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最漫长的抵抗

时间:2022-12-12 20:35:05 来源:网友投稿

1933年之后,随着义勇军主力在和日军的作战中溃败,东北抵抗力量的核心,转为了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在红色抗日武装中,东北抗日联军可能是我们了解最少的一支。

一方面,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人中不但有黄埔军校出身的军事人才,还有出身于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仅余一万余人,抗联已经发展到三万余人。抗联有国际电台、电信训练班,甚至还制订了军衔条例。

另一方面,抗联是损失最大的部队,全盛时数万人的部队,撤退到苏联时,连一个旅的编制都填不满。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战死,第二军军长王德泰战死,第三军军长赵尚志战死,第四军军长李延平战死……长长的阵亡名单诠释着这支部队对国家和信仰的忠诚。

他们被切断了与中央的联系,到延安的路比到莫斯科还要遥远。缴获的一本《论持久战》,是从中文翻译成俄文,又从俄文翻译成日文的,早已词句不通,但依然如获至宝。建国前战斗得最艰难的红色军队,公认是南方八省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是我国抗战史中,自然环境最恶劣,敌我力量对比最悬殊,拼杀最惨烈的战场。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经历了最为漫长、最为悲壮的14年抗日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抵抗概略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人民组成的抗日武装。其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抗日义勇军,约50余万人,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进攻。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大部分伤亡散落。

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等反日游击队。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童长荣、夏云杰、崔石泉等。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到抗日义勇军中进行改造工作,建成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游击队不断壮大,游击活动遍及三十余县。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春,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八军和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

1936年2月20日,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人民革命军领导人发表了《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统一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加上1936年5月之后编入抗联队伍的其他抗日武装,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东北抗联的11个军,鼎盛时期达四万五千余人,经一年多协同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撤销,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先后成立。东北抗联随之编成第一、二、三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

1938年开始,日本关东军启动对苏作战准备工作,数十万关东军压向中苏边界,挤压抗联生存空间,并在长白山区发起浩大漫长的“野副大讨伐”,加紧军事“讨伐”的同时,也加紧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并隔离抗联与群众的联系,竭力破坏抗联的生存条件。抗联各部面临极大困难。1940年,杨靖宇牺牲,抗联残部很多撤退到苏联境内。这支部队后来组建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军后勤序列中成为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

仍有一部分抗联部队在境内坚持,出境部队也不断突入国境实施袭扰和地下组织建设,到1945年,抗联为东北光复做的准备工作已经有了很大成效。

1945年,经与苏军协调,抗联境外主力抢先突入东北,以重大牺牲为盟军开辟通道,提供情报并扰乱日军后方,使东北的光复得以顺利进行,并为日本无条件投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抗战胜利后,这些部队大多归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

东北抗联的第一枪

1932年4月12日夜晚,一列满载的日军军列行驶在通往哈尔滨的铁路线上。根据日方史料,这些日军官兵属于第二师团。他们从4月2日开始,对延寿、方正等地的抗日武装发起进攻,4月4日击败冯占海等指挥的吉林自卫军部队,占领了方正城。日军将方正交给伪军据守,“凯旋”哈尔滨。晚10点,当列车通过哈尔滨郊区成高子站所属丁家桥涵洞上方时,一声巨响,该车脱轨颠覆,从六米高的路基上翻坠下去,一时浓烟四起,爆炸如雷,大批日军死伤。

实施这次行动的,正是时任全满反日会党团书记,时年24岁的赵尚志与东北商船学校的进步学生范廷桂。

4月初,中共满洲省委获得情报,第二师团将于4月12日夜通过成高子火车站。省委当即作出决定,派遣赵尚志和范廷桂设法倾覆这列日军军列。

赵尚志,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党派他回东北负责学运工作。行伍出身的赵尚志,一度在当时的满洲省委负责妇女工作。这次对成高子日军军列的袭击,是赵尚志转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1934年2月起,赵尚志历任东北抗日联军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范廷桂,是后来的抗联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的学生,在成高子列车倾覆案后不久被日军抓捕,不幸牺牲。

4月14日,《盛京時报》以《日军由方正向哈凯旋中,列车颠覆死伤者多》为题作了报道,并惊呼“想不到在戒备森严的哈尔滨市郊会发生此事”。该报报道日军共计“死亡十一人,负伤九十三人”。而从日本1932年出版的《满洲事件写真集》中显示,这一次行动击毙了54名日军。

学者认为,成高子事件还有更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的第一战,从卢沟桥事变以后计算当属平型关,但从整个抗战历史来说,1932年4月12日,赵尚志在成高子颠覆日军军列的这一行动比平型关之战还早了六年。从目前资料来看,尚无比此战更早的中共直接领导的武装抗战的记录。这或许可算是中国共产党对日作战的第一枪,因此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价值。

推荐访问:抵抗 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