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沈括:生不逢时去拼诗

时间:2022-12-10 08:05:07 来源:网友投稿

沈括,一个可向多领域劈腿的章鱼型人才。弱冠之年就承父荫当了个沭阳主簿的小官,在任上显示了其出众的水利才能。32岁中进士,三年后在大宋的国家图书馆谋了个职位。宋神宗时,王安石获最高领袖重用,大宋的总设计师开始推行新法。王氏新法涵盖范畴极多,亟需各领域的人才,这时他发现了沈括。

假如活到今天,沈括绝对是国宝,天文历法农桑水利医学外交工程地质,无一不懂,属于不世出的通才,肯定赐院士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像这种一千年也出不来一个的人,不愁没人供着,也不愁没人暗杀。怎么说呢,沈括就相当于大宋的牛顿加爱迪生加诺贝尔加伽利略,再搭上个李四光黄老邪什么的,大概才能比。当年沈括出使辽国,辽主尚不知这个人的价值,若是知道了,能留就留,留不下一定给宰了,不能便宜了大宋啊。

单从军事层面来看,沈括就有大用处,他对弓弩瞄准器望山的研究与革新如果为辽所用,大宋早就被灭了。据说沈括还发明了一种史上最早的“防弹衣”,强弓硬弩也射不穿。可以说,随便哪项沈氏专利用上都可能改变历史。然而别说辽人,大宋的赵官家也没这眼光,在那个时代,沈括肚子里的东西,大部分都被视为奇技淫巧。置身一群诗人中间,或许沈括都未必看得上自己的一肚子科学。沈括的诗成就不高,也就比张打油的略好一点,在东坡居士面前实在拿不出手,这大概也是沈括后来告发苏轼的原因之一:嫉妒。沈大科学家也可怜,生不逢时,放今天你用得着跟人拼诗吗?

假如活到今天,沈括和苏轼的庙堂地位就可能倒过来。以苏轼的脾性,不大可能混成含泪大师,沈括这样的科学家就好得多了,一定是个什么元勋。除了在科学领域的贡献之外,公平地说,沈括一生还是着抱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他生活的年代,倒也没在科学层面上忽悠过谁。

然而王安石一定不这么看。一度齐心协力一起推行新法的沈括,在王安石被罢黜之后态度转得飞快,立刻起草万言书一份,从政治学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角度论证了王安石新法之荒谬之祸国。新任宰辅吴充瞧着心里都堵得慌,心想这样的人能用吗,有朝一日我要是下台了呢?想想都一身寒战!吴充忙把万言书呈送皇帝,您想皇上看了龙颜能悦吗?沈括随即被贬。王安石从此都不稱呼沈括的名字,而是叫他“壬人”。所谓壬人,就是见风使舵的奸佞之徒,俗称小人。

史料记载,沈括在杭州与苏轼聊天吃酒,临走求了苏轼近期的诗文,回家就拿了放大镜逐字逐句地审查,挑出来几首诗,以朱笔勾注,掉头就告苏轼心怀不满讪谤朝廷。沈括拿到的苏诗,其中有这么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沈括的注解是,龙不就是圣上吗?圣上好端端地在龙椅上坐着呢,你苏子瞻还去九泉找龙,啥意思啊你!这是乌台诗案之始,后来搞苏轼最起劲的李定等人,也都从沈括那得了灵感,于是罪从诗出,苏轼因诗获了不少罪。还好宋神宗不算太混蛋,只把苏轼的狂生气打压了打压,最后放了人。此后的沈括向世人展示了他的脸皮厚度,再去见苏轼,谈笑若常,就跟使坏的不是自己一样。

蔡确对沈括的评价是:“首鼠乖剌,阴害司农法。”就是首鼠两端、见风使舵,还爱玩阴的。这九个字入了《宋史•沈括传》,沈括想洗白已不可能。再回头看看他对王安石和苏轼干的那些事,蔡确的评价真不过分。总而言之,作为自然科学学者的沈括是一成功人士,而作为人文学者和政治家的沈括是一失败者。以蔡京之臭,死后还有门人立碑撰铭,沈括死了却连个墓志铭也没人写,他这一生可称杯具。这杯具盛满了科学,却缺了些别的有硬度的东西。

沈括的另一“软”是源于他老婆的“硬”。老婆张氏是续弦,朝廷命官之女,非常河东,非常狮吼。平日她对沈括又打又骂又拧又咬,不避子女。沈括的孩子们不忍见老爸被打,齐刷刷跪下磕头告饶,但没用,张氏照打不误,某次还把沈括的胡子连皮带肉扯了一块下来。留胡子的人一想这惨状都哆嗦。张氏得病死后,沈括不庆祝解放和家暴的终止,反而痛不思食、寝不安席,还差点跳河殉情,种种迹象说明这位大科学家还有点SM倾向。也就是在此期间,《梦溪笔谈》成书。这说明,悍妻不仅是哲学家的催化剂,也可以是科学家的培养基。

科学的文字我看了头大,我倒是对《梦溪笔谈》里沈括记载的超自然事件感兴趣,比如他描述的飞碟造访大宋,还有他记录了一种神奇的魔术:一个黥面小兵能把沙石放在手里揉搓揉搓就变成了碎银子,整个一宋朝版刘谦啊。沈括说他是亲眼所见,你信吗?有时候科学家也会带我们走进伪科学。

编 辑/惜墨

推荐访问:生不逢时 沈括 去拼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