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事件持续上涨状况分析原因,从而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维基经济学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繁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多样,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当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要议程。200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2003年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高达20%左右,许多高校也频繁发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严重事故。因而,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方法途径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高校扩招造成教育资源不足,心理咨询机构明显缺乏。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欠缺,一是有些高校至今没有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二是心理咨询手段、方法落后,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也不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解决。
2、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当代大学生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为了毕业后能从事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一入学就为自己定下宏伟目标,如: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获取计算机二级证书、双学位或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等。专业课程多,学习任务重,考试严格,使很多大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各种心理问题便随之而来。
3、网络世界逐渐占据大学生的时间主体。大学生长时间与电脑、互联网相处,会在情感上对计算机的信息世界产生过分眷恋的依赖之情,而不善于与人沟通。由于缺少与真实世界的交流,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将会受到极大的削弱,很容易产生情感障碍或人际关系障碍。
4、自我反省能力不强,出现认知偏差。有些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他们以非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过分片面化、极端化。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必须”和“应该”,一旦事与愿违,便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因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
5、学校、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环境根源。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存在着不少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首先,从宏观教育环境(整个教育系统)来看,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应试教育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无法发现和发展学生不同的特长,只用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才能主要标准的评价模式使许多原本有可能在不同方面成长的学生成了失败者。而失败者的心态,如自卑感、自我无价值感等,必然带来许多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在大学校园里高考“紧箍咒”的栓结被解除了,面对新的环境、学校和同学,在接踵而至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很多大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处理,出现“高分低能”的现状,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一而足。其次,从中观教育环境(学校)来看,高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误把德育当成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无法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最后,从微观教育环境(家庭)来看,这是影响大学生最直接的环境因素。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这些环境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1、开放、对等、全校甚至全社会协作新观念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社区将社会各个角落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给世界带来巨大的进步,同样给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整个学校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事。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这一重要手段必不可少。在《维基经济学》中讲述了一个近乎现代天方夜谭的故事。坐落于多伦多的黄金公司的CEO麦克欧文受困于无法找到虚无飘渺的金矿,在Linux公开源代码的成功故事的引导下,决定公开公司的地质数据,各全世界的人求助。他在网上发起了“黄金公司挑战赛”,能够提出最优估计和最佳方法的参赛者可以获得57.5万美元的奖金。结果,参赛者在公司的矿床上发现了110个目标,其中50%是公司以前没有发现的。80%以上的新目标后来证实确实有大量的黄金,总量达800万盎司。麦克欧文的成功思维在于,他意识到惟一有资质作出新发现的人可能在他的组范围之外,而通过分享一些知识资产,公司能够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天才的力量。这些有智慧和才能的群体正在改变我们从事从事商业的方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可采用“维基经济学”理论,即将大学生心理问题发送到网络当中,大众参与,人们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为心理疾病患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其走出困境。高校应该秉承开放的心态、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以匿名方式)的对等原则以网络为媒介向全校甚至全社会公开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障碍问题,利用世界性资源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人人都保持一颗开放的、公平公正的心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提出“泡菜”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学校的文化氛围,深深影响着学生。因此,教育者要着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时机;学生要潜心在学校这种氛围中去思考,去体验感情,从而不断反思自我和完善自己。
3、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防治大学生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生活、学习、就业指导和心理辅
导,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身心健康状况、发展特点及水平,了解影响身心健康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效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顺利地完成身心保健与全面发展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高校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咨询人员,提高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素质,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情绪管理、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咨询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4、组建个人心理档案,建立长效心理教育机制。大学生心理具有不稳定因素,因此,极易受社会大环境、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影响。组建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及时跟踪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心咨询人员的分析总结,为个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人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大学生心理档案,不仅仅为心理咨询工作者提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为大学生自我认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对大学生本人公开,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过去,对比现在,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还大学生一颗健康、年轻的心。
5、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实践。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6、政府、学校与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全力协作。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文件法规,要求学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义务教育强行规定父母必须送子女读完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政府同样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强行要求父母必须接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时引导孩子向健康的心理发展。高校应该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不断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同时,要教会学生乐观面对困境,以此来提高他们应对挑战的能力。
大学生是建设祖国未来的栋梁,帮助大学生走过美好的青春岁月,预防各类心理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赋文探讨一些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微薄之力能引起社会的共鸣,为大学生们健康的迈入社会共谋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