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铜仁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建设思路

时间:2022-12-07 1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林学学科内的二级学科,该学科研究是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题,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十分重要的研究地位。铜仁学院在该学科建设方面已形成特色,并以提高贵州乃至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研究目标。笔者分析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的现状和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以及目前该学科在国内省内同类学科中所具有的优势,重点探讨了该学科的建设思路,旨在助力学科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特色;学科优势;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6-322-02

为使我国野生动植物学科的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我国野生动物学科人才培养体系,铜仁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在拓宽专业面,扩大课程覆盖面,增加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已初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化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带教学、以科研兴教学的新路子已逐步形成。该学科应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拓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口径,夯实基础,使学生在科学研究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个性和特长,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1 学科现状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林学学科内的二级学科,在学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以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为指导思想;以生态学、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经济学等理论在野生动植物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现代宏观技术和微观技术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全面提高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研究目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在符合国家林业生态建设要求的前提下,着力研究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该学科整合了各方面的师资力量,组建了一支年龄、职称合理的学科队伍。

2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

2012年来,该学科致力于解决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关键问题,重点从特色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种养殖技术,遗传性状分析及遗传育种,营养分析、食品加工技术、天然产物分析等领域开展工作;该学科已经成为贵州省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和生物科学类相关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该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主要以黔东乃至贵州省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水系的动植物资源为重点,从以下3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①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策略与技术措施研究;②野生动植物繁殖与利用:野生动植物的繁殖、遗传育种及其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③天然产物分析与利用:天然产物提取、分析与利用。这3个方向形成一个解决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关键问题的完整研究体系。

2.1 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方向的特色 铜仁市拥有贵州省最多的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和保护水系)和最复杂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具有贵州省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黔金丝猴等保护研究);铜仁学院在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野菜资源、两栖爬行、鱼类等研究方面处于贵州省先进水平;铜仁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地理优势和研究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较完善的研究平台。铜仁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植物学》《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的实施,将研究方向的资源调查任务融入教学环节,为学科建设提供人力、物力保障。铜仁学院生物与农林工程学院将保护理念融入办学特色,凝练为“绿色、环保、生态、和谐”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院系文化,培养人,陶冶人。

2.2 野生动物繁殖与利用研究方向的特色 铜仁市拥有贵州省最丰富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和经济动植物,其保护和利用价值巨大;形成了从野生动植物的原地保护和异地繁殖保护、规模化繁殖利用、产品开发、产品销售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在研究药用植物资源、野菜资源等方面,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铜仁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经济植物研究地理优势和研究平台。以黔东乃至贵州省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水系的动植物资源为重点,在植物方面,以具有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的植物为主要驯化和繁殖研究对象;在动物方面,采用植物类似的思路,重点研究鱼类、哺乳类、两栖爬行类和鸟类等,结合保护区、企业和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需要的重大问题,具有巨大的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2.3 天然产物分析与利用研究方向的特色 铜仁市拥有贵州省最丰富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和经济动植物,天然产物研究空间巨大;形成了从野生动植物繁殖和利用与天然产物分析和利用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体系;铜仁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产物研究地理优势和研究平台。以铜仁市乃至贵州省的保护区、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上述研究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取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分析天然产物的特点与应用价值等,形成天然产物的性质研究到产品研究的体系,与制药厂、食品加工厂等合作,充分利用地方优势物种的资源,探索特殊天然产物的开发,不断产生具有铜仁学院知识产权的天然产物分析与利用的研究成果。

3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省内同类学科中所具有的优势

该学科在国内省内同类学科中所具有的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铜仁市拥有全省最多的国家级保护区和最复杂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如铜仁市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564 754万hm2,占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3.83%。②具有全省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黔金丝猴等保护研究)。③铜仁市拥有全省最丰富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和经济动植物,其保护和利用价值巨大。④铜仁学院在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野菜资源、两栖爬行、鱼类等研究中,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在研究药用植物资源、野菜资源等方面,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⑤形成了从野生动植物的原地保护和异地繁殖保护、规模化繁殖利用、产品开发、产品销售的系统性研究体系。⑥铜仁学院具有稳定的研究团队和较完善的研究平台。

4 该学科的建设思路

指导思想:在现有基础上,围绕保护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问题,集中团队力量,在3个研究方向上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形成从资源调查到繁殖利用和天然产物的系统的研究体系,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完善系统性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平台,服务本科教学,筹备研究生学位点的申报工作和建设工作,为社会服务,形成具有铜仁特色的优势学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4.1 顶层设计,制订学科规划 进行顶层设计、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对于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而言是首要问题。学科以铜仁市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8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核心研究区域,辐射武陵山区乃至贵州省和周边省份,致力于解决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关键问题;重点从特色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种养殖(植)技术,遗传性状分析及遗传育种,营养分析、天然产物分析、食品加工技术等领域开展工作,为贵州工业化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和铜仁市“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的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的理论依据;将学科建设成为贵州省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研发的重要技术平台和生物科学类相关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在科学判断重点学科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做好学科规划工作,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投入和政策激励的流向,避免资料的浪费。

4.2 激活机制,着力建设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最为重要的方面,对推动高校学科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为完善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应建立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到一线学习交流、吸引该学科相关的生产操作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并定期派遣教师到基层部门或先进的院校进行短期考察和学习。针对重点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学科队伍建设要具有水平突出、整体性强的特点,其建设过程中要以及队伍的整体性,以及队伍内外的协调性。

4.3 整合资源,构筑重点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学科创新平台是重点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平台建设是具有较高集成度的整体工程,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建设,更包括学科方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资源的整合、共建和共享。通过构筑重点学科创新平台系统工程,加大重点学科硬、软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术地位。

4.4 加强管理,营造有利于重点学科建设的良好环境 学科管理工作事关重点学科长远发展,是提升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该学科应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拓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口径,深化基础,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科学研究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个性和特长,进而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5 重视交流,提高重点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地方本科院校应定期邀请国内外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或生产操作人员到学校讲学交流,跟踪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的前沿研究。在学科水平和发展目标上要求重点学科在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方面比一般学科更深入,通过切实制订与落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加快学科的国际化进程。通过政策激励,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与国内外先进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学科建设经验。

推荐访问:铜仁 学科建设 思路 野生动植物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