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城市区域经济要素与区划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12-10 08:3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城市经济要素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最基本的作用,城市经济要素质量和数量的变动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区划变动是影响城市经济要素的重要形式,本文对城市经济要素与城市区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经济 经济要素 区划

城市经济国家经济的重要聚集点,城市是国家行政力较为集中的体现,是城市经济存在的物质空间形式和条件。“区划是影响行政区域经济的重要因素。它是指国家结构体系的安排,是国家为了实行行政管理、治理与建设,将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区划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城市区划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为;另一方面,也是行政力主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集中某种经济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城市区划由于改变了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并且这一改变是持续进行的,从而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动态地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区划变动影响城市经济的过程,是通过调动更大范围内更大数量的经济资源和经济要素完成的。因而,城市各经济要素便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可避免地与区划发生着必然的联系。

一、土地要素与区划的关系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城市土地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载体,具备足够的土地资源,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区划的变动,最直观上体现在对土地控制范围的变动。城市的土地有“寸土寸金”的说法,当城市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时,或者说城市管理者希望扩大城市空间,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时,他们便会通过市区区划的调整(主要是扩展)来获得足够的土地。土地在这一过程中,其供给和需求既遵循着经济规律,又受到来自区划的强烈外因作用。“对真实世界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各种规律给出一个精确的经济学解释,这是城市经济学家面临的一个挑战。这些规律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城市土地利用密度在空间上的戏剧性差异”,由此可见,土地的利用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城市区划调整后的一个直观结果便是为城市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土地或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但它却不可避免地侵蚀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缩小农业用地的面积。由于土地是绝对数量有限的自然资源,各种用途的土地数量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城市工商业及住宅、公共建设用地的增加,必然造成其他用途土地的减少。区划调整后造成的结果之一即往往缩小周边农业用地的面积,当然,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和结果。区划调整或者说扩张只是执行了这种行为或者顺应了这种趋势。区划从城市外部获得了土地,显然要在城市内部改变土地的供求结构。城市内部土地供给的绝对数量大大增加,可能相对缓解城市土地的紧张状况。另外,区划调整后,可能大大提高某一种或某几种用途的土地供给数量;如住宅、行政用地,這在区划调整规划进行之时可能已以某种形式确定下来。

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地数量和质量影响着城市市区区划的调整。首先,从数量上说,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地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市区区划调整的幅度和可能性。如市区周边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并且在该市一级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当市区空间发展受到某种限制时,行政力量就会以充分的理由考虑到扩展城市空间。土地数量越多,则行政力量行使行政力的灵活性越大,其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就越大;若市区周边土地资源较少,比如该市所辖县(市)面积较小,则市区区划调整尤其是扩大的可能空间显然较小。不过,土地的数量多少不能完全决定是否能够进行市区区划变动,区划变动的形式除扩大以外,在原有的范围内进行各类资源的空间重新组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区划进行的动因或目的之一。市区周边的土地质量也是影响市区区划变动可能性的因素之一。若市区周边多为平整、地质状况好的土地,适宜进行各类建筑设施建设和道路建设,那么市区区划的扩大将具备较大的可行性,反之,若市区周边多山地或水面、滩涂,那么市区区划的变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劳动力要素与区划的关系

“随着城市有影响的领域不断延伸和扩展,反过来又助长了城市区域的人口增长”。市区区划的变动对劳动力的影响除上述使新纳入市区范围的原农村劳动者转化为城市劳动者外,对市区的劳动供给和需求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加,无疑将占用一定的原城市市区范围内的就业机会,如果新的城市建设本身或者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不足以容纳所增加的劳动力,无论对原有市区居民还是对行政管理者都将产生较大冲击。市区居民的就业压力将增大,而行政管理者面临较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影响当地经济的健康运行,造成与区划变动目的相左的结果。当然,城市市区区划的变动(扩大)将改善原农村地区的各种条件,对于提高原属于这部分区域的劳动者素质有正面的作用。如,教育水平有因高素质的教师的到来而有获得了较大提高,能够享受原城市市区居民所享受的各种培训机会和优惠政策。原在城市市区工作的农村劳动者因为身份的变化可能享受到政府在就业条件及劳动环境方面给予的良好待遇。显然,市区区划的变动对劳动力的影响是较大的,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区范围内一个次级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影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人才的流动仍处于不完全自由状态,城市市区区划的变动如若不涉及扩大的问题,仅是原有范围内的调整和优化。则造成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在数量上出现了分布格局的变化,劳动力数量增加的地区,可能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福利压力,也可能因为某种紧缺劳动力的补足而获益,当然也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若市区区划变动以扩大的形式为主,那么劳动者的数量将视扩大程度而有相应的增加,而新的市区范围内的劳动者平均素质往往有所下降,这种劳动者数量和素质变化更应引起城市管理者的关注,应充分考虑市区范围扩大后城市的容纳能力,并以此作为依据之一来考察区划的方案的可行程度。

三、资本要素与区划的关系

区划并不直接引发资本的流动,但区划强烈的政策指向性成为引发资本流动的重要原因。城市市区往往是资本的聚集地,市区区划的变动较其他行政区域区划变动更能引发资本的大量流动。一个城市资本存量的大小,投资积极性的高低,以及其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大小和资本容纳力强弱,都对当地区划工作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区区划的变化,若不能引发新的资本投入,而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动,那么无疑将难以起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市区区划变动尤其是扩大对本地资本能够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一方面,市区区划的变动后,政府往往会向重点建设的区域投入一定的资金,以实现其预期的发展目标。政府所投入的资金对民间资金来说是一种示范力量。伴随着政府资金的投入,民间资金将发现有利可图的时机,沿着政府资金的流向,民间资金成为一种客观的配套的资金对重点建设区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市区区划的变动,必将努力使原来并不引人注目的地区成为投资的热土,并且提供和扩大了资本投入的空间,从而使对重点区域的投资收益率大于正常的投资收益率,资本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流动的方向,新的资本流将主动流向区划变动后的重点建设区域。

与对本地资本刺激的原理相同,市区区划变动往往对外来资本起到一定吸引作用。但具体的作用程度与一个城市的外向程度有较大关系。外向性越强,这种吸引作用可能越明显,外向性越弱,则越不明显。另一方面,外来资本对区划也有促进作用,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引导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区划不断调整”。

四、技术与信息要素与区划的关系

技术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区域技术条件直接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市区这一重要的经济区域范围内,技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对区域经济布局的态势,对区域经济的效益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技术创新活动是政府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对技术创新从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积极调节系统内的创新资源,保证创新和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创新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区划的积极变化,同样会对科学技术起到吸引和集聚作用。不过,虽然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在随着区划的变化而作用于一个地区时,往往处于一个相对“从属”的地位,因为它常依附于并随着资本和人才的流动方向而流动,而不是独立地发挥作用。即便如此,分析一下市区区划与技术的关系仍然有助于全面地看待市区区划的深入影响。

“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集聚力与扩散力并存。”市区区划会对经济信息及其运行过程进行调整与优化。首先,市区区划变动本身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源,向外散发出大量的、多种多样的经济信息,各类经济主体会被它所吸引,按照各自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从中发现众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它将在城市发展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发挥持续不断的作用。第二,市区区划的变动尤其是扩大增加了市区能够发出经济信息的经济主体的数量,改变了部分经济主体在信息运行机制的地位。原本处在市区经济圈层以外的经济主体参加到市区信息发布和利用者的群体中,一部分经济主体因为在新的规划中经济地位的变化也直接导致了其信息运行机制中的地位变化。例如,原处在市区范围外的一个经营不善而闲置的工厂,由于其所处区域被划入市区,并且一条重要公路将从它旁边修过,那么它很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吸引多家投资者的注意,而拥有其产权的经济主体在经济信息运行过程中的地位也将发生改变。第三,市区区划的变动将可能提高信息传送的效率。它会随着交通及通讯条件的改善,将市区范围内较远区域的信息更为快捷和便利地传送到中心区及各经济主体手中,同时也会以相反的方向使信息向原来难以较快达到的较远区域传送。并且,原为农村的区域在归并入市区后,信息传输的成本一般会有所降低。区划的调整,市区范围的不断扩大,信息传送反而因为距离变大而加快了速度,这是由于人们选择了更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通讯方式。反之,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区划变动提供了可能条件。

参考文献:

[1]朱 舜:行政區域经济结构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第22页

[2](美)埃德温·S·米尔斯主编.郝寿义等译.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城市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第94页

[3]孙常敏:上海人口集聚与空间结构重构[J].社会科学,1999

[4]魏立华 阎小培:快速城市化中城市规划和区划的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第2期

[5]朱传耿 沈 山:区域经济理论分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6]张德平:建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5期

[7]阎小培等:城市发展与信息技术[J].人文地理,2000年第4期

推荐访问:区域经济 区划 要素 关系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