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价值链分析是一种发现创新源以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探讨企业如果通过价值链分析来进行企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价值链 技术创新 分析方法 竞争优势
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的全球竞争加剧,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与其本身的竞争优势息息相关。价值链分析有助于企业发现创新源来进行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
一、价值链
价值链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企业的价值链是用独特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九种基本的活动构成的,这九种活动是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以及企业基础设施、技术开发、人力资源、采购。也就是说,企业为用户和自身创造价值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就是价值链,价值链包括了总价值和价值活动所产生的利润。通过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挖掘出创新源后进行技术创新,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为企业分析自身优劣势,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方法。
1.内部价值链。随着对价值链分析的研究和应用发现,将价值链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更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内部价值链指的是企业基本的价值链。波特教授认为,价值链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与产品生产及销售有关,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辅助活动是为基本活动提供帮助的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技术开发、人力资源、采购。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关系是相互关联。
2.外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是由企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与企业间的价值活动构成的,包括了供应商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顾客价值链等。这些活动包括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会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对企业而言,内部价值链活动更易于控制,而外部价值链活动则不容易被控制。企业要仔细分析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找到创新源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内部价值链分析主要考查企业战略的利润驱动原因,发现技术创新源。内部价值链分析通过对企业的上下游、客户间的各种价值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对竞争优势有利的企业自身的价值活动。
二、价值链分析方法
1.波特分析法。企业的价值链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性活动构成。波特分析法一般的分析流程包括五个程序:(1)确定价值链上的业务活动;(2)分析并确定对企业目标实现的业务活动;(3)确定每项业务活动的成本;(4)竞争优势分析;(5)根据竞争优势分析结果对价值链活动进行管理、改进、优化,确保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通过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来整体实现的,而不是某一个孤立的环节,因此对价值链进行分析时,不能死板的将各个价值环节套入价值链中,而应该系统的将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放入价值链中进行系统的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果只是压榨员工,降低人力成本,会导致员工的流动性变大、生产效率下降、合格品率降低、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等,降低了顾客的忠诚度反而使得企业得不偿失。同样,在材料采购中如果只是尽可能压低成本,供应商可能会延长交货时间、交付质量较差的材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产品的合格率等。因此,在波特分析法中要注意系统的考虑各个因素,使各个因素处于系统的有机平衡状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因子分析方法。企业价值链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这三个层次对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层次分析法对理解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尽可能少的信息构建模型,将决策的过程模型化,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是:(1)根据目标构建層次结构模型;(2)根据各层次对目标的权重构建判断矩阵;(3)对各层次单排序;(4)一致性检验;(5)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靠前的即为优先选取的决策。层次分析的模型为:其中,F为公共变量,表示各个变量的表达式中都会出现的相互独立的不可观测的变量。 QUOTE 是变量负荷,反映了第i个变量在的j个变量上的重要程度。黄越等以层次分析法对西安某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价值链中的一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制造、出厂后勤、营销与销售、售后服务等八个业务活动进行分析,认为根据重要性企业需要注重一般管理的成本投入和出厂后勤,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健康经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相协调。
3.向量自回归分析法.向量自回归分析法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进行分析,广泛用于经济学中动态性分析。VAR模型使用价值链中的每个内生变量的滞后值来构建模型,基于统计学来考察内生变量间的动态关系,是处理多个变量的分析与预测较为简单的模型[8]。VAR模型没有预先设置好的约束条件,不考虑每个内生变量对结果的重要性。假设价值链分析中涉及到的变量个数为N,最大滞后阶数为k,那么VAR模型的函数为: QUOTE ,其中,C为N×1阶常数项列向量,Yt是N×1阶时间序列列向量, QUOTE 是k阶随机扰动项。简晓彬使用VAR模型综合分析了江苏省的制造业的价值链、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产业集群指数、制造业规模五个因素对江苏省制造业价值链的影响,结论认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江苏的制造业发展有利,同时制造业价值链、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三个因素间的关系是均衡关系。
三、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企业技术创新
本文所指的技术创新不是狭义上的某种技术的创新,而是基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创新,比如一般管理创新、供应商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是根据市场需要,在已有的研究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新工艺、新产品、新管理方法等,并且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市场的推广而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创新过程。根据创新的来源,技术创新可以分为基于内部价值链的技术创新和基于外部价值链的创新。
1.基于内部价值链的技术创新。内部价值链分析通过综合考察战略环节的成本驱动因素或利润驱动因素,确定企业的独特资源和能力,从而发现技术创新源。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可以将成本或资产中增速较快或者占比较大的活动独立出来,然后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比较,找出能形成持久优势的价值活动作为创新源,即差异化的且能形成持久创新的价值活动就是创新源。我国浴霸领域的龙头企业奥普公司通过内部价值链分析,发现自身的创新源在于辅助活动中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因此,奥普公司走异质化道路,挖掘产品特色,推出了市面上没有的“双风轮浴霸”,该款浴霸具有吹风量较大、换气顺畅的优点,增强了顾客使用产品的舒适度,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和粘性,为奥普公司带来了竞争优势。同时,奥普公司不必再与竞争对手进行价格战,企业形成了良好发展的动力,占据了浴霸市场较大的份额。在铝产业中,日本企业通过内部价值链分析发现,氧化铝阶段的耗电量很大,因此使用了碳热还原技术将铝土矿石直接生产为铝锭,大大降低了电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日本产铝企业从而获得了很强的竞争优势。使用内部价值链分析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宜家。宜家提供的家居产品物美价廉,其秘诀在于降低价值链上各价值活动的成本。在内部物流上采用平板包装,利于包装、储存和运输。在生产上,在全球范围内筛选供货成本低廉的供应商,同时要求供应商准时供货。在服务上,宜家卖场提供购物指南,降低了人力成本。
2.基于外部价值链的技术创新。外部价值链涉及到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和终端客户等。不同的外部活动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作用不同。
2.1基于供应商的技术创新。供应商为企业供应原材料,其提供的材料质量好坏、交付材料的时间长短等与企业的正常生产息息相关。企业与供应商应当成为合作伙伴,相互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例如,克莱斯勒公司在供应商的建议下,将以镁作为原料的部件改为以塑料为原料的部件,为企业节省开支十多亿美元。
2.2基于销售渠道的技术创新。经销商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是终端客户(顾客)与企业联系的纽带。经销商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会为企业带来很强的竞争优势。宝洁与沃尔玛合作开发了一个数据交换系统,使得宝洁公司及时了解生产的尿布等产品在沃尔玛的销售情况,合理计划生产计划,同时,沃尔玛也在完成销售后及时与宝洁公司付款,降低了双方成本,共同提升了竞争优势。
2.3 基于客户的技术创新。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这样才能获得竞争优势。立思辰公司的前身是一个学校文印店,此后逐渐销售文印设备。立思辰在发展中,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发现客户要的是服务而不是设备,于是形成了“文件外包服务模式”的新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4基于外部的虚拟价值链的技术合作。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企业联盟,可以形成一条基于外部的虚拟价值链。虚拟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联盟内的企业不再是竞争关系,利用虚拟价值链来构建新的合作关系,更好的为合作伙伴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了企业的利润,将单个企业的优势上升成为一个产业的整体优势,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物流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企业联盟,将销售者、仓库管理者、承运者、购买者等联系在一起,使得销售信息、物流信息透明化,联盟成员可以通过相关信息作出对自身和联盟有利的决策,推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四、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内部价值链分析帮助企业在成本和异质性上发现竞争优势,利于企业确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实现降低成本、差异化经营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的目标。企业可以将价值少的业务外包而降低综合成本。外部价值链是从供应商交付原材料开始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价值增值活动。通过分析外部价值链,可以确定企业自身优势对价值活动影响的范围,从而优化企业的重要业务活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发现技术创新源而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方法。企业应当注重自身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与竞争对手的弱势,进行适合自身战略的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占据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王俊文,洪军.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技术创新策略构建探讨[J]. 现代管理科学,2006(12): 53-55.
[2]宋晓峰.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与策略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3]Zhu Wenzhong. Review on CSR Issues Based on Value Chain Model and its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5,15(4):626-632.
[4]牟瑞渊.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 兰州: 兰州商学院, 2014.
[5]朱小刚. 企业价值链分析模型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3(27):13-14.
[6]任燕,陈进. 基于价值关联模型的网络游戏企业绩效评价研究[A]. 第九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网商及电子商务生态学术研讨会[C], 2010,1-8.
[7]黄越,乔一. 企业内部价值链优化模型研究——以西安市某装备制造业为例[J]. 价值工程,2011(34):18-19.
[8]简晓彬,周敏. 基于VAR 模型的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5):63-70.
[9]徐碧祥,胡瑋玮.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价值链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10):70-72.
[10]朱天一.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宜家成本领先战略分析[J]. 现代商业,2008(36):11-12.
[11]张玉明,刘睿智. 顾客价值和价值链再造角度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以立思辰商业模式创新为例[J]. 重庆与世界,2012,29(2):24-27.
作者简介:覃浩高(1971—),男,汉族,广西上林人,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历,讲师,企业管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