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那时与很多毕业于重点名校的同事相比,他的基础并不好,所以总是要比别人拿出更多时间来学习。同时,李俊贤还积极要求上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分子。1956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努力,后又调到国家化工部俄文训练班、北京化工研究院工作。1959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李俊贤被派往前苏联化委有机合成研究所作实习研究。1960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化工研究院继续做科研工作。从四川——沈阳——天津——苏联——北京——青海——洛阳,虽然李俊贤的生活空间一再改变,但他为自己钟爱的事业执著奔波了60余年,干出了真正“惊天动海”的成功事业。
60多年孜孜以求,李俊贤的科研成就令人瞩目,为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和国家授予了他众多重量级荣誉:1987年,全国科技大会授予他“重大贡献先进工作者”奖状;1987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先进科技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国务院授予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0年,国务院批准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国家科委授予他“七五攻关先进工作者”;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等等。可他却把荣誉看得很淡,常说:“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把荣誉当成本钱,更不要为荣誉而做事。”“我一个专科生,能得到国家的信任和支持,为国家做点事情,还当上了工程院院士,已经非常满足了!”
埋头苦干 危难之时显身手
为国家需要出一份力,一直是他做研究最大的动力。争分夺秒早已成为融入他生命的习惯。上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航天争霸。我国开始实施“两弹一星”及其推进剂研制计划。1960年6月,正值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大量技术专家。32岁的李俊贤刚从苏联学成回国就被紧急抽调到北京化工研究院五所执行秘密的任务,从事承担偏二甲肼等四个课题的研究,先后担任火箭推进剂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职务。从此,他与中国火箭推进剂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