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近代现代史典型试题解析

时间:2022-12-15 17: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例题1]我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对民族工业的刺激作用

B、沿海地区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优越

C、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原料丰富

D、清政府对沿海地区实行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

解析:这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叙述有误,与史实不符,但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即A项。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是在自然经济的束缚中产生的,是在“欧风美雨”的吹拂浸染及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不断发展起来的。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通过在东南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建立外商企业实现的,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投资近代企业。分析出这些,我们就会很清楚地知道我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了。

[例题2]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相比,其质的飞跃表现在 ( )

A、主张实行民主制度 B、主张向西方学习

C、主张实行共和制度 D、主张创办近代企业

解析:维新派和洋务派虽然在主张上有一致的地方,但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他们阶级性质的不同会带来其主张上的质的不同。维新派主张实行民主制度,想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主张进行政治体系改革;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其主张主要针对的是军事和工业上的改革,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可见,正确答案为A项。

[例题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的根本目的是 ( )

A、确保主权在民原则得以体现

B、争取帝国主义对临时政府的支持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政体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的责任内阁制是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三权分立的体制下的一种具体政权组织形式,是当时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特意规定的。但这只是表面的、直接的目的,其根本目的还是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确保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由此可见,正确答案为A项。

[例题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最终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国民的觉悟程度太低 B、中国自然经济残余的影响

C、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太低 D、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干预

解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都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而导致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太低,由此,我们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

[例题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结果 ( )

A、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B、削弱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

C、抑制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扩张

D、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这道题目要求学生能准确而冷静地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管是辛亥革命还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都没有让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的经济基础,没有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没有削弱军阀割据的统治基础,更没能够抑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扩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就是例证。而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我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更为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也就是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例题6]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大政治愿望是 ( )

A、恢复孙中山的总统职位

B、实行议会政治

C、组建国民党并使之成为中国第一大政党

D、进行二次革命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根据政治常识中的“一切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的论断,我们就可以得出,资产阶级的最大愿望是要掌握政权。故本题应选B项。

[例题7]对1919年中国外交代表团最终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五四运动的声援 B、北洋政府代表不畏强权

C、日本提出了无理要求 D、美英支持中国,不愿日本独占中国

解析:巴黎和会上签订《凡尔赛和约》是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五四运动对代表团的直接影响肯定是重要原因;北洋政府的代表最终没有去凡尔赛宫签字,是不畏强权的表现;日本提出了无理要求,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特别是帝国主义与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也是事实;美英此时并没有支持中国,而是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利益,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

[例题8]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明确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B、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国共产党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

D、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国情

解析: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个民主革命纲领是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任务的,要认识到这一点,必须要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当时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共产党正是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了中国国情,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才能正确提出相应的彻底的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题9]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里的“孔家店”是指 ( )

A、北洋军阀政府 B、儒家文化的代表

C、传统封建思想 D、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解析:新文化运动斗争的矛头直指儒家思想,是因为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把儒家思想看作了封建思想的代表,其实,他们实质上反对的是封建思想,特别是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因为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行为。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项。许多考生选择了B项,这是因为他们只考虑到了表面现象。

[例题10]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的主观原因在于 (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孙中山坚持进行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C、共产国际的指导 D、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解析:新三民主义相对于旧三民主义而言,主要不同在于“民族主义”中有了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而这些正是孙中山坚持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结果。原来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但帝国主义没有支持中国革命,反而破坏革命,导致了革命的失败,所以孙中山决定抛弃以前的一些主张,这才是主观原因。对于孙中山而言。A、C、D都是客观原因。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例题11]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

要是因为 ( )

A、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B、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C、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

解析:国民大革命运动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参加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之所以被称为“大革命”,就是因为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才有革命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才有丰富的革命成果,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例题12]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集中主要兵力在南方“围剿”工农红军,中共与其针锋相对,进行反“围剿”,所以在当时不可能立即提出国共合作抗日的主张,而且此政策的提出是在1935年。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项,因其与史实不符。

[例题13]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 )

A、以抗日为最终目的 B、对日不抵抗

C、先消除内乱,再全力抗日 D、以反共为主要目的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辨别现象与本质、目的与手段关系的能力,A、C是表面现象,是假象,B、D才是真实目的,而且其中实质性目的(即根本目的)是反共,因而本题应选D项。

[例题1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D、基于国民党亲英美派对蒋介石积极营救的考虑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考虑到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也是全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项。有些同学错选了B或D项,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例题15]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在实质上反映了 ( )

A、阶级性质的不同 B、作战方针的不同

C、战略战术的不同 D、认识水平的不同

解析:两种抗战路线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依靠的力量不同,依靠力量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项。答题时,同学们要认识到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抗战结果,学习中要学会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分析出现不同抗战路线的原因。

[例题16]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 )

A、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壮大

B、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C、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D、中国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间因果关系的分析能力,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发展壮大是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基础。解答本题还需要明确,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由以上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例题17]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其战略意图是 ( )

A、与敌人主力进行决战 B、全面扩大解放区

C、彻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的含义,内线作战是指在解放区内继续消灭敌人,外线作战指的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即进行外线作战,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体现的就是这点。很显然,正确答案为D项。

[例题1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主要是因为 ( )

A、党的工作重心将从农村转向城市

B、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D、真正实现全国解放还需要很长时间

解析: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思想理论方面的准备,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项。在解答本题时,不少同学选A项,原因就在于其没有领会到毛泽东对全党的要求主要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政权。

[例题19]1952年,全国财政经济的形势是 ( )

A、开始由中央统一管理财政经济

B、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初步好转

C、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

D、结束了建国以来物价暴涨的局面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全国经济形势的再认再现能力。A、B、D三项所陈述的事实均发生在1950年,到1952年,人民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已使国家财政经济得到根本好转。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题20]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要实现合作化 B、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D、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

解析: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改革生产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进而我们可以挖掘出其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为正确选项。

[例题2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违背了 (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方针

解析:题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中心思路是“快”,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与中共八大提出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相违背的,因此选B项。

[例题22]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 )

A、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 B、中共缺乏革命和建设的经验

C、一些阴谋家、野心家挑动 D、中共盲目照搬苏联经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分析能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出现说明了中共在对待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两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是建国后中共“左”倾错误的发端,随后“左”倾错误不断发展,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例题23]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是 ( )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经济建设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正确认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党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力,而未再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例题24]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 ( )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建立统一战线③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进行的,不属于创造性的活动。应排除;而“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发明的,故应选。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

责任编辑:徐 静

推荐访问:现代史 试题 中国近代 解析 典型