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铸舰为兵

时间:2022-12-12 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事迹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改编为电影《海魂》。该舰在起义之后,被中国人民海军使用,并为躲避国民党空军轰炸,一度沉没于燕子矶,后来被打捞,更名为“南昌”号。该舰并被长期作为人民海军的练习舰,在中国海军中一直服役到上世纪80年代。

中国海军接收日本海军舰艇投降的时候,有一艘军舰是中国海军一直在苦苦搜寻的,这就是日本海军中的“出云”号军舰。这艘敌舰曾经困扰了中国海军数十年,并在中国的上海等地与中国的海陆空军多次交战,成为中国海军必击沉以为快的重要目标。但是,该舰却逃过了一次次的绝杀,似乎成了不死之身。因此,中国海军显然也很想知道“出云”号在战争结束时的最后命运。

最终在日本的吴港找到了“出云”舰的残骸,该舰因为轮机故障,在抗战之中就被日本海军调回日本,作为练习舰携带学生进行航海训练。这艘变成训练舰的“出云”号,在1945年7月7日遭到美国海军飞机的轰炸,被击沉于吴港,自此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在吴军港至今还保留着这艘“出云”舰的纪念碑。“出云”舰沉没的时候,只有甲板和螺旋桨露出水面,不由让人想到中国和与日本海军的第一战——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之中,中国名舰“致远”就是以这种姿态落入水中的。几十年后,日本海军曾经横行中国的军舰也以这样姿态落入水中,这或许正说明中国海军“雪甲午耻”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

日本赔舰

日本战败之后,中国政府除了接受在华遗留的日本军舰之外,根据盟军统一部署,当时日本海军残留的所有军舰都由盟军俘虏加以集中处理。其中除大型军舰和鱼雷艇等由美军拆除武装予以报废外,其余所有小型舰只分为4份,由当时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四个盟国分别抽签作为赔偿物。

中国海军为此派出代表马德建赴日参加抽签活动,在抽签中马德建抽到4号签,获得最为丰厚的一份赔舰,一共包括34艘军舰,排水量总计36000余吨。赔偿军舰前后共分4次押送到中国的上海、青岛等地交付中国,中国在押送期间分别以“接”字号为其命名。

1949年3月7日,由中国海军驻联络组负责人钟汉波进行办理,在中国海军军人押送下,日本第一批赔偿军舰押送中国上海,由海军吴淞基地司令方莹加以收取。当时上海市内万人空巷,纷纷前往海军码头观览这一盛事。7月6日所有来降的日本军舰降日本国旗,升中国国旗,第一批赔偿的军舰包括日本海军著名的军舰“雪风”、“四阪”。

日本海军向中国赔偿的各艘军舰在中国海军中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这是因为当时日本军舰在赔偿给中国之前,其舰上的技术装备和武器大部分已被拆除,所以重新修复之时较为困难,同时由于日本已经战败,日本原厂已无法提供备件和技术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保留这些军舰并恢复到可以服役的状态,无疑是极为困难的事情,非共产党不能为也。因此,这些舰艇赔偿给民国之后,大多没有能够长期服役,反而在人民海军中很多舰艇一直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晚的时间。

追索遗物

1945年,中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中国海军洗雪战争以来所蒙受屈辱的重要时刻。中国海军在战胜日本之后,不但取得了日方的赔偿舰,还索回了当年被日军抢掠去的被俘舰只,以及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军舰遗物。

被中国海军取回的舰只包括被改名为“阿多田”号的原中国海军大型炮舰“逸仙”号,在中国海军的要求下,该舰被返还中国。此外中国还索回了“都宁”号炮艇、“永靖”号炮舰、“飞星”号海关船,“建康”号驱逐舰等舰只。这些舰艇随后或在中国海军中服役,或因舰况太差无法修复被拆解。但无论如何都算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与此同时,中国海军还实施了一次民间文物索回行动,这就是由海军少校钟汉波执行的收回甲午遗物的任务。

【资料链接】中国海军名舰之“丹阳”

“丹阳”原名“雪风”,属于日本海军“阳炎”级一等驱逐舰,同级舰18艘。该舰在漫长的服役过程中,历经百战,但是每每都能逢凶化吉,最多仅受轻伤,多是同行舰为替死鬼。该舰运气之好固然是世界罕见,然而.更为罕见的是,与它并肩作战的战友,必然会遭到灭顶之灾,也成为世界海军领域一大奇观,因此该舰在日本海军中有“吴之雪峰”之名,为吴港著名的“祥瑞舰”。

该舰在1946年被赔偿给中国海军之后,以“丹阳”的新名开始在国民党海军中服役,有趣的是,“丹阳”舰在最初竟然找不到合适装备的武器。就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海军曾出于政治目的派该舰到菲律宾访问,人们发现军容严整,装备精良,事后才知道,当时是为了能够满足出海需要,模仿在抗日战争中使用木头炮唬人的方法,也为“丹阳”号装上了木炮塔,使它能够在出访时受到欢迎。其后,“丹阳”号军舰回到台湾方才换上了美式火炮。这艘军舰服役时间颇长,在台湾海军中一直使用到1975年才退役。退役之后由于遭到风暴,舰体损坏,最后报废拆解。

当时日本民间为了保留住这艘日本旧海军的军舰,在民间发起了“雪风会”等民间组织,与台湾海军交涉,试图保留“雪风”,但是破台湾海军严词拒绝。最后仅得到了“雪风”/“丹阳”舰的主锚和船钟。

有人考证,“雪风”号在日本作战期间屡屡使战友遭难,但是在到达国民党海军之后,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原因在于,在日本海军服役的时候,“雪凤”号通常伴随比自己大的军舰一起出航,主要目标往往不是它。而在民国军舰中,它本身就属于比较大的军舰,所以与它并肩作战的战友才不会遭遇灭顶之灾。

“丹阳”舰排水量2050吨,舰长118.47米,宽10.78米,吃水3.74米,主机功率52 000马力,航速55节,装备127毫米口径炮4门,25毫米口径炮24门,13毫米口径炮4门,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4具。

抗战胜利后,盟军对日本本土实施占领,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向日本派出军事代表团,作为代表团成员的海军军官钟汉波少校从中国临行前,受时任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的私人委托,前往日本考察,收回在日的甲午北洋海军舰只遗物。当时最著名的遗物是上野公园的“镇远”号铁甲舰和“靖远”号巡洋舰的铁锚各一座,以及锚链、炮弹若干。钟汉波抵日后,在公务之余与盟军占领军总司令部进行交涉,要求日方将上述甲午遗物回还中国,几经周折终于成行。

1947年5月1日,沦落异国50余年,实为中国海军深恨大憾的北洋海军遗物从东京上野公园拆除,运至芝浦码头交于中国海军。当年5月4日,锚链、炮弹首先由海关“飞星”巡船运抵上海。同年10月23日“镇远”、“靖远”的铁锚由中国商船“隆顺”运抵上海。这些珍贵的海军文物后陈列在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内,寓意雪甲午国耻。解放战争末期,这批甲午文物在青岛被当作废品,其中大部分被变卖,仅因“镇远”铁锚吨位过重,未及砸毁而幸存,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钟汉波返回国内后向桂永清汇报索回遗物的经过情况,桂永清听后喜不自胜,奖励钟汉波美金300元,在当时属于一笔巨款,以示对其接回甲午遗物的嘉许。

钟汉波这次从日本索回甲午遗物工作并非完满,所以至今在日本仍然留有很多当时甲午战争的遗迹。例如:日本在大阪的清军墓地,其管理人员曾以为二战后中国海军将派人前往接收,故此紧急将其墓碑之上带有侮辱性的“捕虏”二字削去,但中国方面当时根本未注意到这些遗物,更没有提出过索回的要求,可谓是一大遗憾。

收回西沙群岛,南沙群岛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为我国固有领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也曾在南海诸岛派人巡查并驻军设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中国的南海诸岛相继沦陷,为日军所攻占,二战结束后经过长期的国际交涉,最终使各国对中国具有南海诸岛主权的事实加以承认。

中国海军决定派出舰只,前往南海接收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已从台湾派遣舰只到过西沙群岛的主岛林岛,两次对其进行勘察。最终,中国海军对南沙诸岛各岛屿的完全接收是由林遵领导编队完成的。林遵率领的舰队包括“太平”号驱逐舰、“永兴”号扫雷舰,“中业”号登陆舰,“中建”号登陆舰,共计4艘军舰编队。

出港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由“永兴”舰舰长姚汝珏带领,前往西沙群岛进行接收。另一路则由林遵率领“太平”号和“中业”号前往南沙群岛进行接收。经过艰苦的航行,林遵所率领的编队到达南沙群岛主岛长岛,并将该岛改用“太平”号的名字命名为太平岛。在到达该岛上之后,发现该岛日军早已被登岸的美国“海狐”号潜艇成员捕捉,此时岛上一片荒芜。林遵率部将岛上日军设置的侮辱性的碑文炸毁,并重新建立我国的主权碑,并祭祀了在岛上的官地庙,此后太平岛一直由中国海军驻守,至今仍由我国台湾地区海军在这里驻军,并设有机场。此岛也是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除太平岛之外,该编队还视察了另一岛屿,将其命名为“中业”岛,此岛的命名是由于编队中另一艘军舰“中业”号的舰名。林遵在完成对南沙群岛的接收之后,率部返回。

与此同时,姚汝珏率领的编队也到达西沙群岛,首先将原西沙群岛主岛改名为“永兴”岛,即用“永兴”号舰名命名,该编队同时还巡视另一小岛,用另一艘军舰命名,命名为“中建”岛。自此,西沙群岛重回祖国怀抱。

这一行动,不但从精神上重新确定了中国海军在东亚地区的地位,而且也是中国海军在几十年的民国历史中,能够回收国家领土的一项重要行动。所谓“雪甲午耻”并非仅仅表现在口头之上,而且通过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行为也使海军从行动上完成了“雪甲午耻”的任务。(全文完)

【资料链接】中国海军名将之林遵

林遵(1905~1979)原名林准,别名林尊之,福建福州人。烟台海军学校毕业,1929年赴英国留学深造,学成回国后旋被派往德国学习潜艇。抗日战争中,曾任海军第五布雷大队大队长,参加长江布雷作战。抗战胜利后,于1949年率领海防第二舰队部分舰只发动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学校副校长、东海舰队副司令等职,1979年病逝。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