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irrh2rrh1'Xvh邆Z+j{aiǚ{ntM5+r~%'xȬJ@Zyr֜y^j^Xz-iZ"https://www.dg9.com.cn/k/cailia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材料。这些古老的种子就像是一粒粒微缩的“胶片”,保存着过去的记忆。
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地球上曾经出现过比现在还多得多的植物种类,这些植物死亡后,被流水冲刷并沉淀到附近的河流、湖泊甚至大海,并被后来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植物尸体中的有机质迅速腐烂分解,只有坚硬的部分,如纤维成分较多的叶片、茎干等没有立刻腐烂分解,它们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硅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依然保留着,这些石头就是植物化石。如果保留下来的是植物的种子,那么便是种子化石了。然而,相比纤维成分较好的叶片和茎干,种子可“娇气”多了,很难保存为化石。很多种子主要由淀粉和蛋白质组成,缺少纤维,经不起腐烂,因此不容易保存为化石。
虽然种子很难保存为化石,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种子都不能变为化石。有些种子,外面包被了纤维成分高,并高度木质化的坚硬外壳,这种外壳有的是种子的皮,即种皮,如某些豆子,也有的是粘连着种子的木质化果肉,即内果皮,如杏核、桃核等。这样的种子,虽然种仁腐烂消失了,但坚硬的种皮或内果皮却有机会保存下来,转变为化石。举个例子,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核桃其实是种子和内果皮的结合体,外面异常坚硬的壳就是核桃的内果皮,里面可以食用的仁才是它的种子。几百万年以前的核桃被埋藏起来后,里面的仁可能立刻腐烂分解,而高度木质化的外壳却没有,变成了化石,我们广义地称之为核桃的种子化石。核桃的种子化石很多,主要发现于北美和欧洲。在我国,古植物学家曾在云南的西部地区发现了核桃的种子化石。核桃因为个儿比较大,我们用肉眼就能发现它们的化石,但遇到那些体积小如芝麻的种子,情况就不一样了。相比大个儿的核桃种子,很多微小的种子化石,如覆盆子的种子直径一般不会超过3毫米,科学家们往往得借助网孔筛和显微镜等器材才能找到它们。
对种子化石的研究人员来说,找到种子化石仅仅是工作的第一步,更艰难的任务是认识和鉴别它们。如果拿着整株植物让有植物学背景的人来识别,可能难度不是太大,但如果只取植株上的某一器官,比如依靠一粒种子化石准确地说出它是什么植物可能非常困难。另外,种子在保存为化石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上面沉积物的压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压扁甚至破坏而面目全非,因此,辨认起来更加困难。一般而言,种子化石的鉴别主要依靠种子表面的纹饰,例如,核桃的外壳覆有疙瘩状的突起,覆盆子的种子表面有交叉的网格状纹路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它们。除了纹饰,种子化石的形状和大小也能帮助我们准确识别。
种子化石作为百万甚至几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植物的种子,可能代表了那个时候的植物种类。从那时到现在,植物的种类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古老的种类逐渐消亡,同时新兴的种类不断产生,种子的形态也随之不断变化。有些已经成为化石的植物种子在现代植物世界中再也找不到了,它们或许进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和它们长得完全不一样的现代种子。我们曾经无数次地疑惑:世界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种子到底是从哪来的?它们以前长什么模样?答案就在种子化石。这或许就是种子化石所怀揣着的最神奇的秘密,它时刻警示着人类:如果我们继续滥用大自然赐予的植物资源的话,也许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化石中认识这个曾经出现在地球上的美丽的植物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