导,给思政课教师有一个自我反思、剖析、总结和提升的过程,并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为自己下一阶段的思想和成长制定相应的措施,使每一给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进步都置于党组织的监督和帮助之下。其次,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党性评判机制。党性的拥有是隐形的、甚至是抽象的,如何让这种思想观念的东西能直观操作?第一,评判手段多样化,不但要听思政课教师本人党性执行的自我评定、也要有其他任课教师的评价、所受班级学生的无记名投票,更要有校、系、部党组织对思政课教师的统一的考察、分析的组织评定。第二,评判内容具体化。对思政课教师党性坚持的评定,要突破以往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样子”做法,要评判教师是否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否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生活作风等。第三,评判结果时效化,也就是所有的评判结果都有和实际结合,与奖惩挂钩,如思政课教师党性不合格,不允许参与优秀教师的评比、职称评定也要受限制等,把党性变成能看得到、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规范来要求每一个思政课教师。

3.3从根本上扭转思政课落后时代的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观的判断以及行为方式都在变化和发展,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多样性。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现状,高校思政课教师有理由、有责任从党性的角度对大学生的人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我们知道,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全国统编的,尽管它也不断修订,但它仍在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迅猛发展的社会,加上各个高校的现实情况、学生整体素质不尽相同,时常会有教材内容和现实状况不相吻合、甚至难以实际操作。当然,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一些原因也会导致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如部分思政课教师所学专业无法从所有理论的高度给学生以指导;或由于自身对理论缺乏深入细致的学习、理解、掌握和消化;又或许自己既使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也无法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等等导致思政课理论和实践脱离,答疑解惑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设置的意义和目的。因此,思政课教师目前最为迫切的是从思想和手段上做出改变:也就是站在党性的高度,从自身从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洞察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完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教学路子。

思政课教师的党性观念,“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当然,这种要求也不可能一次活动就能彻底完成,更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它既需要高校这个平台,也离不开教师本人不断地进行修炼。上下齐心协力,一个个新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政课教师便活跃在各个高校的讲台。

参考文献:

[1]张霞妃,鲍晓云.增强党性意识 争当育才先锋[J].党史文苑,2013,4.

[2]海燕,思政课教师职业福感的追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3]李伟,增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党性教育有效性的路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3.

作者简介:魏明云(1972年-),女,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思想文化史。

推荐访问:党性 养成 观念 高校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