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危险化学品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易腐蚀等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而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更严格。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本文针对化工生产领域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有关风险辨识和分析评价的各种方法,阐述了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风险控制是危险化学品管理中的重点。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 has inflammable, explosive, easy toxic,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rrupt features etc., compared with other industries, the potential unsafe factors, hazard and harm is greater, so the safety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are more string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the species and quantities related to chemical materia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emical production field, the paper introduces various methods of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evaluation, expound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isk control, points out that the risk control is the key point of management in dangerous chemicals.
关键词: 风险;危险源;风险识别与控制;风险评价
Key words: risks;source of danger;ris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risk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2-03
0 引言
危险化学品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易腐蚀等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而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更严格。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从众多的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事故都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中出现的漏洞导致的,许多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之所以没有得到控制,导致事故发生,多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问题,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管理上的缺陷;如果在初期进行了风险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所有异常状况进行了有效控制,那么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做到本质安全。采取风险辨识来发现风险,制定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手段,进行控制是有效降低风险的方法。
1 风险识别
1.1 风险、危险源的定义 风险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危险源是可能引起事故的根源或状态。它来自作业活动中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既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 危险、有害因素
1.2.1 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与类别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依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①物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②化学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③生物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④心理、生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⑤行为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⑥其他危险与危害因素。
1.2.2 危险、有害因素易造成的后果 ①人身伤害,包括伤亡及疾病;②财产损失,包括停工、违法、社会影响;③环境的破坏包括水、空气、土壤、噪音污染。
1.2.3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就是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通过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缺陷的识别与分析,明确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的后果。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很多,并且表现形式也很复杂。为正确有效的识别,必须建立有清晰的识别思路:①本因素存在什么危害;②谁(或什么)会受到伤害;③伤害会怎样发生;④伤害的后果如何。
2 风险评价
2.1 风险和风险评价的概念 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即: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L:可能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
S:后果严重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只要在可能性或后果严重性上加以防范与控制,都能降低发生危害事件的风险。
风险评价就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隐患,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的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危害程度评价,针对危害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使隐患得到治理或处在可控状态,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2.2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 进行风险评价,需要选择所使用风险评定的工具或评定方法。评定方法的选择和确定是核心问题。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评价方法必须具备科学性,其次必须具备针对性。需要风险评价的物质千差万别,涉及到作业条件、设备设施、作业过程、预期使用、误用、使用者、空间、时间等各个方面,不可能有一种方法能适合所有。所以采用的评价方法应该是专门针对性的,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评价方法还必须具备适用性。一切方法都要适用于应用,方法要简单、结论要明确、效果要显着,这样人们才能乐于接受。一些设定的参数值过多,计算复杂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风险评价因评价范围的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方法有:①工作危害分析(JHA);②安全检查表分析(SCL);③预危险性分析(PHA);④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⑤失败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⑥故障树分析(FTA);⑦事件树分析(ETA);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2.2.1 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 ①将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过程;②对每个过程的所有潜在风险进行识别;③针对每一个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具体见表1。
2.2.2 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方法 ①先对一个检查对象加以分解,确定需要检查的若干个小项;②针对每一个小项,查找有关资料,确定检查标准;③针对每一项检查标准,确定未达标准的后果;④针对每一个后果,确定现有的控制措施;⑤针对每一项现有的控制措施,制定改进控制措施。具体见表2、表3。
2.3 风险评价程序
2.3.1 建立风险评价组织 为使风险评价体系有序的开展工作,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风险评价小组,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价专业组。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评价准则和职责。
2.3.2 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评价准则进行评价,总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等级。
2.3.3 依据风险评估表确定风险等级。
2.3.4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隐患治理(风险控制)的时间与措施。
3 风险控制
3.1 风险控制分类 根据风险度等级控制措施可分为:根除危害的措施;降低或减少后果的措施;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
3.2 控制措施的选用 通常选用控制措施须考虑如下因素:措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可靠性;措施的安全性、先进性;措施的经济合理性;技术的保证与服务。
风险控制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生产零理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生产事故责任追究,促使人人负有安全责任心,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安全投入作保障。无论教育培训还是设施的更新及隐患治理,均需付出劳动和成本。所以,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在落实整改措施时一定要落实资金来源,安全投入即是代价更是效益。
在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后,重点则在于措施的执行和落实,要具体到人,有了具体的实施人,才有可靠执行的保证,并且在执行完毕后,要有复查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将各类风险及隐患做到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时限,定资金来源,定复查负责人,实行闭环管理,真正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生产的安全。
3.3 控制结果 作为危险化学品产品及原材料种类繁多的危化品生产单位,通过风险控制的引入,在2011年和2012年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一次危险化学品泄露或污染,灼伤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控制在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4 结论
在化工工业生产过程,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通过对
风险的识别,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通过措施的执行,
可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能够有效控制事故
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宗之,高进东等编著.工业危险辨识与评价[M].气象出版社,2000.
[2]刘诗飞,詹予忠主编.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军编著.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冶金出版社,2001.
[4]柴建设,别凤喜,刘志敏编著.安全评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