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以期对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和备考提供参考。
关键词:陆地环境;微专题;高考
微专题1 地质作用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情解读
主要考查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能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点掌握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从考试大纲高考四大能力要求看,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也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在学科素养上,着重体现综合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具备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命题热点
在命题方向上,特别体现新课标的“结合实例”主要以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频度高。
在命题立意上,体现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重点渗透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体现为试题多以地理案例、地理时间或自然景观为素材来进行设计,同时命题也逐步趋向于地理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的综合。
在命题形式上,近几年均以選择题形式出现,且分值在2~6分左右,直接以内、外力表现考查的比较少,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以真实复杂景观图作为试题的素材则比较多。
二、知识精析
★知识网络(图1)
★重点突破
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①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表1);②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表2);③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如表3所示。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易错点归纳
三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①岩层上下关系。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②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③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层。
三、真题透析
★例题解析
(2018·全国文综Ⅲ)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故选A。第2题,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C项正确。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A项错误。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B项错误。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D项错误。
参考答案:1.A 2.C
★仿真练习
图3示意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全新世以来海岸变迁的状况是:
A.一直向陆地方向后退
B.一直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相对稳定
D.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
2.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地质作用是: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地壳的升降运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海浪的搬运、堆积作用
3.图4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2)地形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请分别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参考答案:1.D 2.C
3.(1)黄果树瀑布:流水侵蚀作用;天山:地壳运动;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海滨沙滩:海水堆积 (2)青藏高原受地壳的水平挤压作用隆起,因而在不断升高;大兴安岭长期受外力的侵蚀,因而起伏比较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