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神舟飞天的背后推手

时间:2022-12-11 12:05: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駭x4<im4iiiZ主任侯俊杰博士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03年底,航天科技召开信息化工作会,杨海成在会上提出了信息化推进思路。同时,杨海成组建信息化队伍,成立了信息化总体设计部,为集团信息化做总体设计规划。

任何转变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新工作伊始,难免遇到矛盾和困惑的地方,要做很多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的转变,只要把被动变主动,把工作变成爱好就能做到最好。在杨海成看来,人生本来就是逐渐丰富自己的过程,要学会一步步去适应新的工作。

杨海成制定了美好的信息化计划。刚来的时候,航天科技各单位存在着“信息孤岛”的状况,信息化工作各自为政,他希望把各单位分裂的系统集成起来,实现信息共享。

在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阻力。信息化建设和现行的管理体制有冲突,建系统不仅是技术问题,运用系统就意味着改变传统的流程,甚至革掉一些既有岗位。那时候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分四级,每一级都有计划员,每天做计划报表,然而用了信息化系统之后,报表出来,各级领导都能看到,计划员就没有作用了。把他们分配到其他工作岗位做着不熟悉的工作,很多人有抵触情绪,强烈反对调岗。

杨海成心里也闪过放弃的想法。“那时候,推动信息化工作困难重重,强势的业务部门根本不愿意听信息化部门的安排和要求,我就想当校长多舒服啊,何必来这边!”杨海成说,“但是转念又一想,这是一种新型的模式,还是要去克服遇到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

集团领导的支持坚定了杨海成的信心。时任总经理张庆伟非常支持杨海成的工作,提出信息化建设是集团最重要工作之一,是航天科技升级的必经之路,“不换思想就换人”。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之下,航天科技2006年基本完成信息化集成工作,现在,航天科技的信息化在进一步进行优化。这一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杨海成扎实的基本功有很密切的关系。

基本功

杨海成谈话时,时常扶一下眼镜并仰仰头。原来,在攻关国家重点项目时,他和同事们在计算机房经常没日没夜地连续作战。由于经常盯着电脑屏幕,他的眼睛过度劳累,几乎导致视网膜脱落,经过短暂治疗和休息,又重新投入工作。就这样,杨海成养成了独特的习惯。

在原“863”专家组杨海成秘书、现任科技部重大项目办综合处处长田荣斌看来,忘我工作已经成了杨海成的习惯,他是一个“三头六臂”的人。

杨海成自读书时一直这样。在西工大读硕期间,他就参加飞机制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下称CAD),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人之一。“那时的计算机是巨型计算机,机箱就有100平方米。”杨海成回忆。读博期间,为了早日完成“水轮机模型转轮的多轴编程系统研究”和“大型水轮机叶片系列几何造型和多轴数控加工图像编程软件系统研制”等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他的博士毕业时间延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海成他们最终加工出国家重点项目天生桥水电站叶片热压模具和三峡电站水轮机预研模型转轮,使得花费千万元外汇引进的大型五坐标数控加工设备提前投入使用。这两项成果的应用,使水轮机从模型转轮到大型真机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从上世纪60年代落后的手工铲磨方式跃升到当代国际水平,为我国能源建设创造出亿元级的经济效益。

1990年夏天,杨海成博士毕业,之后顺利留校任教。

突出的成就让杨海成获得了破格晋升的机会。1992年,他成为当时西工大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1993年,他成为最后一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用的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5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作高级访问学者的杨海成接到学校聘他为副校长的通知,提前回到了学校。两个月后他正式担任副校长,并被推荐为“863”专家组成员。

开发软件是杨海成回国做的第一件事。在他看来,只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面向市场需求,将软件从功能、质量和服务上全面完善,才能充分发挥西工大国家专业实验室的技术优势,为实验室在市场经济下保持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解决后顾之忧。

一年后,软件公司成立。由于在创办之初协调了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关系,仅两年时间,软件公司已有四个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推向市场。其中“面向制造业的二、三维标准件及建库工具”和集成化应用框架与开发平台中标国家“863”计划主题目标产品,“复杂曲面多轴数控加工图像编程系统”被列为1998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敬业促使杨海成的学者之路走的很顺利。一年冬天,风寒引发的重感冒击垮了劳累过度的他。虽然住进了医院,他却依然惦记着工作,不顾亲人朋友和医生的劝告,裹着厚厚的棉衣,揣上药品,坚持到北京863专家组开会,而住进宾馆的第一件事却是找医院输液。1998年,39岁的杨海成担任西工大常务副校长,四年后,杨海成升任“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

现在,杨海成已经完成了从学者到总工程师的转变。同时,他也开始了从学者到企业家的转变,而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神舟软件)则是他后一个转变的平台。

未来梦

2003年11月11日,神舟软件成立大会上,杨海成邀请了科技部、总装备部等相关领导共同见证这一时刻。此时,有人调侃杨海成说,光棍节这天成立是说4个光棍办软件吗?这时候,学者出身的杨海成灵机一动,把“4个1”变成了公司追求的理念:一流的产品、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服务。当时领导都认为这“4个1”很有意思,为神舟软件奠定了很好的理念基础。

原来在航天科技用信息化手段开始提升集团经营管理的同时,张庆伟希望杨海成能够成立一个软件公司把航天科技各个院自做软件的力量整合在一起,神舟软件应运而生,杨海成同时担任神舟软件的总裁。如今北京西山脚下中关村产业园永丰基地的五栋办公大楼,成立之始,神舟软件连买一栋楼都很吃力,即便业主方可以单独出售。

好在资金短缺时获得了集团领导的支持。“出于对神舟软件今后要发展成为大型软件旗舰企业的长远目标考虑,应该把园区五栋楼全买下来,为未来发展做好硬件支撑。”当时张庆伟等领导在听了神舟软件的困难后,果断做出了决定,全力支持神舟软件拥有自己的办公场所,解决神舟软件的困难。

想成功做一个企业家需要跨越很多台阶。企业家要时刻思考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要建立市场竞争意识、获取订单意识、创造价值产值意识。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企业家决策要快、准,这需要有很大的胆识和魄力。

杨海成又练起了他的苦功。他每天不停地看书学习,遇到实际问题就请教别的老总该怎么处理,生产如何打通市场环节,怎么建立人才队伍。“和学校选择学问好的人当教授不同,企业要选择市场意识敏锐、能捕捉用户需求的人才。”

要整合集团各院的软件公司绝非易事。神舟软件成立之前各院自办不少软件公司,整合之后如何统一管理是杨海成时刻思考的问题。

整合重组逐渐丰满了神舟软件的羽翼。杨海成花了6年时间不断地整合和优化之前集团各方资源,当时公司成立员工只有几十人,一年收入1000多万元,如今的神舟软件,已发展成为集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综合管理软件、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系统集成、航天文化创意产业等几大支柱业务并存,年收入近6亿元,员工超千人的国内大型综合信息化服务厂商,在中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这样的国家重点工程领域都可见神舟软件的身影。

杨海成有更大的目标。作为神舟软件的总裁,他希望把企业做到国内一流水平,并在2014年实现上市;作为“863”专家组的组长,一直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一线工作的杨海成希望把自己的专业做得更深入一些,能够始终走在这个领域最前沿,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访问:神舟 飞天 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